都江堰市生態旅遊發展的實踐與探索

——積極推進旅遊管理體制創新。成立了都江堰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強化對全市旅遊業發展的綜合決策和監督管理,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執法、統一行銷,在景區制定並嚴格執行了旅遊經營資格準入、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制度。同時,按照旅遊資源國家所有,政府管理,企業經營的三權分離思路,於XX年成功對青城外山實施了旅遊開發權轉讓,並著手制定市域內各涉旅鄉鎮的旅遊發展規劃,精心對項目進行策劃、包裝,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著力探索旅遊開發“國有民營”的新路子。

­——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堅持旅遊業與農業的合理“嫁接”,以發展農家生態休閒旅遊、無公害農產品、旅遊商品等為重點,實施了都江堰-青城山農業生態示範觀光帶,規範了臨近旅遊景區三個鄉鎮初具規模的農家生態休閒度假旅遊接待點,重點發展了以川芎為主的中藥材、以紅陽獼猴桃為代表的優質水果、以苦丁茶和優質花卉苗木等為特色的旅遊商品,今年4月,青城鎮成功通過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驗收。同時,積極引導和扶持關停的“五斜企業投資生態旅遊業,使一批過去經營小煤窯、小礦山、小石灰窯等業主成為發展生態旅遊的生力軍。

(三)巨大的產業聯動效應——促進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增長。

生態旅遊的快速發展,給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金融保險、信息通訊、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我市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加快各產業間的聯動發展,目前,全市擁有各類賓館、飯店、度假山莊等200多家(其中,四星級飯店3家、三星級飯店3家、二星級飯店6家),總床位達2萬多張;“農家樂”約1250餘家,直接從業人員近1.5萬人;旅行社6家,旅行社門市部9家,導遊56人,景區講解員200多人;旅遊客運公司、計程車公司28家,車輛830餘輛;景區旅遊觀光索道4條;星級餐館1家;旅遊商品加工貿易區1個,“食、注行、游、購、娛”六大基礎產業要素規模正逐步壯大。XX年,全市三次產業比例已由XX年的15.8:38.6:45.6調整為XX年的12.5:44.7:43.4。今年以來,我市旅遊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1—3月,接待遊客58.67萬人次,同比增長23.5%,實現門票收入1495萬元,同比增長67.8%,旅遊綜合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60.3%。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二、生態旅遊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生態旅遊是一項新的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有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完善的過程,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缺乏對發展生態旅遊的理性認識。“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的觀念還比較流行。因而在發展過程中,一些地方重視對旅遊資源的開發,而忽視旅遊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破壞。當旅遊者把旅遊資源當作取之不勁用之不竭的財富去消費時,其認識上的差距和行為上的不當,就會造成旅遊資源一定程度上的損壞和污染,加劇甚至激化旅遊與資源、環境的矛盾。

二是缺乏系統的生態旅遊專業規劃。高起點、高水平的規劃,是生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打造旅遊精品的基矗然而,在開發中,許多地方重視旅遊本身及相關產業的布局規劃,而忽視生態建設規劃。在景觀設計上,沒有充分體現人性化和生態化設計理念,以致許多建構物與自然環境的氣氛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