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化保護項目的相關工作報告

第二,圍繞項目目標靈活調整策略,及時有效地開展工作。在進入村寨的實際工作中,遇到許多與我們在北京所預想不到的情況,例如原本我們打算一次性召開全村的村民大會,可是由於氣候及村裡的實際困難,我們立即決定到各個村寨分組召開,雖然於我們來說增加了工作內容,但是這樣方便了村民;再如羌歷年的舉辦,期間也經歷了些小挫折。最終,我們都比較順利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第三,充分尊重當地人的意見和文化權利。對於當地人來說,村里幾百年來傳承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特點,只有當地村民是最熟悉的,他們當然是本文化最權威的發言人。在記錄保護文化以及宣傳文化的過程中,當地人所掌握的地方知識以及所要訴求的文化權利,應得到充分的尊重。

第四,淡化外來者和外來專家的角色。項目的理念一直是,讓阿爾村羌民自己行動起來保護自己的文化。我們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無非是“推動”,而不是強加干涉。即使在對村民進行的培訓中,我們也一直強調文化主體人的作用,而只是進行簡單的技術培訓,不進行任何價值判斷和記錄內容的篩選。

儘管這次的工作所獲頗多,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注意:

第一,目前村里報名的志願者人數很多,在項目進行中,如何分工是個問題。雖然我們初步建立了志願者的組織結構,有了大家推選的幾個小組長,可是村里負責人能否把這些志願者有效地組織起來,把大家的熱情延續下去,成為一支記錄保護本民族文化的志願大軍,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

第二,當地有一些村民對此項目仍存在一定的疑慮。一些村民在想,我們做這些事情,到時候出版了書,公開了拍攝影像,是否為了賺錢?到時候這些書賣了錢,有了稿費,該如何分配?那些設備是不是就成了村里少部分人的“私有財物”?針對這些憂慮,一方面需要我們就項目理念和目標多做解釋,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在遇到一些具體問題時與村民仔細商量,充分尊重村民和村幹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