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門城鄉社會救助工作匯報

縣委辦:

根據檔案通知要求,我局涉及的民生保障工作主要是城鄉社會救助工作,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面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一)、抗災救災工作情況。一是進一步完善了災害應急體系,完成了《**縣重特大自然災害應急預案》修訂(草案),落實了救災工作分級管理,救災款分級負擔責任制,規範了部門預案的銜接工作。二是及時下撥救災款物。上半年我縣遭受了風雹災害,農作物橡膠、玉米、茶葉等受災面積達1183公傾,成災590公傾,絕收30公頃,受災人口51835人,因災倒塌房屋3間,損壞房屋1342間,直接經濟損失3725萬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3515萬元。災情發生後,及時下撥救災款物,解決災民的實際問題。上半年,撥付救災救濟款191萬元,其中:用於民房恢復建設資金133萬元,用於災區和困難民眾生活救濟58萬元,救濟人口3640人次;為受災民眾、困難民眾發放棉被650床、衣物2500件,救濟人數1350人次;受災民眾和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繼續做好民房保險工作,完成了《**縣農村居民住房保險協定》簽訂工作任務。1—7月份農村居民住房保險共理賠農戶292戶,理賠金150075元。

(二)、擴大城鄉醫療救助工作覆蓋面。嚴格把關救助範圍和救助程式,擴大貧困民眾救助面,搞好與新型合作醫療的銜接工作。1-7月份,共發放城鄉醫療救助金221.05萬元,其中救助城市貧困民眾53人,發放城市醫療救助金16萬;救助農村貧困民眾357人,發放農村醫療救助金73.61萬元;為農村五保對象和農村低保對象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65722人,每人每年20元,共支付參合金131.44元。

(三)、城市低保工作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認真落實了低保工作實施細則,嚴格按照申請、審核、審批、張榜公示的程式,科學操作,規範管理。實行集體審批,做到了公開、公正、公平,實現了動態管理,有升降,有進出,讓困難民眾真正享受低保政策。1—7月份,我縣共納入城市低保救助人員達7620戶(次),18174人(次),發放城市低保救助金329.26萬元。使城市貧困居民得及時救助,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四)、農村低保工作情況。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貫徹落實“xxxx”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的具體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對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雲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州政府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要求,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農村低保工作,把農村社會救助工作作為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縣人民政府XX年9月13日制定出台了《**縣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規程》。並成立了**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領導小組,縣民政局是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職能部門,根據職責許可權,負責此項工作的組織實施和日常事務管理工作。於 XX年正式建立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規範管理,健全組織,明確責任為目標,積極探索,努力工作,建立健全制度,嚴把關口,規範運行,將特困農村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疇,截止XX年6月,全縣累計發放保障金達XX.1萬元,保障對象從民政救濟對象、特困居民擴大到年人均純收入低於720元的所有農村居民,覆蓋了所有收入低於全縣保障標準的農村居民。根據我縣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條件等實際情況,按照不低於每人每年720元的絕對貧困標準確定,人均補助水平不低於每月30元。保障標準確定後,按照差額補助的方法,結合農村家庭收入的實際,分為一類每人每月40元,二類每人每月30元,三類每人每月20元,經核實一類 4465 人,二類 3825人,三類 4467 人。其中243人新增五保供養對象納入農村低保。加大農村低保政策的宣傳力度和監督力度,對上報的低保名單進行嚴格審核,並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進行調研檢查工作。糾正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基本上做到了應保的一戶不漏,不該保的一律不保的原則,使上半年的農村低保工作穩步推進。1-7月份全縣共納入農村低保救助的農村貧困民眾達9665戶2萬人(包括全縣12個克木人村寨326戶838人克木人納入了農村低保),發放農村低保金600萬元。發放農村低保一次性生活補貼費7918戶2萬人次,發放金額128.95萬元。實現了應保盡保的目標,切實保障了農村特困民眾的基本生活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