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沙縣學習考察報告

3月18日至3月19日,在中小企業局局長的帶領下,中小企業局一行四人實地參觀考察了沙縣小吃文化城、沙縣小吃培訓中心、沙縣美食街,聽取了沙縣小吃辦公室主任、沙縣小吃集團文化城管理有限公司經理的相關介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沙縣小吃,香飄九洲

(一)千年古邑,小吃之鄉

沙縣---閩中腹地,千年古城,位於福建省中部,閩江支流沙溪下游,鷹廈鐵路、205國道及銀福高速公路橫貫全境,興建中的三明機場距城區僅3公里,300噸級貨輪可直達福州馬尾港。西鄰三明市,東接南平市,北倚順昌、將樂,南向大田、尤溪,區位、交通條件非常優越。境內“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林密,土地肥沃,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盛產稻米、花生、柑橘、花奈、板栗、茶葉、菸葉、木材、毛竹、筍乾、香菇、油菜籽、藥材、木耳等多種農副產品。玉露酒、沙縣板鴨為傳統名產,沙縣小吃以其品種繁多,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而聞名遐邇。被中國飯店協會授予“中國小吃之鄉”稱號。

改革開放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成為地方黨委、政府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1997年以來,沙縣縣委、縣政府注重發揮民眾歷史上善於製作沙縣小吃的優勢,著力培育沙縣小吃特色產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導農村勞動力出外從事經營沙縣小吃,走出了一條組織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增加城鄉居民就業,實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山區特色的農村經濟發展之路。

(二)沙縣小吃,走向全國

沙縣小吃在沙縣民間具有濃厚的文化基礎,以品種繁多、風味獨特、清淡養生和經濟實惠而著稱,被餐飲界譽為中國飲食行業的一朵奇葩。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沙縣小吃吸納各地精華,不斷創新品種和製作工藝,名點小吃品種多達240多種,長年上市的有50多種。上世紀九十年代,沙縣縣委、縣政府為把傳統工藝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沙縣小吃推向大市場,採取一系列扶持措施,成立沙縣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組建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成立沙縣小吃業發展服務中心,成立沙縣小吃集團文化城管理有限公司,加強宣傳,協調服務,不斷擴大沙縣小吃品牌在外影響,使沙縣小吃形成大產業逐步向省內外擴展,小吃產業的規模逐漸擴大。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沙縣小吃店遍及神州大地,有的已在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落戶。在外沙縣小吃經營店達1.3萬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占全縣人口的20%,同時還帶動周邊地區城鄉從事沙縣小吃業的人數近萬人。沙縣小吃業已經成為推進富餘勞動力有效轉移的重要途徑,並有效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二、三產業的發展,同時豐富了各地餐飲市場。

(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

沙縣小吃沿習了源遠流長的漢族飲食文化傳統,至今有不少品種還保留著古老的漢族傳統飲食文化的特點,被稱為古代漢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沙縣小吃還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大體上分為兩大流派,又互相融合交流:

一是以城關小吃為代表,受福州、廈門等沿海城市小吃影響,製作精細,口味清、鮮、淡、甜,代表品種有扁肉(麵食)、燒麥、肉包、花椒餅、魚丸、豆腐丸、燙嘴豆腐、烤豆乾等,調味料用鮮香豆豉油,獨具特色。

二是以夏茂一帶為代表,受客家和江西影響,原料以米、薯、芋為主,製作原始純樸,原汁原味。口味鹹、辣、酸,如米棟、金錢蛋、芋包、牛系列等。此外如南霞豬腳、泥鰍粉乾等都有一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