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財政局發展紀實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縣財政局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及上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全體幹部職工團結一致,求真務實,艱苦奮鬥,勇於改革,克難攻堅,滿懷強烈的發展理念,追尋探索崛起之路,走過了奮進的三十載、輝煌的三十年發展歷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1980年國家下放財權,對稅收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改革,完成兩步“利改稅”,在預算管理體制上實行“劃分收支, 分級包乾”, 俗稱“分灶吃飯”體制,進一步調整分配關係,使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地方和企業管家理財的積極性不斷增強。1983年,國家對國營企業進行第一步利改稅改革,我縣從1月1日起開徵國營企業所得稅,10月1日起開徵建築稅。1984年國家對國營企業進行第二步利改稅改革,將原來的工商稅依納稅對象劃分為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和鹽稅,我縣從10月1日起辦理徵收,其中城市維護建設稅於1985年1月1日起徵收。經過1983年、1984年兩步“利改稅”改革後, 稅收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1985年實行了“劃分稅種, 核定收支, 總額分成”的財政管理體制,農業稅專項資金按農業稅收入總額38%比例上解省。1987年—1993年普遍推行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逐步把國有企業引入市場。1989年改為“劃分收支、核定基數、定額包乾”的財政管理體制,總額上解以上年總額上解為基數,增長部分10%上解省,農業稅專項上解額仍按當年農業稅收入數比例上解。

1985年,縣內實際開徵稅種16種,其中國家稅種有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資源稅、鹽稅、國營企業所得稅、調節稅、集體企業所得稅、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獎金稅和建築稅11種;地方稅種有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屠宰稅、牲畜交易稅5種。未開徵稅種有中外合資企業所得稅、外資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燒油特別稅、工資調節稅、土地使用稅和集市交易稅7種。稅種增加後,國營、集體企業的工商各稅自計自交,由銀行轉賬;個體工商戶應繳稅款直接交納或由批發部門代扣代繳,農村個體工商戶的稅款由當地稅務部門巡迴徵收。

1994年啟動了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分稅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分一轉一返還”來概括: 以法規的形式明確中央與地方事權的劃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 同時分設中央和地方兩套稅務機構, 分別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籌集收入;明確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稅收返還數額和過渡時期的轉移支付辦法。與分稅制財政體制相適應,對國有企業利潤分配製度繼續進行改革,合理調整和規範國家與企業的利潤分配關係。取消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不含外資企業)在所得稅方面的差別,統一按國家規定的33%稅率繳納所得稅,取消各種包稅的做法。企業固定資產貸款的利息列入成本,本金一律用企業留用資金歸還。取消對國有企業徵收的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和預算調節基金。逐步建立國有資產投資收益按股分紅、按資分利。對1993年以前註冊的多數國有全資老企業實行稅後利潤不上交的辦法,同時微利企業繳納的所得稅也不退庫。經過約XX年時間實施債轉股、技改貼息和政策性關閉破產、豁免財政周轉金等政策,著力解決國有企業走向市場以後暴露出來的社會負擔重、歷史性掛賬多、企業冗員嚴重等制約改革和發展的問題。

1986年至今,縣對鄉鎮財政管理體制進行了5次改革。1986年1月**縣政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1983年10月下發的《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檔案精神,印發了《**縣關於組建鄉級財政工作的意見》,明確了鄉財政的性質、職權、任務和收支範圍、財政體制、機構設定及人員分工,實行“核定收支、一年一定、收入上交、超收分成、支出下撥、節餘留用”的管理辦法,在全縣18個鄉鎮(不包括**鎮)都成立了財政所,標誌著**縣鄉鎮財政正式成立。1988年7月—1993年,實行“劃分範圍、核定基數、收支掛鈎、超收分成、一年一定”的管理辦法。1988年7月,全縣18個鄉鎮建立國家金庫,鄉鎮實現的收入繳入鄉鎮國庫,支出從本額中列支,改變了過去由縣統收統支的狀況。從1988年—1993年,鄉鎮財政收入累計完成5,115萬元,平均每年以16.3%的速度遞增,鄉鎮累計分成328萬元,壯大了鄉鎮財力,支持了鄉鎮的經濟發展。1994—1998年,實行“核定基數、定收定支、收支包乾、定額上解或定額補貼、一定五年”的管理辦法,極大的調動了鄉鎮政府當家理財的積極性,都把發展經濟、培植財源、千方百計增加財政收入納入了本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1994—1998年,鄉鎮本級財政收入完成14,258萬元,平均年遞增14.6%,鄉鎮累計分成560萬元,鄉鎮本級支出累計完成12,660萬元,平均年遞增10%。1999-XX年,實行“核定收支基數、定額上解或定額補貼、超收分成、短收超支不補、一定一年”的管理辦法。XX年,鄉鎮本級收入累計完成4,095萬元,增長29.4%;鄉鎮本級支出累計完成4,329萬元,遞增39.6%。XX年全縣18個鄉鎮合併為13個,鄉鎮所相應減少,名稱更為鄉鎮財稅辦。從分稅制體制開始到XX年全部免除農業稅止,全縣鄉鎮級財政收入達到36,549萬元,年均財政收入3,655萬元,是1993年財政收入的兩倍還多,財政收入超500萬的鄉鎮2個。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鄉鎮財政一度輝煌。由於我縣是農業大縣,基礎產業以農業為主,農業稅收入是財力的重要基石,從1985年至XX年我縣累計向省上解農業稅收入1.6億元,為各項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