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弱勢學生工作計畫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轉移,大量農民工湧入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賺錢,這種流動極大的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二郎作為一個勞務輸出較多的鄉鎮,常年在外務工人數達5000人以上,由此引發的外出民工維權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空巢老人的贍養問題也日益突出。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如何緊密聯繫工作實際,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二郎鄉黨委、政府根據地方實際,率先在全縣開展“三關”工程(即:關心外出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空巢老人),為解決因外出民工引發的各種問題找到了很好的辦法。其中關愛留守兒童的實施,成效顯著,達到了留守兒童心理有依賴、學習有進步、成長有關注、生命有陽光,為教育和引導好留守兒童提供了極其有價值的經驗。

一、基本情況

二郎鄉轄區面積71.5平方公里,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99個村民組,共有人口24573人。二郎氣候炎熱,交通不便,山多田少,人均耕地面積約0.4畝,農民通過種植獲得的收入十分有限,人均年收入僅XX元,很多農民不得不外出打工養家餬口,跨省務工成為二郎鄉農村富餘勞動力謀生就業的重要途徑,調查發現,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5000—6000人,占全鄉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夫妻雙雙在外務工的現象十分普遍。由於絕大部分農民工沒有能力將孩子帶到城市讀書,因而形成了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全鄉1—15周歲留守兒童2074人,其中1—6周歲572人,7—15周歲1502人。

調查問卷顯示,“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79%,由叔伯姑舅姨等親戚照料的占14%,寄養在鄰居家的占5%,獨自生活的占2%。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後,一般一年以上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長一年回家一次,有38%的家長兩年以上沒有回過家。“留守兒童”主要是通過書信、電話與父母進行聯繫,但次數很少,一般至少要一個月才聯繫一次,半年以上聯繫一次的占37%,有的一年到頭幾乎沒有聯繫。在問及對父母外出務工的態度時,有68%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務工,渴望和他們生活在一起,15%的孩子表示“無所謂”。在生活上,“留守兒童”與監護人有矛盾的占26%,其中經常發生矛盾的占13%。在學習上,47%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遇到困難有無助感。在與同學的關係上,36%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過同學的欺負。在回答“平時父母不在身邊,你最盼望什麼、最擔心什麼、最大的困擾是什麼”時,有87%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們的關愛;有71%的孩子表示最擔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臨的最大困擾是遇到困難時不知該怎么辦。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輔導過少導致的學習問題

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其中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裡的父親或母親由於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勞動,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因而,從數據分析結果來看,如果學習上有了問題,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很低。這同時也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父母對孩子學習上的輔導相對少了很多。

2、缺乏親情撫慰導致的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