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能力競賽小結2篇

中考是通過解題來判斷學生數學能力的,中考複習的最終成果要落實到解題能力的提高上來。解題訓練要做到“舉一反三,熟練運用”,但不能盲目地、無目的地、重複地、無選擇地強化訓練,採取題海戰術只能事倍功半。日常訓練建議:

(1)以中檔綜合題為訓練重點。

①中檔綜合題區分度好,訓練價值高,教師講得清楚,學生聽得明白,有利於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②中下檔題目是考生得分的主要來源,是進一步去解高檔題的基礎。

③高檔題要有,但要控制數量,重在講清“怎樣解”,從何處下手、向何方前進。

(2)以近年中考題和各區縣中考模擬考題為基本素材。

①中考試題或模擬考題經過考生的實踐檢驗和廣大教師的深入研討,科學性強(漏洞也清楚),解題思路明朗,解題書寫規範,評分標準清晰,是優質的訓練素材。

②中考試題或模擬考題都努力抓課程的重點內容和重要方法,並且每套中考試題或模擬考題能覆蓋全部知識點的60%~80%,幾套試題一交叉,既保證了全面覆蓋,又體現了重點突出。

③近年中考試題或模擬考題能反映命題風格、命題熱點、命題形式(特別是新題型)的新動向、新導向,以近年中考題為基本素材,有利於考生適應中考情境,提高中考複習的針對性。中考題型的創新形式主要有:情景題、套用題、開放題、操作題、探索題等,體現出“經歷、體驗、探索”的過程性目標,表現為情景性、套用性、開放性、過程性、探究性。

(3)以提高解題準確和速度為突破口。

中考要在100分鐘完成25道題,30多問,題量是比較多的,而且有大量實際情況、或過程呈現的敘述,閱讀量又是比較大的。怎樣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呢?由熟到快——原則性建議是:

①深刻理解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基本方法,努力形成基本技能。

②合理安排考試時間,書寫做到數學語言是通用、精確、簡約的科學語言。

③平時進行速度訓練。以此來加快書寫速度,降低思維難度,提高解題質量。

解題能力競賽小結(2):

一、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加深對概念、規律等的理解和套用

學習化學概念、規律不能死記硬背,應對概念、規律的不同描述進行本質的區分與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做到熟練套用概念、規律解釋化學現象、化學事實。

例1.下列物質屬於氧化物的是( )

a.生理鹽水 b.氯酸鉀 c. 氯化鉀 d. 水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物質的類別:混合物、純淨物、化合物、氧化物、單質的概念區分,重在對概念的理解。生理鹽水是由水和氯化鈉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氯酸鉀、氯化鉀、水都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純淨物中的化合物,氧化物 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氯酸鉀雖由氧元素卻有氯、氧、鉀三種元素組成不屬於氧化物,氯化鉀雖由氯、鉀二種元素組成卻沒有氧元素不符合氧化物的概念;水有些考生錯誤的認為水是由水元素組成的單質,首先元素中不存在水元素,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符合氧化物的概念。所以,正確答案是d。

二、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歸納、總結規律。

解題過程實質就是一個套用知識的過程,但是只懂得孤立的套用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解題過程中將各知識點互相聯繫起來,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總結出規律,再套用規律來解決同類型的問題,這樣才算達到解題的目的。提高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