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海關人文環境的創新

(三)思維模式——謹言慎行、循規蹈矩

百年歷史是一副文化重擔。直屬、隸屬海關本就是執行機構,帶有較濃的工具色彩,創造性思維很難進入傳統的主流文化。地處特區,毗鄰香港的特殊地理環境,使“監管嚴密、通關高效”的矛盾尤其突出。陸路口岸一次堵車能直接影響香港上水、元朗地區居民的生活,行政裁決一次失當可引起人大、政協代表、深港兩地政府直至國務院的關注。風險大、敏感度高的工作性質促成了謹言慎行、循規蹈矩的思維模式。從積極意義上說,能嚴格按條文辦事;從消極意義上說,則影響開拓創新。2000年後隊伍中出現的“把關保險、服務危險”的錯誤認識和行為,實際上就是查處趙玉存等執法腐敗案件,激活了潛伏著的消極行政保守因子的反映。

(四)行為方式——感性豐富、理性匱乏

從某種意義上說,深圳海關是海關係統的一座“資源豐富的礦山”,口岸密集,關員人數多,業務門類齊全,帶苗頭性、傾向性的新情況、新問題常最先出現,作為改革視窗和試驗田的條件十分充足。但長期以來,由於業務量增長過快等主客觀原因,管理層窮於應付,執行層疲於奔命。久而久之,即決性強的行業特點固化為單純執行的行為方式,關員的動手能力強動腦能力相對較弱。沒有時間思考—→有時間不願思考—→逐漸不習慣思考—→重實幹輕思考,循著這條線性軌跡發展,重複勞動較多而螺鏇式上升較少,量的積累較多而質的轉變較少,許多成果因缺乏有深度的理性思考未能總結出來,所作出的貢獻與自身地位還不大相稱。

(五)群體心理——忍辱負重、埋頭苦幹

除十年動亂期間海關曾短期下放地方管理外,從清朝粵海關沿革至今,儘管制度改變名稱更迭,海關垂直領導體制下的中央派駐地方單位的性質基本不變,始終處於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的衝突之間。難以改變的受命於中央、生活在地方的現實,難以把握的“把關與服務”的平衡點,加之處在特別行政區和經濟特區的各種碰撞之間,逐漸形成了深圳海關獨特的生存智慧,長期積澱為以忍辱負重、埋頭苦幹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群體心理。此種心理集矛盾於一體,負重、苦幹體現了歷經磨鍊的韌勁和極強的承受力;忍辱、埋頭則帶有被動、消極的成分,成為孕育單純業務觀點的溫床。

(六)價值標準——有用第一、以實為本

受海關實務性強的性質所決定,也由於近年“實文化”盛行、“虛文化”衰落的影響,隊伍和領導層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錯誤理解務實、過分追求務實的傾向,有的甚至以是否有用作為評價一切事物的唯一標準,將精神文明建設予以虛化和排斥。表現為:重業務工作,輕政治工作;重幹部的使用,輕幹部的培養;重個別問題的解決,輕一般規律的探索;重眼前利益的實現,輕長遠規劃的研究;重論文的評獎,輕理論的套用;重業務指標的完成,輕基礎和基層建設等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過分講究有用,就容易搞短期行為,缺乏戰略眼光,埋下基礎不牢的後患;一味追求務實,缺乏文化的支撐和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就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終務不到點子上。

(七)人際關係——注重實際、較少客套

廣東是通商最早的地區,商品經濟色彩較北方廣大地區濃厚。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受各種外來文化的影響更直接,商品經濟向非經濟領域的滲透更徹底,情感的商品化更少溫情脈脈的包裝。在商品大潮的衝擊下,海關內部相對單純的同事、同鄉、同學、戰友、同一方言地區等正常關係,也受到影響甚至污染,少了些溫情,多了些實際,少了些含蓄,多了些直截。更有甚者,有的基層單位領導自身作風不純、行為不檢,在其影響下部分關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