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海關人文環境的創新

(四)把握“保護”與“改良”的規律,合理開發人文生態環境

自然形成的深圳海關人文生態環境,是一種有限和有價值的資源,必須堅持一要積極保護,二要慎重改良的原則。積極保護是揚其長,防止竭澤而漁的掠奪性開發。比如對“忍辱負重、埋頭苦幹”的群體心理,就應該充分重視其無私奉獻的精神核心,鼓勵“負重”、“苦幹”的光明面;不鼓勵,就會鞭打快牛,讓老實人吃虧,使現存的老實人變成瀕臨滅絕的稀有物種,最終導致人文環境荒漠化。慎重改良則是避其短,在順應規律的基礎上開發利用。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精神,時代的大氣候變了,人文生態環境本身也要跟著變,這才能夠不斷發展。但這種變必須是在保護前提下的變,是充分注意到人文生態環境的脆弱性的變。所以一定要揚棄消極因素,保護積極因素,避免如魯迅先生所說:為了潑洗澡水,把孩子也潑了出去。仍以“忍辱負重、埋頭苦幹”為例,“忍辱”、“埋頭”是需要揚棄的,“負重”、“苦幹”是需要保留和創新的。創新的結果應該是充分徵求方方面面對海關的理解,使“負重”時心理輕鬆,正確把握海關事業的發展方向,使“苦幹”更有理性。

(五)把握法治與德治的規律,用“軟約束”補“硬約束”之不足

法治調整人的外部行為,德治調整人的內心世界。法治是“硬約束”,約束行為,德治是“軟約束”,約束內心。法律以國家名義規定基本規則,通過制定強制性的條款,調整社會生活。道德作為一種價值判斷,通過對話、交流方式,實現社會控制。隨著形勢的發展,海關堅持從嚴治關、加大隊伍管理力度的“硬約束”已成必然趨勢,這就必須在以人為本、組建“道德法庭”、“精神法律”的“軟約束”方面下功夫,以彌補“硬約束”的不足:一是用“溫情”補“無情”,法律剛性,紀律無情,但在管理中注入人文關懷的溫情,關員就容易接受。二是用“譴責”補“制裁”,法律調整範圍有限,道德調整範圍廣泛,對於法律調整不了的內容,要充分發揮道德“第二道防線”的作用進行譴責。三是用“防範”補“懲處”,防範在先,啟發自我認識和道德覺悟,懲處在後,喚醒反省、悔改和自我批判意識。四是用“自覺性”補“強制性”,在自由裁量權的使用上,注重用道德的自覺性約束“自由”,以實現“裁量”結果的公正。五是用“合理”補“合法”,對於執法實踐中經常出現的“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現象,以高度的道德責任感,積極主動向有關上級和主管部門反映,爭取在現行法律框架內解決。六是用“內在”補“外在”,要把十六字方針由自上而下的上級要求,轉化為關員的內心“立法”,最終轉化為自願的行為活動。

(六)把握不同層次關員的不同需要規律,施以多樣化的激勵方式

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針對不同層次關員的不同需要,施以不同的激勵方式,將多樣化的激勵方式結合起來:一是將“正向激勵”與“負向激勵”結合起來。一手抓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意識的培養,鼓勵競爭,讓“能者”脫穎而出;一手抓海關大家庭的寬鬆和諧氣氛的營造,淡化輸贏,給“平者”繼續參與競爭的機會。二是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結合起來,結合人事制度的改革,一手抓獎勵金使用分配製度的改革,一手抓海關係統立功授獎辦法的完善。三是將“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結合起來,對於位居海關職務序列下層的優秀關員,側重於運用獎金、記功、授獎等各種顯性激勵要素,褒獎其崗位建功的表現;對於海關各級領導幹部,側重於運用權力、地位和聲譽等隱性要素,激勵其自我價值的實現。當海關群體的物質待遇水平已經在本地區處於領先,物質激勵效果因邊際效用而遞減時,就要逐步減少物質激勵的比重,增加精神激勵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