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講稿

在這插入一個題外話。您有沒有留意到回家後怎么跟孩子聊學校的事兒?我這有三種開場白,你看看您平時是哪種?

a、“今天在學校怎么樣啊?”“挺好的”。這就算聊完了

b、“今天上課有沒有擺弄東西或者說話呀?”“沒有”有他也不能承認呀。

c、“今天在學校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呀?”這時有的孩子就會在大腦里進行搜搜,即便當時不是特別開心的事他也會加工成特別開心的事告訴你。”

我曾在微信里看到過一位父親每天回家後都跟女兒聊四個問題:

1、學校里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忙嗎?

我們不妨也借鑑一下。

問題三、關於考試分數的正確認識。

歷年來,一年級的家長對“雙百”這個詞情有獨鍾。因為大家都覺得一年級的知識那么簡單,好多幼稚園都學過,考100分是應該的。再說,別人家孩子都考100分,咱家孩子考不了多沒面子呀。於是家長見面的話題就是你家孩子100了嗎?誰誰家的孩子100了嗎?他班多少個xx的?哪個班100的多呀?有次在校門口聽到一個孩子的姥姥跟旁邊的家長聊天說:哎呀,我外孫女這次可沒考好?語文才98。我當時就想:你還每天都做飯呢,你能保證每頓都好吃?

再給大家講個事兒,我以前教過一個學生叫小天,他一年級時候有次考了一個xx分,興高采烈的告訴他爸:“爸爸,爸爸,我數學考了100分。”他爸當時就開玩笑地說:“你們班是不是二十多個xx的呀?”過了兩年,他爸升公司副總了,回家說:“走,兒子,今天老爸升副總了,咱出去吃飯去。”天瞄了他爸一眼說:“你們公司是不是二十多個副總呀”?其實孩子考xx分不是必然的,那都是他努力細心的結果。就算全班都xx,他也是值得表揚的。話說回來,考不了100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沒必要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咱明年又不考大學,差個一分半分,或者三分五分都不影響啥。盡力就行,孩子基礎不一樣,興趣所在不一樣,開竅早晚也不一樣,幹嘛非得跟別人比。我這樣說,您可能認為張老師這么不要強呀,其實我還挺上進的啊。上學那會我學習特別認真,認真聽,認真背,可是成績就是不拔尖。看來我走智商這條路是費勁了,改發展情商吧。現在雖然不是太優秀,但勝在心態好,也能獲得同樣的滿足感。

我兒子三歲學鋼琴,還拜了一個挺有名的老師。再加上我老公本身是教音樂的,可以說外部條件非常好了吧,可我兒子三年一級都沒過。我身邊的孩子有的是一年過三級的,我要是整天跟他們比,我得上多大火呀。但我和他爸都覺得三年多來,我兒子挺不容易的,那么點個小東西坐在那二三十分鐘,看著鬧心五線譜,左右手幹著不同的事,真是挺牛的。我覺得乾什麼事只要不反感就有機會,慢慢來唄。

學習也是一樣,平常心很重要。咱們新樓上有八個字“把握今天,著眼明天”,就是想提醒孩子們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事,更重要的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學生。所以我們千萬不能為了眼前的所謂高分,而磨滅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忽略了他們的閃光點,讓原本七彩的童年變得灰濛濛。

其實考試和測驗只是為了幫助我們發現教學和孩子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是老師的問題,老師改。是學生的問題,老師家長一起幫著改。真的沒必要比來比去,你累他還煩。

以上我所說的觀點是我們一年級組全體教師的共識,所以請您放心,我們絕不會以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對於暫時成績不太好的同學,我們會和您一起想辦法,只要跟他自己比有進步就是成功的。

問題四、在小事中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

先說幾個現象。

收作業時,孩子發現本忘帶了。站起來就說:“我媽沒給我裝”。

兩個小孩來告狀,幾乎異口同聲的說:“是他先打我的”。

其實,孩子推卸責任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有關調查顯示,處在成長階段的孩子有推卸責任習慣的占60%以上。這是因為他們的人格還不成熟,正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積極引導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性格和習慣也是一個慢慢提升的過程,就如同智力水平的發展一樣,從出生到性格成熟,每個階段都會出現相應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對症下藥,然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喜歡逃避責任,主要有兩種原因。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過於嚴厲,那么孩子會在潛意識裡形成這樣的觀念“我要是承擔責任,一定會沒有好果子吃”。這樣一來, 他遇到什麼事情,就會千方百計尋求推卸責任的方法,讓自己免於受到懲罰。

另一個原因恰恰相反,是家長過於溺愛。舉個例子,孩子走路摔倒了,他本來可以自己爬起來,但這時爺爺過來趕快把孩子扶起來,還說:“這路真壞,把我家寶寶絆倒了,爺爺打它。”說著向地面用勁踢兩腳。看上去,當時是哄住了孩子,但卻給他一個暗示:凡有錯誤都怪別人,唯有自己沒錯、沒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