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社區建設會議上的發言

創建幸福社區 營造溫馨家園

“幸福安康是一種感受、一種體驗,所以,幸福安康社區‘行不行’,只能由居民說了算。只有居民真正感覺他們幸福安康了,那意味著幸福安康社區也就創建成功了。下面,我就幸福安康社區創建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推動三個創新,提升社區服務管理

一是黨建創新。xx社區創新成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開放式”管理和“多功能”服務,讓黨員找到了歸屬感和榮譽感,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黨員身份也由原先的被動“亮牌”變為了主動“亮牌”。XX年,社區精選了部分黨員模範人物,並以其姓名命名了首批xx個“特設黨支部”,涵蓋健康保健、老年維權、文明創建、文藝團隊等多種群體功能,為黨員發揮先鋒引領作用、帶領全社區和諧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子。XX年,社區黨總支將“黨員聯絡點”建到樓道之上,每位黨員自覺認領2-3個“責任樓道”,明確包乾責任和範圍,主動上門了解樓道居民需求情況,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對於獨居、孤寡、空巢老人實行黨員“結對關愛”,密切關注思想動態和生活狀況,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為他們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們時刻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二是服務創新。XX年,xx社區成立“援手”志願者協會,使社區志願者服務工作進入了實體化、組織化、規範化、社會化運作的新階段。目前,社區有志願者xx23人,註冊志願者1xx0多人。xx社區以“服務社會、弘揚新風、幫助他人、完善自我”的xx志願者精神為準則,以社區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站為載體,36支志願者服務隊開展了扶貧幫困、敬老助殘、愛心助學、義務巡邏、宣傳教育、刑釋幫教、婦兒維權、健康講座、世代服務、就業指導、創業培訓、綜合減災、環境整治、綠色創建等各種志願活動,社區每月最後一個星期的星期六組織一次大型為民服務,每年服務居民近萬人。“援手”志願者工作已經日益成為社區不可缺少的社會化品牌項目,受到了居民的普遍好評。

三是管理創新。xx社區形成了社區黨總支、居委會、社區事務工作站、社區綜合治理辦公室等“四位一體”管理機制和社區黨總支、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派出所等“五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全面實行扁平化、格線化、立體化管理,做到小問題不出片區,一般的問題不出社區,大的問題不出街道,通過“定人、定責、定崗”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實現了社區情況全面掌握、社區事務全部納入,居民需求全程跟蹤,確保社區管理服務落到實處。

二、搭建四個平台,拓展居民發展空間

一是搭建志願服務平台。建立社區黨員志願者、巾幗志願者、中老年志願者、青年志願者、共建企事業單位志願者、中國小生志願者隊伍,通過各類志願服務的模式,調動廣大居民和社會各界參與服務的積極性。如社區“援手”志願者協會中的“特殊青少年接力棒”服務項目、社區寒暑假“第三空間站”服務項目、社區“低碳愛心亭”助殘項目,有效提升民眾對創建幸福社區的認知度、參與度和認同度。

二是搭建民主參與平台。社區通過建立樓長制度、片區自治制度,堅持民事民管,對於涉及社區居民的重大事項、重大活動,由社區黨總支、社區居委會和樓長逐級組織居民召開“議事會”、“聽證會”、“協商會”、“調解會”、“圓桌會”等,談談熱點事、議議煩心事、說說居民事,真正讓社區事務居民“說了算”,實現居民自治。

三是搭建文化活動平台。挖掘和整合社區特色資源,建立起xx多個xx劇隊、越劇隊、滬劇隊、笛子隊、二胡他、合唱隊等民眾性文化隊伍,每年開展歷時8個月的社區“和睦節”,廣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帶動文明健康新風尚。

四是搭建外來人員服務管理平台。把社區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向外來人員延伸,創新管理方式。在社區服務管理中推行“五個一”工作模式,實施精細化管理。(填寫住戶信息登記表、簽訂育齡婦女計生契約、提供社區各類教育服務、開通住戶qq群、實施“計警合作,區域聯動”)工程。建立社區“流動人口之家”,成立社區“流動人口協會”,並積極協助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入托、就業等問題,切實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努力成為社區流動人口的貼心人,增強他們的信任感和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XX年,要成立社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作室,與社區居民面對面交流,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困難,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