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塑膠方便袋 拎起綠色菜籃子”活動方案的設計

五、活動內容與組織形式

“告別塑膠方便袋,拎起綠色菜籃子”活動方案,包含了七個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活動,每一個活動都有各自的活動分目標及通過活動獲得的能力。在活動中,要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倡導探究性、實踐性、社會參與性、體驗性,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採用蒐集、調查、訪問、製作、演示、交流、評價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儘可能多地引導學生觀察辨析、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更多地滿足不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活動一:理想的生活家園

活動目標: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構想自己理想的生活家園是個什麼樣子。

學習目的:反映學生對未來世界的要求和期盼。

獲得的技能:交流、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思考技巧、處理信息,推理,提問和評估。

準備及材料:各類舊報紙、刊物等,以及用於清潔的塑膠袋。

活動步驟:

1、首先,給學生10分鐘瀏覽發給他們的報紙,把能夠反映出他們理想生活家園的圖片和文字挑選並裁剪下來。10分鐘之後要求學生將他們想像的生活家園拼貼出來。最後引導學生思考,理想生活家園所必備的事物種類。

2、教師將學生列舉出的事物歸入3個種類:

(1)財產物品:錢和用錢買到的東西:汽車、房子、衣服、珠寶、cd、電腦等。

(2)人:朋友、家人、能照顧我們的人(如醫生、護士等)。

(3)環境:野生動物棲息場所,人類用於生活、休息和遊玩的好地方。

3、讓學生按小組,把從報紙上裁下來的內容按照上述方法再歸類張貼,貼好後,請每組代表以“財富、人類和地球”為主題,將貼圖表達的思想感情做一個講解。在活動的基礎上引出“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所謂可持續發展也就是運用我們的想像力和各種技能實現一個理想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的人們可以自傲不破壞環境和威脅其他成員的前提下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在滿足現在需要的同時不影響後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大會)“一個可持續的世界會為今天生活著的人們和他們的後代提供充足的能源,食品,潔淨的水,住房以及一個安全的自然環境。”

……

活動二:走進塑膠袋王國

活動目標:了解塑膠垃圾與人類生活與健康的關係。

學習目標:認識塑膠垃圾對人類帶來的危害。

學生獲得的關鍵技能:類比的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步驟:

1.教師列出調查提綱,引發學生積極參加。

調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疾病與塑膠的污染有關?

2.處理塑膠垃圾帶來的問題。

作為全球用量最大的消費品,塑膠袋在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卻是災難性的,它們正在侵蝕著我們的土壤、河流、海洋。

填埋會帶來的問題:會不斷侵占有限的耕地,嚴重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填埋後塑膠垃圾經雨水長期沖刷,將大量有害物質帶入人類的生活環境,造成對子孫後代的危害。

焚燒會帶來的問題: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還會污染大氣,破壞大氣環境。

3、進行調查,收集資料

將學生分成兩組,並進行明確分工。

一組:以查找資料為主。主要查找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

a、塑膠袋由哪些成分組成?

b、使用塑膠袋對人類及社會有什麼危害?

c、目前塑膠袋的使用情況。

同學們通過在圖書館、微機室進行查閱、搜尋,一定會有不少發現:

a、可怕的白色污染,驚人的石油消耗——塑膠袋的主要成分

xx年10月24日是塑膠袋“百歲誕辰”,在當年歐洲環保組織開展的評選活動中,塑膠袋被評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正如有關環保專家所說:“塑膠袋之所以‘糟糕’,是因為從它的生產來看,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 它們以石油或天然氣為原料,製造過程中要耗費大量的能源。以美國為例,每年扔掉的塑膠袋達到1000億隻,相當於燃燒了近1200萬桶石油。每年世界扔掉的塑膠袋,結果是災難性的。

塑膠袋的主要成分為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被隨意丟棄在環境中的一次性塑膠袋,不僅破壞了城市的市容衛生、農村和風景區的美感,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情緒。這僅僅是我們熟知的“視覺污染”。塑膠袋最惡劣的危害,是造成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由於其在自然環境狀態難以降解,可以存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日積月累就會給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混在土壤中,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導致農作物的減產;被家禽、家畜、野生動物誤食,就會導致其死亡等。

b、很多塑膠袋的原料是來自廢塑膠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再生塑膠可能含有嚴重超標的病菌和致癌物,用這種塑膠製品包裝直接入口的熟食品,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嚴重的損害。這樣的塑膠袋含有大量肉眼所無法看到的病菌,長期使用這樣的一次性塑膠食品袋極易導致慢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