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塑膠方便袋 拎起綠色菜籃子”活動方案的設計

c、據統計,全國每天僅買菜就要用掉10億個塑膠袋,其他各種塑膠袋的用量每天在20億個以上。目前,北京每年產生廢舊塑膠包裝垃圾14萬噸,占整個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產生廢舊塑膠包裝垃圾19萬噸,占生活垃圾總量的7%;天津每年的廢舊塑膠包裝垃圾也超過10萬噸……,這些數目是多么的驚人啊!

二組:以社會調查為主。主要調查以下內容:

a、調查塑膠袋在人們生活中的使用情況。

b、調查人們對塑膠袋的認識。

c、用完的塑膠袋人們是如何處理的。

讓學生以超市、集貿市場等作為調查對象,收集資料。

a、如,在我市一般的大型超市每天平均使用塑膠袋3萬隻,成本在3000元左右。我市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表明,濟南每年消耗塑膠方便袋約30億隻,市民每年要為這些塑膠方便袋支付6000多萬元。xx年發布的國內首個《超市節能問題報告》中稱,目前整個超市行業年銷售在5000萬元的超市,每年消耗的包裝袋價值達50億元;一家營業面積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綜合超市年消耗的包裝袋成本達40萬元。

b、用完的塑膠袋人們大多隨手丟棄,廢棄的塑膠袋隨處可見。

活動三:實驗探究出真知

在多方面查找資料、廣泛調查的基礎上,了解到塑膠袋最大的危害就是難以進行回收處理,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塑膠袋是否真的那么頑固和“罪大惡極”呢?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選擇塑膠袋對土壤的影響、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耐腐蝕性以及焚燒後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試驗。

實驗一:塑膠袋在土壤中是否會腐爛

內容

研究塑膠袋在土壤中是否容易腐爛

過程

為了使實驗效果好,我們首先將塑膠袋粉碎,再放入花盆中,用泥土覆蓋,並定時澆水,時間三個月。

兩個月後,我們將花盆裡的泥土翻開,發現塑膠袋好好的藏在泥土中,一點也沒有腐爛。

我們的結論

塑膠袋很難腐爛,很難融於大自然,還易造成土壤板結。

實驗二:塑膠袋加熱後能否銷毀

內容

研究塑膠袋加熱後能否銷毀

過程

先將塑膠袋粉碎,再進行焚燒,進行觀察。

一會兒塑膠袋受熱燃燒,冒出了滾滾濃煙,非常嗆鼻,燒完後變成了黑色粘稠物。

我們的結論

塑膠袋受熱能放出大量有污染的氣體,加熱難以銷毀它。

實驗三:塑膠袋能否被其它物質分解

內容

塑膠袋能否被其它物質腐蝕

過程

在幾個試管中分別放入粉碎的塑膠袋,將鹽酸、汽油、酒精分別加入其中,進行觀察。

分別加入幾種溶液後,試管中的塑膠袋毫無變化,停置一段時間,還是如此。

我們的結論

塑膠袋難以分解

實驗四:塑膠袋在土壤里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內容

研究塑膠袋埋在泥土裡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過程

我們找來兩盆基本同樣的花,在一盆中放入粉碎的塑膠袋,一盆不放,然後在同樣環境下養植,細心照料,加以觀察(時間三個月)。

在平時澆水時,就發現有塑膠袋的一盆滲水性不強,澆同樣的水,它滲得慢,一個月後,發現無塑膠袋的一盆長勢好,有塑膠袋的一盆葉子有些黃。

我們的結論

塑膠袋對植物生長不利,影響植物根的生長發育和對水分養分的吸收。

在此基礎上,將實驗結果進行統計整理,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活動四:綠色“菜籃子”我來制

活動目標:學習“菜籃子”(布袋子)的製作方法;通過綠色“菜籃子”我來制行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學習目標:綠色菜籃子(布袋子)編制技術。

學生獲得的關鍵技能:掌握編制的方法、步驟與技巧。

活動步驟:

1、以小組為單位蒐集編制材料,如日常生活中的破衣物及擱置不用的廢布料;玉米皮、麥秸草以及當地傳統的柳樹枝條等傳統條編材料。

2、在老師或有經驗的老農指導下,讓學生精心設計。

如:[設計一]分格式“菜籃子”

採用帆布、玉米皮、麥秸草材料。第一款外觀是長方形,容量超大,內有三個小格,方便各種東西分開放置;第二款,設計成小巧型,內有兩個隔層,生鮮和乾貨可以分開放置。因為今年是奧運年,可在“菜籃子”的外觀上設計奧運元素。

[設計二]伸縮購式“菜籃子”

“菜籃子”採用純棉帆布、玉米皮製作,突出了環保和方便兩大特點。其中,提手設計有金屬扣,可以自動調節提手的袋子,如果想手提的市民,可以把提手調短,如果想肩背的市民,則可以把提手調長。此外,“菜籃子”內還設計有一個小袋子,不用的時候可以把整個“菜籃子”摺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