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塑膠方便袋 拎起綠色菜籃子”活動方案的設計

2、要注重對隊員科學理念的培養。此活動能激發學生熱心環保的責任感,使他們掌握許多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實踐操作能力。活動中,不能光憑一時熱情而使方案實施敷於表面,而更應注重實施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尋找對策,解決問題,使他們在實踐的成敗中,認識到科學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培養起用科學理論解決問題的理念。

3、在活動中還可能出現一些其它問題,都有待於在具體實踐中探討解決。如學生試驗技能問題可利用實驗課進行有關培訓,編制技術問題可聘請社會上有經驗的老農進行技術指導等。

八、預期效果及呈現方式

1、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科學價值觀

本方案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富含教育意義的活動,會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積極實踐減少塑膠垃圾廢物,替代使用,循環再用;爭做“環保標兵”,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意識,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見和勞動成果,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等等。

2、鍛鍊和發展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在這些主體參與的探究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學會了估算、取樣、監測、表格記錄、統計數據、分析整理等科學研究技能,同時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力、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調查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際你能力、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質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3、拓展了學生知識,增強了對科學問題的理解能力

本活動在讓學生走進社區、親近自然的同時,通過一系列寓教於樂的活動,使他們了解和認識了多方面的知識,如:生態環境的組成、環境資源、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等,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小學生在書本和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同時,因為親身經歷了活動,知識是在學生進行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內化形成,其效果又是教師灌輸教育所不能達到的。

九、評價標準與方式

1、過程評價——建立活動手冊:學生把每一個活動後的感受、收穫、困難、建議和創新想法記錄在手冊上,把堆肥過程和種植觀察日記記錄在手冊上,使用照相和攝像做好過程記錄。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即興評價。

2、定量評價——成果評價:最佳環保箴言、環保漫畫,廢物再利用的創新作品,廢紙回收之最、果實種植之最,最佳展示獎等。

3、總體定性評價——評價表: 評價項目

評價內容

自我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活動態度

活動有興趣,積極參與,認真對待

組織合作

完成小組分工任務,與他人合作愉快

蒐集資料

能用多種方式蒐集有效的信息資料

創新發現

善於發現問題,能提出創新的建議

活動成果

能恰當地運用文字、圖表表達活動過程及結果

十、對學生的教育作用

1、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實踐,學習如何解決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問題:給學生創造一個經歷,培養他們對環境友善的態度,鼓勵他們實踐環保生活。

2、幫助學生提高對建立和諧社會和樹立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本活動方案鼓勵學生尋求問題的根源及解決策略,使學生認識到地球上生命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認識到人類自身的活動與行為對資源、對社區、對全球及整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從而自覺樹立保護環境、關注社會、愛護自然、和諧共存的科學發展觀。

3、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活動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交往中展開工作,促使學生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在學習中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增強學生理解他人、欣賞他人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與欣賞。

4、幫助學生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通過參與和解決課本以外的真實問題,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掌握科學知識,促進其科學素質的全面提高。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套用到實踐中,對社會上的問題和現象進行思考和判斷,能夠依照自己的觀點對某些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採取積極的,適當的行動。

5、幫助學生樹立自主發展的活動觀。學生在課堂上、書本里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才能變得豐滿、深刻。本方案通過給學生一些權力,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來開拓。保證創新在學生自主的活動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