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教後記

上課前,一直認為“抱母親”這個行動,如何也喚醒不了十多歲的孩子。好多老師說上節課,不管怎么激情朗讀、引導,當今的孩子無動於衷,甚至對今天的孩子有一種埋怨,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母親的不易。所以,對於打動他們我是不報希望的,只是想做一個起點式的教學。作者寫這篇文章,用文字記錄著這件事,其實就是文學中的時間維度一詞的再現表達。作者其實內心感覺到了這一抱來得太遲了,感覺這一抱讓時間倒流,這就是文字表達時間維度的價值。凡是讀過這一課的人,都會感動的,尤其是男人,成年男人,一直忙碌著不能常回家看看的男人。很簡單的想,只要學生能夠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即可。沒想到,20年來,第一次在課堂上情緒失控,我們一起哭得不能自已。

熟讀課文後,圍繞三個問題:“第一次”突發奇想是怎么來的?回憶了哪些往事?母親流出的是什麼樣的淚水?第一次“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一個“輕”喚醒了作者那歷史性的回憶,時間往回走了,這種思絮誰也擋不住。但“輕”字的回憶不足以引起人們閱讀上的共鳴,關鍵是往前走了一步,讓“第一次”有了世界上獨特的“第一次”,那就是“我突發奇想……”、“輕輕地搖動”、“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這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的出現,一件過去與當前的情景,作者能不記下這世間獨特的感受嗎? 什麼時候抱母親?病的時候?母親即將離開或者離開人世的時候?母親實在不能動的時候,抱就會自然而然出現,這就是本課告訴人們的“遲來的回報”……這一切孩子怎么可能體會到?別說孩子,就是我們許多老師、大人也難以體會到,這就是“時間,一定會讓許多人明白。”

孩子們對於別樣的淚水感受頗多,幸福的淚、開心的淚、甜蜜的淚、欣慰的淚、溫暖的淚……

這篇文章寫的是中國式母親,現在的大多數中國母親還是這樣。中國式母親真的非常偉大,一生一身挑多少重擔,把奉獻寫在了一輩子的歷程中,愛得忘記了自己。在閻維文的《母親》中,細膩而簡單地表達,“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躺在病床上的有人掉眼淚,你露出笑容有人樂開花……這個人就是娘,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當歌聲飄蕩在教室里的時候,一張張小臉開始嚴肅起來,我看到,史佳儀大眼睛裡閃著淚花,吳雨涵掩面,田家博趴在桌子上,生怕別人看見。史佳儀的媽媽有殘疾,而且一個人帶孩子,可能她更能體會媽媽的含辛茹苦。歌聲停止的時候,我已經控制不住眼淚,“謝謝你們,我以為你們體會不了這樸素而深沉的愛,謝謝你們對媽媽的愛奔涌在這裡,別讓擁抱遲到,別讓愛埋在心底而成為遺憾……”

“老師,給你!”在淚眼朦朧中,一張面巾紙遞到我面前,眼淚再一次沒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