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複習教學隨筆:強化方法  提高實效

文言文複習教學隨筆:強化方法  提高實效

東風中學 余芳

中考結束了,回顧這半年來的中考複習,感觸真的很多,有收穫與經驗,但更多的是遺憾,是教訓。特別是文言文的複習給我的感受很多。

文言文是我們幾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文言文的學習也是中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中考里占有很重的分值,相比現代文閱讀和作文更易於把握,所以文言文的複習占據了我們複習的大部分時間。用了那么多的時間來複習文言文,情況如何呢?

先說說最初的複習計畫吧,時間安排上,因為以前的經驗,文言文的複習時間太多,而沒有時間去複習現代文、作文這些重要的內容,所以開學初的計畫里是考慮少用時間,打算一節課一篇文言文,但是實際的複習教學中,有很多較長的篇目不得不用兩至三節課,二十四篇文言文複習下來,一個學期一半的時間已經沒有了。複習方法上,每篇文言文都按照“朗讀——詞語解釋——句子翻譯——內容串聯——課後練習”這樣的過程來複習,考慮時間的原因,複習課堂上主要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複習。複習效果來說,學習困難的學生很難在一節課掌握一篇文言文的所有內容,就算降低了要求,由於篇目多,學生掌握那么多篇文言文難度很大,每周都在複習文言文,學生的興趣也不高。對於學習較好的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的各科學習任務較重,學生也是遺忘較大,掌握得並不紮實。文言文複習存在的問題,從學生來說:難以將文言文各篇目聯繫起來,不善於或沒有時間也或許沒有習慣歸納一詞多義,句子翻譯上不夠靈活,碰到較難的句子就不能準確翻譯,內容理解上也是不能舉一反三,老師講的會做,變化一種問法,就不知道如何問答。從老師來說,由於時間緊,複習不太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學生被動的複習接受,當然效果差很多。

其實,這些表面上看是複習的問題,但認真想想實質上還是平時教學上的問題。平時教學時,沒有讓學生紮實的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如翻譯方法,一些應該背誦的文言文沒有落實背誦,平時也不注意歸納積累常用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所以,要根本上解決複習問題還需平時努力。

但看看現在的文言文的教學和考試,問題也是多多,語文教材版本不同,一些相同的篇目在文言文詞語的解釋上含義差別較大,句子的翻譯上也有不同,有時候讓我也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處理好。考試時判斷一詞多義的題目,有些詞語的含義也是模稜兩可,有些詞語在不同文章中有幾個解釋,但在詞典中有些含義卻並不存在,而考試中卻要做出準確的判斷,真得很讓人為難,我想像這樣的題目是否可以取消,對於國中學生來說,不是讓他們像古文專家那樣探究索源,只是要求他們初步涉獵,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激起興趣。

但不管怎么說,我唯一能改變的是我的複習教學。

怎樣提高文言文複習實效呢?我想發揮學生主體性複習應該是關鍵,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複習興趣,這些事應該是我思考的。在今後的複習教學中我初步構想了一下,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還是應該以抓基礎為主,抓重點為主,方法一定要不斷強化。複習時多媒體應該作為重要輔助手段,但不能全用,可以考慮像數學的教學那樣,讓學生到黑板演示翻譯等,將黑板的功能發揮出來,抓好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檢測,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文言文的教學和複習上,我還有很多很長的路要走,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