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討論心得論文:論解放思想與破除禁區

解放思想是在文革期間到文革結束的一段時間裡迷信盛行的背景下提出的,按照鄧小平同志的理解,解放思想就是破除迷信。中國當時最大的迷信就是“兩個凡是”。“文革”十年浩劫結束,但由“文革”(或更早一些的反右)形成的一整套意識形態即“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依舊統治著中國,“文革”並沒因形式上的結束而結束。“兩個凡是”的完整表述就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要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要始終不渝的遵循”⑴在這樣的歷史轉折時刻,小平同志鮮明而果敢地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⑵,他在談話中說,“兩個凡是”是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提法,應當拋棄。正是得力於鄧小平同志等一批真正的馬列主義者,才推動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

現在我們看得很清楚,迷信來自本本、迷信來自教條、迷信來自禁區。“迷信盛行”不僅造成了體制機制的僵化,更重要的是造成了人們沒有獨立意思、沒有批判思維和沒有創新精神的“萬馬齊喑”,這就是“雷池”和禁區。正是因為禁區的存在,加之我們曾經的非常嚴厲的打棍子戴帽子⑶,隨大流就成了普遍的選擇,敢於挑戰本本、敢於衝破禁區的人就成了“大逆不道者”。因此,解放思想其實是與衝破禁區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最先觸及思想領域、體制領域“禁區”的人正是鄧小平。

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會上,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⑷(凡未注引文的均出自這篇文獻)。在這個報告裡,鄧小平尖銳地指出“十多年來,林彪、四人幫大搞禁區、禁令”,因此需要全黨全民通過解放思想衝破禁區、衝破思想的牢籠――這就是解放思想的背景之一,同時也是解放思想的前提之一。這是鄧小平在文革結束後第一次關於“禁區”和“打破禁區”的提法。緊接著第二年的1979年3月中央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鄧小平一方面提出並強調堅持四頂基本原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時,另一方面,繼續他關於“禁區”和“打破禁區”的說法。他指出,在思想理論工作方面“禁區太多”⑸。那么為什麼鄧小平要在這個問題上反覆陳說呢?因為許多“本本”、“教條”以至迷信,其實是從設制禁區開始的。現舉一個經濟體制方面眾所周知的例子。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理論界普遍認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由三根支柱來支撐的,一是公有制、二是計畫經濟、三是按勞分配,凡與這三根支柱相背的就是“反社會主義”。而由計畫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出到其建立,經歷了近三十年的歷程,其中有多少禁區,又有多少曲折和磨難!

中國自改革開以來的每一次進步,都是衝破禁區所贏得的。經濟領域裡的改革正是在計畫經濟較薄弱的農村打開的,而在農村衝破原體制設制的禁區是在所有制(或所有制的實現方式)上取得的,即從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農民立下的契約開始⑹。當時從中央到地方,從官員到民間,一股蓄勢待發的衝擊禁區、打破迷信思想解放浪潮已經到來,起點就是真理標準大討論,集大成者應是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他在全會上著重講了四個方面:一、解放思想;二、民主;三、向前看;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講話的第一部分就是講解放思想,而且鄧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為什麼呢?由於本本、教條和禁區太多,導致整個執政黨和整個民族思想僵化。那么“思想僵化”引出的問題是什麼呢?鄧小平說了一段直到今天依然振聾發聵的話:“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好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了,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給了這篇講話極高的評價。江澤民同志說,鄧小平同志的這篇講話是“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關頭,衝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闢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⑺今天重新回顧這段歷史和重新學習這篇重要文本,既讓我們更加了解改革初期的複雜局勢和艱難險阻,更堅定了我們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和破除迷信的決心。溫家寶同志在十一屆人大會結束答記者問時,按照黨的十七大對解放思想的總體要求,重申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溫家寶同志說:中國的“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將永不停止”,而且要從三個方面繼續深入。一要“繼續破除迷信,反對本本主義”;二“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三“要有獨立思考、批判思維和創造能力”。⑻在這“三要”中,我們看到這樣一種信息:改革開放進入縱深地帶仍然要反對本本主義、破除迷信,同時提倡並號召全黨和全民應培養起獨立思考精神。也就是說,儘管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譜寫了“自強不息、頑強拼奮進和新的壯麗史詩”⑼,但是,本本、教條和迷信仍然是我們繼續前行的重大障礙。

那么哪些是或可能是今天的本本、教條、禁區和迷信呢?

我們重新回過頭來看鄧小平對此的論述。

一、關於黨內民主和民主。由於黨內民主在文革中被踐踏,“許多重大問題往往是一兩個人說了算”,而且還冠冕堂皇地冠以“黨的利益”、“黨的紀律”,因此鄧小平指出,首先“要在黨內造成一種風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⑽為什麼要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呢,就是要還民主於黨和還民主於民。因此鄧小平直截了當地說“對領導人有意見,也可以批評”⑾,只有這樣才能使“公民的權利”、“黨員的權利”得到保障,按照鄧小平的意見這樣的保障是“必須”和“堅決”的。所以鄧小平同志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在鄧小平看來,解放思想是需要一種場景一個平台,這種場景和平台,不是別的什麼,而是民主本身。換句話講,只有實現了民主,解放思想也才有了保障。儘管民主與現代化一樣,也要一步一步地探索、前進,但是“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也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⑸。為什麼鄧小平如此重視這一問題呢?原因是“我們過去對民主宣傳得不夠,實行得不夠”⑸。其實,在中國幾十年的實踐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有過沉痛的教訓,而且實行起來又艱難無比。十七大報告中則把人民民主上升到“社會主義的生命”的高度,並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⑼。重新學習鄧小平關於民主的重要論述,我們對民主的期待不能止步於“民主是一個好東西”,而是應在鄧小平開創的理論和實踐上,讓關於圍繞民主所設定的教條、禁區和迷信不再成我們大力推進民主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