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研修經驗交流:師德培養與教師發展

由此看來, 師德素質的培養、提高,對老師的教育教學相互促進,缺一不可。面對素質教育的發展、新課程標準的挑戰, 我們廣大教師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萬人談。”發展教師的師德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素質。

二、豐富而廣博的閱讀,增加教師幸福感

一個人的知識就像一個圓,圓周外面是未知的世界。已知的愈多,未知的領域就愈廣。所謂“廣見才能卓識,登高才能望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要善於讀書。通過讀書來豐富自己的學識,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做卓越老師、做富有魅力的教師,做有幸福感的老師是我們每個老師一生的追求。要通過讀書學習,學會換一種思維,換一種做法。先讓我們再聽一個小故事:

傳說,古羅馬帝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國王,一天突然想去看看自己的國土有多大。他光著腳,從田野走到河邊,從河邊走到山腳,穿越泥濘小路,跨過荊棘小徑。當國王拖著疲憊而又布滿血泡的雙腳回到王宮時,立即命令大臣將帝國全都鋪上羊毛毯子,以便像走皇宮一樣,使雙腳很舒服。(你想)這得需要多少羊皮和金錢呀!(於是)一位大臣對國王說:“為什麼不用一張羊皮把腳包住呢?”國王想了想,接受了他的建議。故事說明一個什麼道理?每個人都有遇到麻煩的時候,當一個人遇到煩惱時,不要一開始想改變世界,改變別人。改變世界、改變別人是件付出很多卻收穫很少的事情;改變自己則是件付出很少卻收穫很多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國王一樣,自己只是穿一雙“皮鞋”,就可以使雙腳舒服而且花費不多。

在我們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是一樣。如每當我們接手一個新的班級,要想儘快的適應班級,先改變的應該是自己,如多與學生交流,通過交流儘快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智力發展、他們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懍賦,才能儘快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

讀書要學以致用,只有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教育教學中,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才能時常感到知識的欠缺與貧乏而喚起對知識的渴求。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讓人明事理,知識背景豐厚,文化底蘊紮實,教起書來才能開合自如,得心應手,而不至於執著一念,捉襟見肘。“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不停的讀書,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蘊,引領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否則,讀書太少,底子太薄,經典不願看,新書不肯讀,課堂便少了底氣、少了元氣、乾癟無味。因此,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說:不分文理,要善於忙裡偷閒,要學會擠時間讀書,方方面面的知識都要廣泛涉獵,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培養自己的人文氣質,樹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在不斷閱讀中更新和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

教師的幸福來源於在提高中得到享受。南宋詩人陸遊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老師們深深知道這個道理,都願意自身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純淨水,都願意在提高專業素質過程中得到自身的升華。教育上的水是什麼?有人(夏丐尊)說:就是情,就是愛。教師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作為一名教師,渴望幸福;作為一名領導,他們也希望我們教師幸福,也願意做增強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同行者。但做一名學養深厚、富有魅力的教師,做有幸福感的教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信念、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 總之,需要付出代價,需要自己不斷的學習,大量的閱讀,方能開闊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學識、學養。

三、用教育科研來促進教學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

勇於實踐:作為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育實踐,善於積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可見積累的重要性。教師對自己的實踐經驗,要善於積累,在篩選的基礎上,進行歸類、反思、總結,才能得以提高。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伐木工人,工作十分賣力。第一天,他砍了18棵樹,老闆表揚了他。第二天,他於是幹得更加起勁,但是只砍了15棵樹,老闆還是表揚了他。第三天,他加倍努力,結果卻僅僅砍了12棵樹。這位伐木工人覺得很慚愧,跑到老闆那兒道歉,說自己好像力氣越來越少了。

老闆問他:“你上一次是什麼時候磨斧子的?”“磨斧子?”工人十分詫異地說,“我天天忙著砍樹,哪裡有工夫磨斧子!”其實問題就出在這裡。作為教師,我們每天都在“砍樹”,備課,上課、輔導、談心、改作業,我們很敬業,付出的很多,可常常感到學生越來越難教,為什麼呢?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多長時間沒有磨斧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