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財政局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2、支出完成情況。1-6月份,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以“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向三農、向民生福祉、向重點項目傾斜”為基本原則,在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只按國標工資標準發放、公用經費人平只安排500元/年的極低財政保障水平下,通過加大財源建設力度、強化稅收征管、加強資金調度、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控各類消費性支出、緊緊依靠上級財政的大力支持,勉強維持了全縣各項社會事業的正常運轉。1-6月份,累計完成一般預算支出13029萬元,為年初預算的55.12,同比增長34.17,主要因公務員調資引起支出增長。

三、我縣當前主體財源構成情況

當前,支撐我縣財政收入的主體骨幹財源主要有:1、工業冶煉、電力和建材。其中,冶煉業XX年創稅收1600萬元,比上年增加1000萬元,XX年完成稅收4244萬元,比上年增加2644萬元,今年政策方面如無大的變化,預計可創稅收6000萬元。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XX年,我縣首次出現了3家年納稅超過500萬元的本土工業企業;XX年,鴻達福利冶煉和輝閣福利貴金屬兩家企業年納稅收率先突破1000萬元,分別達1239萬元、1815萬元。2、農業烤

煙。烤菸業XX年創稅收1494萬元,比上年增加500萬元,

XX年創稅收1550萬元,比上年增加56萬元。3、基建行業。基建行業大概年創稅收500萬元(營業稅)。4、上級補助收入。XX年上級下撥我縣的補助收入總計為1.3億元,XX年為1.76億元,其中,中、省一般性轉移支付6403萬元、中

央“三獎一補”補助性資金162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323萬元和659萬元。

四、近兩年公共財政基本建設情況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啟動。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於XX年1月1日正式啟動,參合農民人數為282243人,參合率達80.4。按照上級有關規定,新農合基金來源為:農民繳費10元,中央財政補助20元,地方財政補助20元。我縣是省扶貧困縣,地方財政中省、市、縣三級財政補助資金的分擔比例為13:4:3,目前地方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均已按規定到位(其中縣財政到位資金84.67萬元)。

(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改革全面鋪開。我縣於XX年在渡口、關王、平背三個鄉鎮啟動了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試點工作,XX年在全縣全面推行,XX年又實現了提標擴面。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有農村低保對象(不含五保戶)6995人,實行分類施保,其中:一類對象2799人,二類對象4196人;農村低保標準為:一類對象30元/月.人,二類對象20元/月.人。全年共需農村低保資金202萬元,除上級下達的部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外,其餘大部分由縣財政預算安排。

(三)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新機制全面實施。在XX年春季開學時,我縣44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學校收費實行“一費制”,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目前,已撥付新機制保障經費427萬元,占應撥金額的100。所有義務階段農村中國小都試編了細化的分校預算,並經縣人大審議通過。

(四)縣鄉財政體制、管理方式不斷完善。XX年相繼實施了“鄉財縣管鄉用”、

村賬鄉代管”改革,對鄉鎮財政堅持預算管理權,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鄉鎮債權債務關係“五權”不變的原則,實行集中核算、賬戶統設、工資統發、採購統辦、票據統管,加強對鄉鎮財政收支的監管。同時,進一步加強涉農補貼發放,XX年我縣涉農補助項目大部分納入信息化發放系統,共發放各項補貼及救災資金1920萬元,讓黨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