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財政局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五)非稅收入征繳模式進一步健全。XX年初,我縣率先在全市開展了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的“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政府統籌”的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改革,對執收執法單位所有收費收入全部進入非稅征繳結算專戶管理,進一步規範收入收繳秩序,拓寬了收入增長面。

五、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XX上半年,我縣財政收入雖然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隨著各項政策性支出的日益增多,我縣財政運轉仍然步履維艱,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一)收入質量偏低。主要表現為:一是收入總量偏低。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入庫形勢雖然較好,但財政收入總量也只有7931萬元,隨著國家節能減排產業政策的不斷調整,下半年收入形勢十分嚴峻,估計全年13230萬元的計畫任務難以完成。二是人均財力太少。1-6月,一般預算收入雖已完成了4473萬元,但提供的縣本級可用財力僅為3500萬元,僅可保證我縣現有財政供養人員兩個月的工資發放。

(二)收支矛盾突出。主要表現為:一是工資性津補貼財政尚無力負擔。目前,我縣幹部工資只發了基本工資部份,按政策規定可以發放的津補貼尚未納入縣財政預算,全縣廣大幹部職要求發放的呼聲高漲,財政支出壓力巨增。按政策要求,公務員實行統一津補貼,市里規定縣裡的統一調控線最高為15500元/年,現我縣也正在擬定方案,經初步測算,若發放這些津補貼年需22494萬元。也就是說,如果考慮發放津貼,今年的收支缺口將高達2.25億元。二是單位公用經費保障水平低,運轉困難。由於財力有限,我縣財政安排給各單位的公用經費都是按編人平500元/年來計算的。從現有的物價水平來看,這個標準很難保證單位的正常運轉。三是政策剛性增支壓力大。隨著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力度的加大,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人民得到了實惠,但也加大了地方財政支出壓力。如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縣級財政新增支出84.67萬元,實施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財政已支出350萬元,預計還要投入1000萬元以上,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加上s212線等基礎設施建設需縣本級配套支出達8000萬元以上。

(三)缺乏穩定支柱財源。近年來,我們在財源建設上作了不少努力,但仍未形成穩定支柱財源。農產品除糧食、生豬和食用菌、烤菸外,其它均未形成規模,且大部分屬於低效弱質產業,取消屠宰稅、農業稅與特產稅後,真正創稅型農業項目少之又少。加之,農業稅收支柱產業烤菸業因受到各種自然條件限制,增收的基礎也不穩固。工業產品單一,這幾年我縣工業稅收主要來自工業冶煉,而冶煉又屬於國家產業政策壓縮的“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影響大,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同時,受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因素影響,縣內其他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盈利空間也在縮小,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收入大幅增長的難度大。工業化的落後造成財政收入增長的基礎不牢。第三產業尚未形成優勢,新興財源不多。民營經濟發展緩慢,絕大部分鄉鎮沒有骨幹企業。

(四)財政債務沉重。近幾年來,在中、省、市財政的大力關心與支持下,儘管我縣加大了還債的力度,但截止XX年12月底縣級負債總額還有3.96億元。負債的主要原因是農金會借款、欠撥上級專項指標款、財政兜底的開發銀行貸款、糧食企業虧損掛賬及XX-XX年以來欠撥的地方性個人津補貼。當前,償債高峰期正步步逼近,財政風險與日俱增。

近年來,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縣財政工作在上級財政大力關心、支持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克服了交通不便、地處偏僻、資源匱乏等惡劣的自然條件影響,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區財政工作比較起來,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聯誼交流後,彼此間能經常聯繫,互通信息,同時也真誠希望**區的同仁多到**走走看看,多為我縣的財源建設、財稅征管、財政管理出謀劃策、傳經送寶,讓我縣財政早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