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建設經驗材料

村村通實現了道路旅客運輸點對點的比較優勢,但如何把點上的旅客合理疏送到主幹線,從而實現乾支線公路運輸的有機結合呢?為此,我們立足於最佳化原農村客運班線,大力對農村客運班線實現行公交化運營改造。即由原來從客運站正班正點發車後,客車只在少數客運停靠點停靠的傳達傳統客運模式,改為每天分不同時段,調整發車密度,不間斷髮車,把沿途車站、招呼站和旅客習慣的聚集點連線起來,既充分發揮了農村客運場站的優勢,又使廣大農民民眾真正體會到方便、快捷及周到的公交化服務。

為了使這項工作穩妥地向前推進,我們特意選擇了縣城至九重鎮的客運線路作為公交化改造的試點。縣城至九重鎮的線路涉及沿途上集、馬蹬、香花、厚坡四個鄉鎮及宋崗碼頭,線路輻射我縣近一半人口,且運營這條線路的是縣交運公司一家企業。宣傳發動後,企業和車主有以下顧慮:1、公交化改造會使部分長期運行肥線、肥點的車失去優勢,容易引發矛盾帶來不穩定;2、擔心實載率低的車輛中途倒客後返回,時間久了會打亂運營秩序;3、增加企業的管理難度和成本。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做了認真的研究,並制訂了相應的方案,精心設定了每個班點的行駛路線和功能,及沿途進站的具體規劃,對所有的車輛實行大輪班式的循環經營,以縣城為起點,旅客集中時段每15分鐘一個班次,非集中時段每25分鐘一個班次,每個班次按照車站對應的沿途停靠地點及到達目的地,對執行班次簽發路單,由公司稽查、運管監督。運行伊始,少數過去跑慣了肥班肥點的人尋釁滋事,稱損害了他們既得利益。運行一段時間後,公司及車主普遍感到給自己帶來了實惠,壓班壓點,兜圈繞行費時費油的現象不見了,不間斷的循環發車增加了客運密度,也使沿途出行民眾對客運有了進一步的依賴,實載率猛增,車輛經濟收入明顯增加,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自XX年3月開展這項工作以來,我們逐步對該公司原經營的車輛鼓勵報廢淘汰,對車型、顏色、標識進行了統一,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於是,我們運用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的成功經驗,又對時運**分公司縣城至老城鎮30公里的客運線路進行了移植,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對原線路的6台大客車實行了一次性報廢,統一購置了20輛少林牌中巴車,通過對縣城城區五條沒有通公交的街道實行對接,嘗試了城鄉公交一體化的運營模式並取得了圓滿成功,得到縣委政府的高度讚揚和城鄉居民的一致好評。

三、多方扶待,優先發展“新農巴士”

幾年來,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我縣農村客運發展很不均衡,運力配置不盡合理。面對這一問題,我們按照“**縣農村客運發展規劃”,對申請從事農村客運的,特別是申請偏遠山村班線的,堅持採取“優先開業審批,優先線路審批,優先安排班次”的政策傾斜。我們積極配合企業,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協調,爭取在在稅費等方面對對農村班線給予減免優惠,足額發放燃油補貼,對經營鄉村班線的車輛,則一律免收車站勞務費,鄉鎮客運站無償提供勞務服務。由於我們採取了多項優惠鼓勵措施,減輕了經營負擔,充分調動了農村客運班線經營者的積極性,使原來那些沒人願去、沒車經營的偏遠山村基本上通上了班車,有效地服務了新農村建設,實現路通、車通的目標。工作上取得的實效,也使企業和司乘人員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實惠。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真總結試點經驗,自覺地將發展農村公交化運營工作在全縣農村客運班線上展開。工作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人民民眾對交通的渴望,也倍感自己肩頭責任。荊關鎮陡嶺村,距鎮政府所在地50里。在公路不通時,當地民眾想去一次鎮上,那就必須翻山越嶺,一個來回就是兩天。多年來人們沒有特大事情基本上很少到鎮上,甚至有的人活到60多歲也沒去過鎮上一次,遇到有人生病也總是抗著,直到病重時,才喊來村上10幾個青壯年用簡易單架送往鎮醫院,好多次病人死在去鎮的半路上。村村通公路後,由於該村地處深山,農民收入較低,公路成了擺設。當新農巴士通往該村時,該村民眾就像過節一樣大擺宴席,鑼鼓鞭炮,上百人夾道歡迎。此情此景,使我們感到能為人民民眾做點好事是我們運管工作人員的無限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