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總結和工作思路

---緊緊圍繞營造良好環境,加快民營經濟發展,認真做好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保障和服務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書記、市長分別帶團到洲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借鑑沿海發達地區發展民營經濟的先進經驗。市委專門召開了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會,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全系統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對加快民營經濟發展重要意義的認識,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一是要按照市委的要求,根據市局出台的21條意見,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完善和完善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具體措施。二是抓好政務環境建設,樹立發展民營經濟就是發展生產力,保護民營經濟就是保護生產力的觀念,破除部門利益,切實為民營經濟解決政策落實難、辦事難的問題,在市場準入、行政收費項目、生產許可證管理和信譽評比等活動中加大幫扶力度,積極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困難,推行收費公示和“明白卡”制度,切實減輕民營企業負擔;三是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加快構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保障體系,積極引導民營經濟注重自身誠信、遵紀守法、講究商業道德和產品質量;四是要加強對重點民營企業的分類指導,各級質監部門和各單位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當地重點民營企業建立專門檔案,逐一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充分發揮質監職能,為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服好務。

---緊緊圍繞創新機制體制,加快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切實加強質量技術監督隊伍建設。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事業發展的動力決定因素。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是“三個轉變”的關鍵。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本質在於人的創造能力的發揮。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市場競爭的主體已轉變為人才資本的競爭,只有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的作用,才能為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這對全市質監系統的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全市質監系統各級領導必須充分認識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嚴峻性和緊迫性,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紮實做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資本化的轉變工作。一是要更新人才觀念,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資本是第一資本,人才資本投資是回報最高的投資”的觀念,以“能出成果,能出效益,能創造價值”為標準,來衡量和定義人才。二是要創新用人機制,積極探索人才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的激勵機制消除人才流動的體制型障礙,打破人才身份限制,把事業發展急需、能幹事、能幹成事、敢於幹事的各類人才吸納和接收到質監系統中來,要以機制、事業、感情、待遇留人,創造一種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的環境。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和創新作用,提供相對優厚的待遇,在全系統內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加快實現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的步伐。三是要加強對系統內業務骨幹和拔尖人員的重點定向培養,在標準、計量、質量管理、認證、鍋容管特等管理和檢驗檢測領域內有計畫有重點地培育和造就一批質量技術監督方面的專家、權威人士,特別是直屬技術機構,要在3-5年內確定研究培養方向,提供必要的經費和物質保障,培養出1-2名在全國質監系統內有影響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四是要加強質監系統內部三支隊伍的建設。在公務員隊伍建設方面,積極爭取本系統內補錄公務員工作,同時也要加大向社會公選力度,選拔理論實踐兼備型人才,以解決部分分局公務員隊伍嚴重缺編的實際問題。加大對各級領導幹部的交流力度,尤其是要加強縣級基層分局領導的輪崗和鍛鍊培養。幹部的交流和選拔實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以條條為主,塊塊為輔,以系統內交流為主,橫向交流為輔;大力宣傳、表彰和獎勵政績突出,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大,受到當地黨委、政府肯定的縣級質監分局局長。在技術機構檢測隊伍建設方面,要大力培養幹部職工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技能,適應高新技術和新產品對檢測業務的新要求,杜絕出具虛假檢驗報告,樹立科學、公正權威的質監技術機構形象。要按照第十次黨代會精神,事業單位人員實行聘用。在執法隊伍建設方面,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規章制度,建立寬嚴相濟的執法體系,規範執法行為;狠抓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落實,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提高辦案水平;嚴格執行“三分離”、“十不準”等規定,整肅執法紀律,切實糾正和嚴厲查處行政執法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和各種違紀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