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總結和工作思路

(二)在開拓創新和綜合管理上努力做到“四個一”

---以市場為導向,努力探索一條創新的發展思路。當前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既面臨難得的機遇,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些機遇和挑戰是:黨的xx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規範化、法制化、科學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入wto後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對提高我市產品質量總體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轉變職能、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關於XX年的經濟工作部署,對提高質量技術監督在經濟發展中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四個新的更高的要求,對我們現在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式以及工作水平、人員素質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我們認識不到位,不與時俱進,積極探索質量技術監督發展的新思路,就難免在實際工作中陷於被動。總的思路是,對綜合管理和行政執法進行戰略性調整,以行政執法帶動綜合管理,以綜合管理拓展服務領域,以優質服務贏得企業認可,逐步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在依法行政方面,要認真研究行政許可法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的新要求,創新行政許可管理體制,重新核定行政審批項目,確保既要嚴格把關,又不濫用職權,建立健全實施行政許可相關的統一管理,統一送達等系列制度,做到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推動依法行政再上新的台階。在行政執法方面,要實行寬嚴相濟的行政處罰制度,分層次、突出重點進行執法,切實解決交叉、多頭、重複執法的問題,規範內部執法工作秩序,減少“內耗”。要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對全系統的執法範圍進行了調整,避免交叉管轄,增強執法工作的統一性、有效性。在執法打假的具體工作中,要實現“四個傾斜”,即由查一般產品向查涉及安全的產品傾斜,由查門面、辦小案向端窩點、辦大案傾斜,由查流通領域向治理源頭傾斜,由查商品標識向查商品內在質量傾斜,使辦案質量明顯提高。在計量、標準、認證、質量監管特種設備等基礎工作方面,要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服務經濟建設,服務企業、服務消費者為宗旨,甩掉“坐等上門”等保守思想和傳統觀念,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適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脫出來,按照市場運行和世貿組織規則,切實把職能轉移到服務經濟、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上,端正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變監督管理為監督服務,變各自為政為整體聯動,變等客上門為上門服務,變按部就班為超常規發展,增強質監工作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市局和各分局黨組更要增強服務企業的意識,確定一批重點企業和民營企業為幫扶對象,組織業務處(科室)和技術骨幹,組成幫扶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企業,幫助企業解決質量、計量、標準化、鍋容管特等各類問題,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並徵求進一步改革服務的意見。在能力建設方面,要著眼於本系統的長遠發展,面向基層,面向市場,面向未來,走創新發展之路。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未來發展的需要,針對質監部門的底子薄、基礎差的特點,投資建設一批投入少、見效快、受益期長的基礎項目。如類似“三表一瓶”(電能表、水錶、煤氣表、鋼瓶)這樣的檢驗檢定項目,是受益期長的“口糧田”,要大膽上,加快建設。要採取重點突破,分批實施,逐步提高的方法,拓展類似的檢驗檢測項目形成穩定的收入來源。要通過改革增強基層單位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調動基層自我發展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