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素質教育之舟な迪摯繚絞椒⒄鼓勘輟—教育考察報告

乘素質教育之舟な迪摯繚絞椒⒄鼓勘輟—教育考察報告 

作為中國小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按規定,教育考察是其中一項內容,所以,在湖北教育學院70周年大慶的當日(11月2日)7點半鐘我們一行30人在班主任陶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前往湖北宜昌的旅程。經過4個多小時的汽車顛簸後,在中午抵達宜昌,1點半鐘即往宜昌一中參觀。我們受到宜昌一中領導的歡迎。該校語文組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一些教研情況,第一課上課鈴響後,我們進入課堂,聽了一位女教師一節《病梅館記》的語文課。課後,我們參觀了學校的電教設備,活動場所以及校園內的各個角落。之後,又用半個多小時時間,聽陶校長介紹該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情況。離開宜昌一中後,我們抵達碼頭,乘“環宇1號”遊船逆流而上,直指奉節。3日10時登白帝城,遊覽三國時期劉備託孤的白帝城,到1點返回遊船,在歸途上欣賞三峽風光,晚11點抵宜昌過夜。4日早乘車登罈子嶺,參觀三峽工地,參觀完畢後,第三次回到宜昌市區,吃中餐後,坐車返回武漢。應該說,整個考察活動,安排經較倉促,考察內容也並不是很多,但就所看到、所聽到的而言,我們覺得有些收穫的,特別是作為本次活動重點的宜昌一中,給大家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宜昌一中,是湖北省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省級重點中學,創辦於1910年,是川東鄂西地區最早的官辦學校。現有31個教學班,在職教職工170人。校園面積90畝,分成規範的學習、運動、生活三大區,環境優美,建築面4萬平方米。近五年來,扎紮實實實施素質教育,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首先,該校學生人文素質不斷提高。近三年來,在《中國青年報》、《中學生》等全國20多家媒體上發表文章近百篇,2001年參加上海《語文學習》雜誌主辦的全國中學生“蔡同德”杯作文大賽,19人獲獎,竟占全國獲獎總數的六分之一,引起極大反響。其次,科技發明創新冠於湖北,走在全國前列。近三年來,全校發明創新近2000項,獲全國發明創新大賽獎7項,省團體冠軍2項,單項獎40多項,已有40多作品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第三,體育競賽和學科奧賽冠於宜昌,達到省先進水平,學校單獨組建籃球隊與足球隊代表宜昌參加全省中學生球類運動會,校田徑隊參加省重點中學田徑運動會團體名次總是排在前幾名;學科奧賽,去年全國一等獎9名。第四,聯考升學率超常規地攀升,今年達到90%以上,一類重點達到50%以上,升入清華、北大、復旦等12所著名學府達到120人。為什麼會取得這些成績呢?下面試從幾個方面介紹該校的具體做法。

一、確定發展目標,推進跨越式發展進程

社會在迅猛發展,學校該如何發展呢?作為學校領導,要有一種前瞻意識,使命感。宜昌一中領導班子,就有這么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他們以“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指導學校的工作,抓住“發展”這個主題,不斷開創新局面。1997年4月,有感於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賦予教育的使命,召開了在學校發展史上深具意義的第四屆第一次教代會,討論通過了宜昌一中五年發展規劃和十年奮鬥目標,確定了“五年打基礎,實現省內一流,十年騰飛實現全國一流”的發展藍圖。次年又召開了四屆三次教代會,討論通過了《宜昌一中五年發展規劃和十年奮鬥目標三年實施方案》,又提出了創全省“最佳文明單位”和“素質教育模範學校”子目標。在大部分發展指標提前實現的情況下,又於2001年召開了五屆三次教代會,討論通過了《宜昌一中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在目標的感召下,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團結奮鬥,加快了發展步伐。五年來,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成倍增加,投資4千多萬元,搬遷校內民房31棟,擴大校園面積6千多平方米,擴建校舍近3萬平方米,裝備教學設施達到400多萬元,實現了以信息技術為重心的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一流的硬體建設加上一流的質量,使一中成為全市中學生嚮往的地方。

二、素質教育與教育素質一齊抓

實施素質教育,同時要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保證素質的長期實施而非曇花一現,才能培養富有活力的開拓型人才。學校突破師資培養的舊框框,用“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新理念通過教科研的途徑提高師資水平及其社會地位。幾年來,開展“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青少年巨大潛能開發”等十個市級以上科研課題的研究活動,以輕負擔高質量為目的,集體攻關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五年來,學校生均三年在校學習時間比在市同級可比學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時計)。生均三年作業量少600個小時,但聯考升學率平均高出10個百分點,其他學科競賽、體育、科技發明等方面的指標更是遙遙領先。另一方面,教育的素質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三年來,已有3位教師在全國教師優質課競賽中獲一等獎,20多位教師在省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勞技課教師、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全國青少年電子技師特級導師羅凡華出版的第19部著作《點明發明—青少年發明創造方法與實例分析》,被列為全國中國小發明創造課推薦教材。

三、扎紮實實地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抓學生“自治”是宜昌一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97年開始,學校廢除從應試教育衍生出來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選舉學生幹部,讓學生充分享受班級和學校常規管理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民主管理學校,真正做起了學校的主人。第二步,抓課程結構的調整,建立素質教育基本框架。1999年學校召開第四屆第四次教代會,討論通過了《宜昌一中素質教育實施方案》,系統地進行教學領域的改革,用“三三三制課程結構”規範素質教育的健康開展。第一個“三”是用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活動課等三張課表指揮常規教學,以55%的時間用於第一課堂必修課的教學,用45%的時間用於學校開發的42門選修課、活動課的教學。第二個“三”是每年舉行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作為展現和交流素質教育成果的舞台。第三個“三”是舉辦三大報刊《宜昌市一中報》、《一中教研》、《前茅》作品素質教育的論壇和基地。這一課程結構,徹底結束了應試教育第一課堂一統天下,課業負擔使學生疲於奔命的局面,形成主體的教學結構,給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做學習的主人開闢了一個廣闊的天地。

四、改革管理體制,實行全員聘任制

要實現一流的發展目標,必須有一流的管理;實現一流的管理,必須首先從體制和機制上著手改革。首先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從管理體制上進行改革,實行校長責任制,在原來只有“三處一室”管理框架基礎上,以不增人為原則,增加了三個年級組和體衛藝處,迅速實現了學校全方位管理的規範與高效。其次,從機制上進行調整。五年中共制訂各項規章100多項,實現從“人治”走向“法治”;實施97年和99年制訂的《宜昌市一中聘任制方案》、《宜昌市一中低職高聘,高職低聘方案》、《宜昌市一中校內津貼調整方案》,實行全員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從中層幹部到一般教職工都競爭上崗,迅速實現了“幹部可上可下,人員可進可出,職稱可高可低,收入可多可少”的競爭局面,機制的調整在極大地激發了學校發展活力的同時,還實現了管理“自動化”的高層次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