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幹部外出學習發展先進經驗的考察報告

新區的開發。採用bt方式,引入區內外大型企業9家承建了總投資為9.1億元的市政基礎工程,加速了“生地”變“熟地”的進程,實現了土地增值。四是按照修建性詳規,引進華泰現代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年產5萬台韓國現代汽車項目,引進廣東珠江投資公司與鄂爾多斯金惠房地產開發公司和東方路橋集團合作開發2653畝房地產、商貿、餐飲等項目,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五是全面推行陽光作業,所有的規劃設計及建設工程全部實行公開招標,所有的經營性用地出讓都實行招拍掛,所有的工程設計變更、建設資金支付都要經過層層把關和集體研究決定,所有的政府投資建設項目都進行跟蹤審計,形成了行政事項審批的綠色通道。六是對農牧民的征地安置上,採取凡18周歲以上的村民預留宅基地、預留30平方米商業用地、失地農牧民集體參加社保、全年收入低於1200元的貧困農牧民按照每年1200元的標準加入城市低保、採用社會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措施,解決了失地農牧民的後顧之憂。

二、學習考察的主要收穫

(一)要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必須首先抓住重點、把握重心,在關鍵領域、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一招走好,全盤皆活,牽一髮而動全身。和林格爾縣的實踐證明,沒有蒙牛的入駐,就沒有和林格爾今天的發展。和林縣正是抓住了蒙牛這一實現突破的“牛鼻子”,帶動了科研、電力、包裝、餐飲等後續和相關產業的迅速集聚,形成了經濟成長的級數效應。

(二)要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必須創新思路,突破思維定勢,把優勢找準、把特色做活。農牧業曾是鄂爾多斯的支柱產業,所占比重一度高達45%。然而鄂爾多斯的糧食生產受到自然環境的嚴重製約。 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1998年全市糧食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的19.8億斤,即便如此,仍不及當時自治區東部一個產糧大縣的產量,農牧業比較優勢的弱化作用越來越明顯,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依託優勢資源,尋求經濟的快速轉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鄂爾多斯以補償貿易的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設備,成立了伊盟羊絨衫廠,成為現代工業起步的一個標誌。同時,抓住國家能源戰略西移的機遇,積極爭取和引進投資,建設以“大煤田、大煤電、大化工、大能耗(高載能)”為主的能源、重化工產業基地。隨著神府東勝煤田、準格爾煤田、達拉特火電等一大批國家級重點項目的相繼實施,完全使工業經濟成為全市經濟提速發展的強力“助推器”。圍繞大項目、重點企業,各旗(縣)區出現了一批效益顯著、產業特色突出的工業園區和工業重鎮,有效帶動、促進了全市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進而使鄂爾多斯經濟保持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三)落後地區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打破常規的發展方式,在更大的範圍、更廣的領域內統籌考慮自身發展的優劣勢,突出區域差異化發展,主動接受經濟發展中心的輻射帶動,努力發展朝陽產業,積極承接先進地區的產業轉移,從而形成後發優勢。和林縣在發展過程中,就是充分發揮與呼和浩特市的地緣優勢,主動承接呼市的經濟輻射,參與大區域經濟分工,帶動了自身經濟的快速發展。鄂爾多斯的康巴什區和伊金霍洛旗主動承接東勝區的產業發展和城市擴張,促進了城鎮化建設的迅猛發展,以城鎮高檔公寓和別墅區為主的設計新穎、體量宏大的新型建築鱗次櫛比,成功融入了鄂市“一市三區”的城鎮發展大格局中,總建築面積8.3萬平米的鄂爾多斯市黨政辦公大樓在康巴什區落成,6月份搬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