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考察報告4篇

肇慶市德慶縣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發布時間:-4-10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肇慶市德慶縣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為學習借鑑兄弟地市在“鄉村變革”,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的經驗和做法,近期,由建設局何少楊副局長和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鄧中生副主任帶隊,邀請市委農辦、規劃局派員參加,組織建設局有關科室(單位)的人員和港口、板芙、三角3個鎮的鎮村幹部等一行20人,到肇慶市德慶縣參觀學習新農村建設。通過參觀德慶縣的武壟村和金林村,我們深深感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象春風吹暖農村大地,一場民眾性的新農村建設運動正在德慶縣蓬勃開展,農村大地在這場新農村建設中日新月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肇慶市德慶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況和特點。

從始,德慶縣按照肇慶市委、市政府實施“千村生態文明工程”的部署,積極教育、引導和組織廣大農民自覺投身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三年來,全縣共投入資金3070多萬元,成功創建了312個生態文明村,占全市的44.7%,並有33個村被評為“廣東省衛生村”,占全市的85%,以上兩項工作均走在該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㈠武壟村——以創建生態文明村為主要內容,以環境建設為切入點,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武壟村是德慶縣武壟鎮的一個自然村,是廣東省建設廳、肇慶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和德慶縣建設局三級共建的生態文明村試點。現有165戶,820人。全村居住面積2.9萬平方米,村集體經濟年收入4.3萬元。在省、市、縣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該村堅持“尊重歷史、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的原則,按照“五改五有”的建設要求,積極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組織義務投工6000多個工時,投入資金90多萬元,實現改水改廁率達100%,鋪設硬底化巷道5300平方米,建設硬底化排污渠2300米,拆除豬牛舍和露天廁所480多間,清理衛生死角90多個,種植果樹、花卉1000多棵。村里東西兩面建有8個沼氣池,村民用上了沼氣,全村建成3條淨化生活污水的生態溝,同時,還改造了村口廣場景觀、文化廣場、籃球場、人民會堂,統一規劃建設了具有融入當地建築特色的“鑊耳樓”,其中,第一期8棟住宅已竣工並交付使用,第二期即將動工興建。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創建活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為德慶縣別具特色、高標準的生態文明示範村和廣東省衛生村,呈現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氣象。

㈡金林村——把發展旅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金林村是德慶縣官圩鎮的一個自然村,全村410戶,常住人口1617人,總面積5.5平方公里。該村曾是德慶縣出了名的“問題村”,村里環境條件較差,“髒、亂、差”問題突出。初,該村實施改水改廁、人畜分離、巷道硬底化等建設,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發展,成為了該縣創建的第一個生態文明村。同時,該村把發展旅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充分利用千年古村落的優勢,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特色,又做活“水鄉生態”文章,成為了廣東省小有名氣的旅遊村,每年接待遊客超過30萬人次。旅遊效應為金林村帶來了大量人流和資金流,目前,大部分村民已經改變了傳統的耕種方式,把發展二、三產業當成新的創收途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達到15%,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奔康。

二、幾點啟示。

肇慶市德慶縣是我省的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級市,在統籌城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功實踐中,給我們以下啟示:

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領導重視是關鍵因素。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為德慶縣大力推進創建生態文明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家建設部部長汪光燾以及我省領導曾親臨德慶縣調研指導生態文明村的創建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曾多次作出批示,對當地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德慶縣建立健全了層級領導體制,成立了創建指揮部,由縣委書記和縣長擔任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分管精神文明建設的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和副縣長擔任執行指揮,宣傳、衛生、婦聯、團委、農業、規劃、建設、交通、財政等部門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部成員。各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形成了黨委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共同抓,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落實資金是重要保證。德慶是山區縣,財政比較薄弱,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更加有限。為此,該縣採取“幾個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向上級爭取一點,縣級財政擠一點,縣直掛鈎單位扶持一點,鎮裡撥一點,社會募捐一點,村集體籌集一點。在“村集體自籌”這一點上,該縣堅持不向民眾攤派要錢,而是積極盤活土地資源,將亂占亂建的集體土地收回,重新規劃宅基地投標,集體山林旱地租賃承包經營,以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村民主要以義務投工的方式參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

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充分發揮農民民眾的主體作用。農民民眾是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的建設者、管理者、維護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創建活動的主體。德慶縣的先進經驗表明,在創建活動中,只有相信民眾、依靠民眾,從人民民眾最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入手,從解決農民民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最現實、最直接、最突出的問題入手,找準切入點,通過宣傳、動員、引導、組織,充分調動起廣大農民民眾的積極性,發揮其主力軍作用,把創建生態文明村的成果帶給千家萬戶,使廣大農民民眾得到實惠,才能贏得廣大農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生態文明村建設才能真正紮根農村,才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的良好局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德慶縣一方面得到上級有關部門和單位在技術、財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指導創建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另一方面,通過廣泛的宣傳動員,充分調動廣大民眾的積極性,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生態文明村的濃厚氛圍,形成部門齊抓共管、城鄉協調、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促進了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我們應借鑑肇慶市德慶縣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山的實際情況,以創建全國生態市為動力,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為建設“兩個適宜”城市,構建和諧中山作出積極的貢獻。

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報告
新農村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組

(4月30日)

為學習借鑑內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和做法,科學制定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綱要,根據自治區有關領導的安排,由自治區黨委農辦副主任代寧祥同志帶隊,有自治區有關地州黨委農辦主任參加的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組一行6人,於4月中下旬赴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對五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學習考察的五個省代表了不同層次經濟發展水平,考察的內容涉及到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既有經濟發展內容,又有社會發展內容,既有各省的面上部署,又有操作性很強的具體做法,既有經濟發達地方的典型經驗,也有經濟欠發達地方的推動措施。總體看,五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邁出實質性步伐,安排部署力度大,組織措施有力,已經形成了全社會參與、紮實推進的良好局面。儘管學習考察時間短,但大家開闊了眼界,交流了經驗,加強了相互了解,普遍感到收穫很大。五個省的經驗和做法對當前我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

一、五省的基本情況

四川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總人口8750萬人,農業人口6700萬人,耕地面積5856.6萬畝,人均耕地僅0.67畝。全省生產總值達到7385億元,“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2%,農業增加值達到1496億元,“十五”期間年均遞增5.6%,農民人均純收入2803元。四川省也是一個畜牧業大省,全年僅肉豬出欄就達8764萬頭,肉類總產量949萬噸,畜牧業產值116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

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有49個民族成份,總人口3900多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到總人口的38%,農村人口3225萬人,人均耕地0.67畝。全省88個縣市有50個是國定貧困縣,貧困人口266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465萬人。全省生產總值19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7元。

湖南省是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快的省份,全省國土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700萬人,農村人口4241萬人,人均占有耕地略高於四川、貴州省。,全省生產總值為6474億元,農業增加值1255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56.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18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湖南人均生產總值已經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366元。

江西省是一個農業大省,國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300萬人,農村人口3700萬人。這幾年江西省整體經濟實力迅速上升,,全省生產總值達到40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十五”期間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6%,人均生產總值為9439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換算,已突破1000美元大關。財政總收入426億元,“十五”年均遞增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66元,比上年增收313元。

福建省是我國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全省3535萬人,陸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位。全省生產總值達到656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621元,財政總收入7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

二、五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點,全力推動。

一是抓好安排部署。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結束後,五個省迅速行動,在春節前後相繼召開省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新農村建設,都以省委一號檔案下發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西省提出了“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建設新村鎮,樹立新風尚,形成新機制,創建好班子”的具體工作目標。湖南省結合小康村建設,提出按照“農民富、村莊美、風尚好”要求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四川、湖南、貴州、江西省成立了由省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各市縣也都相應成立了組織機構。江西省的各級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還有單獨的編制和工作經費。三是加快制定規劃。各省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放在“十一五”,同時謀劃“十一五”後十年。湖南省在抓好總體規劃綱要編制的同時,已先期制定並實施了《村莊布點規劃設計導則》和《村莊建設規劃設計導則》,計畫今年完成90%的村莊布點規劃編制,完成1500個村莊建設規劃編制。江西省把規劃的重點放到村鎮,同時,還相應制定2-3個不同行業的分項規劃,確保規劃任務落實到有關部門。江西省贛州市堅持規劃先行,從秋新農村建設啟動以來,突出村莊規劃這個重點,目前,完成了264個圩鎮總體規劃、1046個行政村總計16794個村莊規劃的編制。貴州、福建省的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也基本形成,市縣新農村建設規劃也已啟動。四是大力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輿論氛圍。各省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輿論宣傳工作,各類新聞媒體都把新農村建設作為重點內容,突出加以報導。湖南省在總結長沙縣黃興鎮鹿芝嶺村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基礎上,編輯出版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五言歌》,在農民民眾中廣泛流傳。四川省從4月上旬開始,組織38個部門的廳處級幹部組成新農村建設宣講團,深入各市縣進行新農村建設宣傳。五是加大投資結構調整力度。各省都明確把投資的重點由以城市為主轉向農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突出強調確保落實中央提出的“三個高於”的投入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對農業和農村建設的投入。貴州省今年財政支農資金比增加3.786億元,主要用於支持新農村建設、水利建設和扶貧開發。湖南省今年安排省級財政支農資金47.76億元,比增長30%,增幅大大超過往年。

(二)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放到中心位置。

各省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把促進生產發展放到了首位,核心是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四川省提出“十一五”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6%以上,江西省提出每年農民增收300元以上,湖南省提出到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標。各省工作的主要著力點在四個方面:一是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重點在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和推廣、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等方面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四川省今年開始實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畜牧增收科技工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把科技貫穿於農業結構調整全過程。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各省普遍加快了特色農產品的深度開發。湖南省重點是抓好10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依託龍頭企業帶動,突出培育糧油棉麻、肉奶水產、果蔬茶、竹木林紙、菸草等五大產業鏈。福建省的臨海藍色產業帶、閩西北綠色產業帶和閩東南高優農業產業帶,江西贛南的百萬畝臍橙生產基地都在繼續提升產業層次。四川省提出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要達到55%以上,力爭用3-5年時間把全省建設成為世界重要的豬肉加工出口基地。二是推動發展龍頭企業集群。目前四川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002億元,下一步重點是推動龍頭企業集群試點示範,完善形式多樣的利益聯結機制,實施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推進行動,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湖南省提出在全省166個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413億元基礎上,繼續著力建設和完善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力爭“十一五”培育10個年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30個10億元以上、100個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福建省從今年開始實施產業化“百龍千億”工程,將集中力量從更高層面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加快形成一批產業集群。三是在更大範圍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創收。針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多的狀況,各省普遍重視抓好農民外出務工創收工作,這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四川省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達到1637萬人,其中省外務工814萬人,勞務收入達到722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081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為繼續擴大勞務創收規模,“十一五”四川省將著力實施品牌勞務工程,推動“川妹子”、“川建工”、“川廚師”等品牌勞務的發展,並逐步向高端勞務市場和海外勞務市場延伸。貴州省有40%以上的縣,當年農民工務工收入超過全縣財政收入,“十一五”貴州省將繼續把勞務創收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推動,每年安排農村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專項資金達7500萬元,計畫五年完成10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帶動全省500萬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四是繼續擴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近幾年,五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非常迅猛,成為農民聯結大市場、實現穩定增收的重要組織形式。四川省目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發展到1.3萬個,有會員278萬人,間接帶動了近800萬農民,“十一五”末,四川省經濟合作組織將突破2萬個。湖南省把發展專業合作經濟合作組織納入“十一五”規劃扶持發展,今年將確定1000個進行重點培育,以示範促發展,力爭到使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萬個以上,全省30%以上的農戶將成為合作組織會員。江西贛州市在新農村建設中把建設新經濟組織放到突出位置來抓,一年時間新建各類合作經濟組織1314家,經濟組織體系已經覆蓋全市60%以上的農戶。 

(三)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開展試點,積累經驗,以點帶面是各省推動新農村建設普遍採取的做法。江西贛州市新農村建設從9月啟動以來,按照“五新一好”(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整體推進的要求,大力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對示範鄉、示範村在投入上適當傾斜,在領導力量上重點加強,在建設模式上大膽創新,在工作進程上適度超前,示範推動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建立了一套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摸索出了在經濟欠發達地方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贛州模式”。今年江西省確定了6200個自然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安排試點專項資金6.7億元,重點是推廣贛州經驗。湖南省在總結多年來抓小康示範村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今年開始啟動“千村示範工程”,計畫用三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抓好100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示範村實行黨政領導辦點示範和部門掛點制度,通過抓點帶面推動全省新農村建設。“十一五”期間,貴州省將安排1億元財政資金支持100個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每個村每年補助資金20萬元。福建省已經啟動了“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即對100個行政村全面加強農村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建成新農村示範村,對1000個行政村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僅廈門市今年安排給試點村的補助經費就達5000萬元。

(四)以村莊整治為切入點,著力改變農村面貌。

湖南省提出用五年左右時間,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治理任務,重點是開展村莊“三清五改”活動,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廁、改欄,改灶,實施鄉村清潔工程,突出解決農民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整治農村生態環境。福建省提出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環境衛生整治為著力點,切實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免費向農民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住宅設計圖樣,推動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城中村”、“空心村”,最佳化村莊布局,全面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每年重點治理100個鄉鎮、1000個行政村,10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務。江西省贛州市一開始就把村莊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村莊規劃、推動“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廁),通過“統一扶助標準、擇優選擇定點、實行以獎代補、農民自主建設”的辦法,引導農民加快改變村容村貌。村莊整治示範點由村民推薦成立的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根據村民意向協定,自主向政府申報,政府不搞強迫命令。農民自願參與率高的村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政府對示範點進行項目建設補助,主要是實物補助。整治前首先要完成村莊規劃,規劃以自然村為主,在原有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搞千篇一律,注重保留農村歷史文脈,傳承客家建築文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堅持基礎設施、房屋設計、社區服務“三配套”,注意把“三清三改”與舊房改造和新房建設結合起來,不搞大拆大建,防止脫離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同時,通過疏堵結合的辦法,一方面引導農民到規劃區建房,拆除“空心房”(長期無人居住的破房屋),流轉宅基地,改造舊村落,建設新村鎮;另一方面開展對農村違規批地、亂占耕地建房的整治工作,查處亂占亂批行為,將村莊規劃建設納入了制度化、規範化軌道。整個建設過程實行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實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僅一年多時間,贛州市村莊整治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政府補助的資金和實物僅占35%左右,發揮了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有6700多個村莊完成了“三清三改”任務,60萬農民飲上了乾淨自來水、用上了衛生廁、走上了平坦路,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有2500多個村莊達到全面整治要求。

(五)加大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力度,推動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

各省主要在財政資金投向上開始重點向農村社會事業傾斜。福建省提出“十一五”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扶持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今年各級財政安排資金6.42億元,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啟動了百所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同時,將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的財政補助標準從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廈門市今年著力實施農村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工程,將原定四年時間完成的農村教育、衛生項目提前到今年底完成,年內全市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將達到70%,自來水入戶率將達到80%以上。江西省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今年新增近4億元資金用於農村中國小基本建設,新增4000萬元用農村文化事業建設,總額達到1億元,新增2.8億元資金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和開展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力度明顯大於往年。

三、幾點啟示

(一)要科學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自治區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領導小組,突出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是完全必要的。我們所到的五個省從上到下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抓得都很緊。我區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也應加快編制,總體規劃應突出巨觀性、政策性、指導性,同時,應全面啟動有關部門行業、地州市和縣市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特別是縣市和部門的規劃要作為一個重點來抓,突出規劃的操作性。規劃的編制一定要和當地“十一五”規劃相互銜接,要突出各地特色,特別是村莊建設規劃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注重保留當地民族特色,不能搞千篇一律,一個模式,形成過程中要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使之更加符合實際,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科學性。要加強對規劃工作的指導,強化各部門、各地州市和縣市的協調配合和交流。在自治區總體規劃沒有出來之前,可以學習湖南省的經驗,結合我區實際,先期制定一個村莊布局規劃和建設導則,以指導各地搞好村莊規劃建設。

(二)要抓緊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借鑑內地的經驗,我區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應全面展開:一是要積極支持地州、縣市抓好一批試點示範,帶動面上的工作。試點工作要把重點放到村一級,有選擇性地針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特色的村莊類型開展,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自然村,可以是小康村,也可以貧困村,試點村要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自治區的試點工作要採取立足村鎮一級,以縣為主整體推進的辦法,積累經驗。二是試點示範工作要找準切入點。建設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要求,抓試點示範不能單獨搞一個模式,一定要結合試點村實際,從民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找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以此全面帶動新農村建設。要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把民眾能不能得到實惠作為試點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要從管理體制、組織領導機制、投入引導機制、服務保障機制、監督機制上不斷創新,確保試點效果。江西贛州市的試點工作搞得好,就是因為突破了傳統的管理體制,大膽創新,改變了單純地給錢給物的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運作機制。我區試點工作一開始就要注意充分依靠當地農民民眾的力量,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為主,形成農民自主發展、自主建設和自我監督的機制。

(三)要採取綜合措施,促進農民持續大幅度增收。這幾年我區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和內地相比,我們的差距十分明顯。考察的五個省中除貴州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我區外,其他省都要高於我區,最高的福建省比我區高出近元。我區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繼續擴大,農民增收難是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相比之下,我區農民增收的渠道還不夠多,抓農民增收的力度還不夠到位,促進增收的措施針對性還不夠強,借鑑五省的經驗,必須強化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努力培育新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我區加快發展“四大”基地,培育優勢主導產業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要繼續圍繞提高綜合效益,立足發展現代農業,突出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這個重點,促進農民形成穩定的增收來源。我區農民收入和內地相比差距大,主要就是非農產業收入和勞務收入差距大,必須下更大努力把農村非農產業和勞務經濟做大,開闢農業和農村外部增收空間。二是要把貧困地區農民增收作為一個突出重點來抓。我區農民增收難一定程度上表現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難,要學習貴州省開發式扶貧的經驗,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關鍵,層層抓落實,紮實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發展貧困地區勞務經濟,從多渠道增加貧困農民收入。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增收的組織措施。要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把農民增收目標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為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一條指標落實到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形成各方面抓增收促發展的合力。

(四)要因地制宜推動村莊整治。內地五省的經驗表明,不論經濟發達的村莊,還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只要尊重農民意願,找準辦法,都可以通過搞好村莊整治,較快地改變農村髒亂差的面貌。我區村容村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少規劃,亂堆亂放亂建,人和畜禽混雜,人居環境差等,當前解決這些問題要實行分類指導,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要把整治農村環境衛生和加強農村水電路等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村莊整治的著力點,通過清理垃圾和衛生死角,清除亂搭亂建,推進農戶改圈、改廁、改水、改房和村莊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儘快改變農村面貌。對已經有基礎的小康示範村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大力發展農村社區服務,提高村莊現代化水平。農村集體經濟有實力,農民收入較高的村莊,要適度超前制定整治規劃,把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結合起來推動。對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整治的重點要放在舊村改造上。同時,要結合實際,合理調整當地村莊布局,推動一些偏遠村組就近合併,實行小村變大村,實行集中統一規劃建設。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脫離實際,搞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五)要進一步形成全社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合力。一是要切實強化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五個省通過成立強有力領導機構,全力推動各項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區學習。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只有強化組織領導,才能加強各部門行業之間相互協調配合,進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要大力營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輿論氛圍。要繼續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宣傳報導的一個突出重點,通過宣傳報導,正確引導各地開展新農村建設。要組織新農村建設宣講團,深入農村牧區開展新農村建設宣傳,進一步激發蘊藏在民眾中的新農村建設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及時總結和宣傳各地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經驗,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三是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快農村改革,進一步消除影響農村發展體的體制機制障礙,繼續加大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力度,強化財政、金融、流通等方面對農村的支持,促進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局面,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和後勁。 

考察組組長:代寧祥(自治區黨委農辦副主任)

成員:王玉龍(伊犁州黨委農辦主任)

張 暉(克孜勒蘇柯爾克孜州政協副主席、黨委農辦主任)

杜春林(阿勒泰地委農辦主任)

馬朝鑫(自治區黨委農辦處長)

徐 濤(自治區黨委農辦副處長)

(執筆人:徐濤) 

發揮區位優勢,推動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赴香港考察報告
新農村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七月八日至十六日,我跟隨市委領導赴香港考察學習,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廣東省南面、珠江口東側,南臨南中國海,北接廣東省深圳市,總面積為1070平方公里。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與離島四大部分。香港海岸線非常曲折,灣深港多。九龍與港島間的維多利亞港,地處台灣海峽與南海的交匯處,遙望太平洋,是亞洲及世界的重要海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及260多個離島組成,香港得名於香江! 香港島及九龍半島是香港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區域。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最大的收穫和體會是:

一、要發展經濟,必須樹立了大開放大發展的觀念。

香港是一個經濟高度外向型的城市,過去20年來,整體經濟增超過兩倍,人均GDP在亞洲僅次於日本。香港的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第一、第二及第三產業在經濟中所占比重分別為0.1%、13%和87%左右,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貿易及物流業比重較大,占GDP的35%左右。香港是亞太地區主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和信息中心,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貿易實體、第十二大銀行中心、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及亞洲第二大股票市場,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亦是主要的黃金交易中心。香港是世界上經濟最開放的地區之一,商品、資金進出自由,連續多年被國際機構評為全球經濟最自由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香港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樹立大開放大發展意識,充分發揮優越的地理位置的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響堂管理區是一個在我市落後的鎮區,如何推動響堂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香港的發展理念很值得我們借鑑。因此,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招商工作力度,要把招項目、引資金作為經濟發展的助力器和推動力來抓,形成人人講招商,人人會招商,人人能招商的招商引資新格局。

1、強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觀念。一切服從發展,一切圍繞發展,有利於發展的事情多做,阻礙開放發展的事情不為;突破狹隘部門利益的束縛,講政治、講大局,以全局利益為重,堅決防止和克服為了個人和小團體私利而置發展大局於不顧的思想行為。

2、強化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觀念。要加快經濟發展,必須擴大開放,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制,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形成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格局。大開放促進大發展一定要落實到項目上。沒有項目就談不上開放,沒有大項目就談不上大發展。

3、強化自我發展觀念。我們有些部門對自己所負責的領域,沒有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沒有開動腦筋想辦法加以發展,凡事總是等待上級的落實,依賴上級的投入,似乎只有上級投入了資金,他們的腦子才會轉動起來,否則,他們的這些領域永遠是無人問津的“處女地”,極大地影響了全局的發展。因此,只有摒棄因循守舊的觀念和做法,致力於競爭中求發展求進步。特別是在籌措資金上,要真正摒棄“等、靠、要”,積極開拓融資渠道。可以用部分優良資產,吸引外部資金入股,形成多元投資的局面,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地方經濟穩步發展。

4、強化服務觀念。加快發展靠投入,增加投入靠業主。既要啟動民間資本,培育當地投資業,更要降低門檻,引進外地投資者。只有培育、引進一大批業主,興辦一批大企業,才能搞活一方經濟。我們當地領導幹部要學習像香港那樣的政府,為客商服務的意識,要積極主動地接近和聯繫客商和私營業主,依照政策和法規,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把他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到來投資置業感到安心、放心、舒心,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把提高服務質量作為發展經濟的“無形資產”來建設,形成服務“品牌”。

二、要發展經濟,必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背景是在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在我國的城鄉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城市相對發展,農村的村鎮建設,人均收入,精神文明和人們的生活需求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初,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中央認為農村工作是我國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圍繞戰略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十六大就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我國現階段正值社會發展的轉型期,人均收入接近1000美元,工業的發展在近五十年的過程中得到了農業的支持,同時現在也發展的相對強大,可以對農業的支持,城市的發展,近二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是日新月異的,有能力有條件對農村的支持。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在建設和發展方向給新農村恰當的定了位,它借鑑了國際上成功的經驗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這一提法在理論和實際生活中也是可以振奮人心,鼓民勁的。也是提高和發展我國的國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關鍵的步驟。從思路上即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統籌發展城鄉,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從現實上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生產力持續發展,城鄉體制日趨完善。城市對農村,工業對農業有條件,有能力實施支持和反哺,同時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廣泛參與,這些措施的出台即利國又利民,可以斷言,新農村建設的理論是科學的,它一定能較短時間內把城鄉,工農之間的差距縮小,一定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一大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是要在文藝教育治愚,以生計教育治窮,以衛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的新理念。這些理論的提出都為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提出較高的理論指導和詮釋。

海城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了“搶抓雙重機遇,堅持五業並重,提升三化水平,建設和諧海城,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在全省率先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面對新的形式,我們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學習先進地區發展經濟的先進經驗,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協調推進農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我市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

三、要發揮優勢,推進響堂新農村建設進程

響堂管理區位於海城市區東南,市區東大門、南大門皆位於響堂,地處城鄉結合部,“半城半鄉”是響堂的突出特點。全區總面積24.1平方公里,人口2.8萬,下轄一個街道辦事處、9個行政村。交通極為便利,海城外環路貫穿全區,海岫路、海馬路穿境而過。有耕地面積10.163畝,人均不足0.4畝地,是典型的城鄉型。經濟發展現狀是:二、三產業發展勢頭猛進,個體工商業星羅棋布。有個體工商戶1350戶,個體工商企業156戶,規模加工企業有3家,實現稅收1681.8萬元,其中地稅625.8萬元,國稅1056萬元,財政收入807.4萬元,地方可支配財力407萬元,人均收入5200元。

村級情況:響堂管理區集體財力不足,村級財力也明顯力不從心,怎樣在城鄉結合部的位置搞好新農村建設,怎樣使響堂管理區的發展為海城城市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即做到科學發展,因地制宜,又能積極穩妥,即破解城鄉發展的難題,又能解決經濟發展的低靡問題,這些問題和困難是現實的,但發展又是必然的。由於時間短,僅談粗淺想法。

1、充分認識響堂管理區的區位優勢

獨特的區位優勢,海城外環路兩側為海城市的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而響堂占有東、南兩面,又處海城河南岸,交通便利,工業發展的寶地,又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黃金地段。響堂的發展已融入了海城建設的一體之中,這是優勢。

2、專業市場優勢。響堂荒嶺村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形成的以鋼材、裝飾材料、木材市場為主的市場體系。荒嶺的兩個市場營業收入近10億元,物業收入1200萬元,上繳稅金600萬元。已經成為了繼西柳服裝、南台箱包市場之後的全市第三大市場。這一市場的初具規模就為打造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的商貿交流中心創造了可能和便利。

3、工業加工業的優勢。十分暢通的交通為工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如何在已形成規模的加工業上作文章,把華銀集團的鎂鋁深加工企業,金櫃製造業做強做大,不但在國際市場有份額,還在智慧財產權、產業創國際品牌上下功夫,金櫃加工業不但在東北地區有份額,還要在長江以南的地區發展,創全國的名牌。

4、發展淡季菜和城市蔬菜基地的作用。響堂的地理優勢,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蔬菜生產,為城市提供副食生產創造便利條件,就西響一個村的暖棚黃瓜生產每年在1000萬公斤以上並且全部是市場暢銷,同時是人們喜愛的黃瓜品種,這裡的養殖業雞、奶牛、肉牛、商品豬都有很大的生產量和市場份額,這些即可以為城市提供食品,更是致富百姓的有效途徑。

5、結合實際,實事求是的抓新農村建設。我們響堂管理區的新農村建設就是要遵循市委、市政府的精神,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實事是的把外環路以內的四個村在高起點上,在與城市城鄉結合上下功夫,使這四個村逐漸的向城市發展,向樓房和城市生活靠近發展,努力利用開發的優勢,利用城市向外發的機會調動積極性,把新農村建設不但在外觀上有變化,同時在內部管理上下功夫,通過新農村建設實現城市化。在外環路外的六個村區別對待,實事求是的引導向集中發展,整潔規劃發展,量力而行和扶持相結合的辦法使全管理區的六個村逐步的形成整潔文明,管理有序,管理民主方向發展。

總之,我們響堂管理區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二、三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有已初步規模的農業產業化的優勢,有獨具特點的市場物流優勢,有勤勞精明善於思考,勤勞善良的人民,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有新一屆黨委班子的積極工作,我堅信響堂管理區的經濟發展及新農村建設一定會有一個快速發展,質的飛躍。

七月二十一日

恭城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新農村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恭城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張 科

近年來,桂林市恭城縣在全區率先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了學習先進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經驗,3月上旬,貴港市委組織部組織全市組織系統有關幹部到恭城縣進行了學習考察,對恭城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有了較深的了解,深受啟發和教益。

一、恭城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主要經驗

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恭城縣從起,按照富裕、生態、民主、文明、和諧的要求,對全縣881個村屯中的368個進行統一規劃,大力實施“富裕生態家園” 建設,已建成示範村16個,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近年來先後被評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可科技進步先進縣”。他們的主要經驗是:

(一)提高認識,科學決策。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對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廣大農民也迫切希望擺脫貧窮落後,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為了改變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民收入低下的面貌,恭城縣圍繞如何提高生態農業質量,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大發展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組織開展了大討論,並組織各級幹部、民眾到福建、廣東等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通過學習和討論,幹部民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增強了緊迫感和責任感。恭城縣在廣泛徵求意見和聘請專家論證的基礎上,決定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生態農業質量,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來抓,在當地掀起了一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潮,得到了廣大幹部民眾的高度讚揚和大力支持。

(二)統一規劃,示範帶動。恭城縣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納入縣域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各鄉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努力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各具特色、點線面結合的立體生態文化城鎮體系。特別是對示範點新房建設和山、水、田、林、路等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每個示範點規劃建房10戶以上,做到新建房屋結構一致、面積相當、風格相近。配套設施和公益設施統一按照“五改十化”的標準建設,(“五改”即改水、改路、改房、改廚、改廁,“十化”即交通便利化、村屯綠化美化、戶間道路硬化、住宅樓房化、廚房標準化、廁所衛生化、飲用水無害化、生活用能沼氣化、養殖良種化、種植高效化),並將文化、體育、衛生等公共基礎設施列入村居建設規劃來考慮,聘請市級以上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規劃設計和具體指導,確保了新農村建設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分步實施,示範帶動,穩步推進。每個點都力爭建設成為集生態農業、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現代化新農村。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恭城縣實施富裕生態家園建設,不是簡單的為建設新村而修建新房,而是著眼於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環境改善,把新農村建設作為推進產業結構、提升生態農業檔次、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的示範工程,努力把每一個示範點建設成為特色產業發展的基地、農村新村建設的樣板、生態環境保護的典範、科技普及推廣的先導、農民增產增收的園地、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鋒、農村黨員發揮先進性作用的舞台。目前所建成的16個富裕生態家園示範點各具特色。橫山瑤寨依山而建,社山新村傍水而建;蓮花鎮紅岩新村,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吸引了廣東、港澳等地的大批遊客;西嶺鄉大嶺山新村,大種桃樹,花開時節,以花為媒,通過市場運作方式舉辦桃花節,增加非農收入。

(四)政府引導,上下聯動。建設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恭城縣堅持“政府引導、部門參與、民眾自願”的原則來推進新農村建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檔案,成立專門工作機構,進行統一部署、統一規劃。黨委、政府實行工作目標責任制和繳納風險抵押金制度,逐級簽訂工作目標責任狀,落實責任,分解任務。採取領導掛點、部門包村、歸口落實、捆綁負責的辦法,充分調動各部門、各鄉鎮的積極性。特別是建設、交通、農業、金融、能源、科技、文化、衛生等部門各司其責,各盡其能,形成合力。近年來縣直包點單位共爭取和扶持建設資金多萬元,有力地引導和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各級領導通過廣泛動員,提高了廣大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在村級組織的帶領和綜合協調下,廣大民眾本著自主自願、自力更生的原則,共同討論通過新村規劃、資金籌措、土地置換、房屋拆遷、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形成了上下聯動、民眾發揮主體作用的工作格局。新村建設資金以農戶自籌為主,政府扶持為輔。政府重點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新房建設面積在25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之間,造價7-10萬元左右。農戶建房資金不足的部分,由政府協調金融部門發放貸款予以支持,政府貼息,分期還貸,有效地確保了新村建設的順利進行。

(五)綜合開發,加快發展。恭城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堅持走綜合開發的道路,有效促進了城鄉的統籌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互動雙贏。一是從特色資源和產品入手,構建“一村一品”或“數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因地制宜做強優勢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對種養業進行了品種改良,各村形成了優勢明顯的特色主導產業,如蓮花鎮紅岩村的月杮,平安鄉橫山、社山的柑橙,西嶺鄉大嶺山的紅花桃,栗木鎮白芒壘的品改黃牛等。二是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以工哺農。以來,北京匯源、大連江坤、永豐脆杮、河北裕豐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紛紛進駐恭城。目前全縣農產品龍頭企業達到20多家,初步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的格局,輻射帶動了全縣1萬多戶農民增產增收。三是培育和發展農村流通組織,搞活市場流暢。全縣組建了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合作組織100多個,中心會員多人,帶動了1萬多人從事農產品流通。新村農民通過攜手合作,主動出擊的辦法拓寬了市場,解決了產品銷路不暢、價格下跌的問題,提高了農民的收益。四是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從開始,依託“富裕生態家園”,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先後舉辦了桃花節4屆,月柿節3屆,有力地拉動了旅遊業的發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現在以農家樂為代表的旅遊產業已成為恭城縣的又一個新的經濟成長點。全縣農業生產總值達15.2億元,是的1.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70元,比增長90.3%,其中“富裕生態家園”示範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多元,遠遠高於全區農民人均收入水平。

(六)民主管理,文明進步。恭城縣新農村示範村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制度、財務審計制度、集體議事制度、教育獎勵制度、計生獎勵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成立村民理事會,制訂了嚴格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各村充分利用科技培訓樓、種養示範基地對農民進行科學技術培訓,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每個勞動力都掌握2門以上致富技術。各村建有科技活動室、閱覽室、宣傳專欄、籃球場,配有電腦、電視等電教設備。組建有農民籃球隊、文藝表演隊、婦女協會、老年人協會等組織,積極組織開展“美德在農家”、“新風進農家”、“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各村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家庭鄰里團結和諧,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社會治安秩序良好,村風民風純樸,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二、借鑑先進經驗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恭城縣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依靠民眾、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成功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我們要認真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結合我市的實際,紮實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不斷發展。

(一)加強領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作出的戰略決策,這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整合資源,齊抓共建。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增強貫徹落實黨的農村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這項工作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要建立目標責任制,明確任務,落實責任。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黨委、政府要整合各有關部門的力量和資源,搞好服務,形成合力。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履行職責任務,各盡所能,共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組織部門要抓好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建設、規劃、土地等部門負責抓好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和土地審批等工作;交通部門負責抓好鄉村公路的規劃設計工作,積極支持資金和項目;衛生、環保部門要抓好環境整治、改水改廁和沼氣池建設等工作;供電、電信、廣播電視等部門要協調配合,做好通電、通信、通廣播電視工作;農業部門負責抓好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培訓等工作;金融部門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科技部門要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宣傳、文化等部門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

(二)突出重點,加強規劃,形成特色。新農村建設在我市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由於經驗較少,力量有限,所以必須要抓重點、抓試點、抓典型,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形成特色。要綜合考慮廣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自然地理條件、民族風俗、民眾的思想觀念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試點。對每一個試點都要制訂出具體的規劃,包括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民房設計以及村鎮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經濟發展、管理體制等方面,要有長遠的、總體的規劃,防止走彎路,避免搞重複建設。特別要根據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民眾意願來規劃,突出區域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避免一個模式。要根據“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原則來規劃建設新村,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從抓試點入手,從抓示範入手,集中力量樹立一批樣板,通過發揮示範樣板的輻射作用,帶動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在村鎮規劃上不搞一刀切,要形式多樣,先易後難,分步實施。對於地理條件較好、經濟水平較高、農戶居住比較集中、民眾積極性較高的村,可以走統一規劃、拆舊建新、全面改造的道路;對於依山傍水,居住分散,經濟條件一般的村,可以走舊房改造、環境美化、設施最佳化的道路;對於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濃郁、產業特色明顯的村,可以走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道路。

(三)政策扶持,依靠民眾,加強協調。由於廣大農民對於新農村建設工作了解不多,很多人持觀望等待的態度。為了激發廣大民眾的熱情,我們必須加強政府引導和政策扶持工作。政府引導主要是在思想上引導,也就是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宣傳黨的農村政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讓民眾充分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是在為自己辦實事、好事,從而統一思想,增強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政策扶持主要是要通過實行優惠政策,扶持和引導農民走新農村建設的道路。我們要在規劃設計、土地審批、建房審批、房產登記、修建道路、通水通電通廣播電視等方面實行規費減免政策,同時爭取上級各有關部門從資金和項目上支持,讓民眾得到實惠,讓普通民眾也能體會到新農村建設的優越性,從而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新農村建設涉及資金籌集、土地置換、公益事業建設、民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僅靠“政策扶持”是遠遠不夠的。“政策扶持”的意義更多的是起一種導向作用,要真正抓好新農村建設,必須依靠民眾,發動民眾,最大限度地調動民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在新村規劃、征地拆遷、房屋設計、修路建房、資金籌集、投工投勞、村務管理等方面,必須組織發動民眾積極參與,通過民主協商和群策群力,才能使新農村建設成為民心工程和人民滿意的工程。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以民眾自籌為主,政府給予適當的扶持,重點扶持建設公共設施。各級黨委、政府要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積極吸納企業資金、民間資金等各種社會資金參與新農村建設,切實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必然會遇到土地審批、房屋改造、資金籌集、項目安排、工程建設、經濟發展、利益糾紛等問題,各級領導要加強協調,幫助理順各種關係,切實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和問題,提供優質服務,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四)統籌發展,完善功能,注重實效。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我們必須統籌規劃,全面推進。新村建設是載體和平台,發展經濟是根本,特色產業是支柱,文明建設是靈魂,民主管理是手段,各個環節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硬體建設,一手抓軟體建設;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社會進步。要圍繞“五新一好”(培育新農民、營造新環境、發展新產業、樹立新風尚、形成新機制、創建新班子)的目標來規劃建設新農村。要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工程,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為主要內容,培育一批思想品德好,有科技知識、有創業本領的新型農民。要通過“五改三化”(改水、改路、改房、改廚、改廁;道路硬化、環境美化、農戶庭園化)和建立完善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體育、供電、電視、電信、商貿等配套設施,建設各具特色的新農村。要根據各地的資源環境特點,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構建“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農業或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民增收。旅遊資源豐富的村,可開發農家休閒娛樂游項目,把新農村建設成為人們遊樂的新去處。要以開展創建文明村鎮、文明戶等活動為載體,整體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健康、文明、科學、和諧的新風尚。要根據民主管理、自我服務的要求,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組織、村民理事會、婦女協會、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各種民眾組織,完善村規民約、村務公開、重大事項議事等各項規章制度,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規範化、制度化軌道。要按照“五村兩規範”的目標,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著力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發展經濟和帶領民眾致富的能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努力把新農村建設成為特色經濟發展的新基地,生態環境保護的新樣板,科技普及推廣的新陣地,民主政治建設的新視窗,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家園。

(作者單位:中共廣西貴港市委組織部)

2024年4月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考察報告
赴紐西蘭參觀新農村的考察報告
考察報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
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
大學生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查報告
新農村建設實地考察總結報告
南山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關於江鎮、贛州、南通、成都等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
赴*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
赴宜興市張渚鎮興東村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