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考察報告範文4篇

XX年3月22日下午,我們來到五四農場附近的一戶農家,進行學農期間對農村的實地考察。越過xx河橋,穿過魚塘,菜圃和鐵樹種植園,姚老先生的家,亦即此次走訪的對象,就呈現在眼前了。

採訪之初,七十三歲的姚老先生向我們敘述了五四農場及其周邊地區的興起歷程。此地位於臨近杭州灣的瀕海之處,上世紀五十年代,當地人開始圍塘於此,1954年建五四農場。初時,這裡的土壤因海水浸潤而鹽鹼度高,不宜種水稻等重要農作物,後來經過數年雨露浸泡,逐漸達到了種植此類農作物的標準。又有崇明、江蘇移民遷至此地,知青上萬人也曾上山下鄉在這裡勞動,於是慢慢的發展農業,減低村莊,開始興盛。

解放後,農村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一下三方面:

第一是生產的機械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農民耕種多靠人力,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不利於農業發展。而後來政府積極引進機械化生產,並給予農民4%~5%的設備購置補貼,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同時減輕農民的辛勞。

第二是農村生活現代化。上世紀中時,這一地區的村莊幾無電器,夜裡路上黑燈瞎火,無以照明。指導國家開始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才漸漸通電通水,有了電燈、電話、電視,過去的茅草房變成了磚房,可以抵禦大風大雨的侵襲,“農保”則保障了農民基本生活。

第三,農村與外界通訊、交通的聯繫日益緊密。過去閉塞的村落如今修起大道直達城中:每天有郵遞員送報寄信,公交站點亦可見於存錢村後,十分便利。

從以上變化中,農村的新面貌展露無疑,令人驚嘆。然而與此同時,新農村卻又面臨著“老去”的危險。

據姚老先生說,現今留在農村的多是老人和幼童,年輕力壯的往往入城安家落戶,打拚賺錢,當地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也不是賣農產品了。農村活力因而下降,雖然有老年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但日常生活仍不可避免的讓人感覺枯燥。他還提到了“看病難”的問題,最近的小醫院要走個七八里才到,不由懷念“赤腳醫生”存在的歲月。這種種現象,皆體現出農村“老去”的不可否認的實事。那么,針對此趨勢,究竟該怎樣使市郊農村重獲新生?

誠然,我們不能迴避農村個體戶不比五四農場一類大型集約化的生產模式,往往仍多為自給自足、少量買賣獲利的小農經濟,但也要學會利用農村的獨特優勢,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農村未來發展。對此我綜合了姚爺爺的言談與自己的簡介,提出以下方案:

一、 農村地價、房價偏低,而上海正處於郊區化進程中,吸引城中及郊外省市打工者,白領長期居住在這些市郊農村地區,增加農村人口密度,可以為農村注入新鮮活力

二、 現在懷念農村平靜生活的思潮興起,一些地區已經打造了“農家樂”的特色農村體現項目之品牌,可以借“農村”之旗幟發展第三產業,開發旅遊項目和推廣相關民俗(手工製品)產品,使農村既保留其獨特風格,有能可持續發展。

三、 政府相關部門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制,減小城鄉人口生活基本保障和生活水平差異,促進某些建設農村地區人員回流。

因本人思考深度與實踐的限制,目前只能提出以上幾條主要的觀點,然而我期待農村在“老去”的威脅中新生的願望確實迫切而真實的。祝農村發展的更好,農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xx中學

XX.3.22晚

暑期社會實踐考察報告
社會考察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暑期社會實踐考察報告 

今年暑假,我們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蔣巷、崑山、沙家浜進行調查研究,拉開了我系暑期社會實踐的序幕。 

小分隊之一:深入蔣巷感受農村

隸屬常熟市任陽鎮的蔣巷村是全國文明村,國家級農村現代化建設示範村,江蘇省百佳農村。其村支部書記常德勝也因為帶領村民進行建設取得卓越成績而被評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並多次前往北京參加全國人大的會議。現在的蔣巷村廠房林立,別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達,覆蓋了全村。村民們各盡其職,少有所為,老有所養,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而在過去,蔣巷還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窮土惡水吸血蟲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閉塞,地形十分偏僻。由於地勢低洼,而且一年到頭雨水較多,所以一年總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積,傳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離鄉去逃難。所以這裡一直人丁稀少,經濟長期處於滯留狀態。1965年,年僅二十出頭的常德勝挑起了這份沉重的擔子,當上了蔣巷村支部書記,而且一乾就是三十七個年頭。他針對蔣巷村的實際情況,帶領村民挑土墊村,憑著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決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決了地勢低洼、傳染病盛行的問題,改變了生活環境的質量,為今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性的第一步。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常德勝以一種敏捷的洞察力仔細的分析了國內國際形勢,積極地回響黨中央的號召,開始了發展經濟的道路。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常德勝帶領全村人民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強村富民道路;堅持農村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農村種植結構調整,建立生態農業;堅持以人為本,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速村級集體工業的發展,鼓勵、扶持民營經濟,走上了一條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兩手並抓,三業(農業、工業、商業)共養”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會總產值就達到2.8億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一萬元(其中還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體福利)。

現在的蔣巷村已經實現了由原來的農業型經濟向以工業為主的經濟的轉化,工業已經成為蔣巷的支柱產業,村里幾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業職工,村里擁有常勝鋼鐵集團公司等幾家大型企業,並與澳大利亞、美國共同開發生產項目,為村里創匯。同時,村里把所有的農田、水面、樹林承包給幾個種植和養殖大戶,然後以自產自銷的方式由村里出資購買這些種養植大戶的主要農產品,供給村民消費。這樣既保證了農業的基礎性作用,也讓這些農戶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時,蔣巷村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村里為全村的每戶村民免費征訂報刊雜誌3份,鼓勵村民學習,並且設立獎金專項獎勵有文章發表的村民。此外,村里還承擔了全村的用電、用水等費用,村民不必出錢。村辦國小免費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機會,而不必交學費。村民女年滿55歲、男年滿58歲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養老金,並由村里供給全部的口糧。村裡的家庭電話、有線電視、液化氣灶具、衛生潔具等設施都由村集體投資建設。目前,村里已出資興建了第一批別墅住宅區,並以最優惠的價格讓村民入住等等。

蔣巷人是先富裕起來了,但他們卻沒有忘記周圍還沒有富起來的鄉親。他們多次由村里出資幫助周圍的村安裝自來水、修路、照顧孤寡老人等,遇到周邊村遇到緊急情況,他們也不忘趕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個村發生火災,燒毀民房數間,經濟損失達數十萬元。蔣巷村得知這一訊息後馬上撥出幾萬元資金,幫助受災村民解決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問題,體現了蔣巷村淳樸善良的風氣。

蔣巷村由當初那個窮鄉僻壤發展成為現如今這樣一個現代化的農村,它的發展過程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 首先,蔣巷村擁有一個良好的領導班子。有道是:“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一個好的領導班子直接決定了一個集體的發展。在以常德勝為首的領導集體的帶領下,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們積極回響黨中央的號召,努力生產。作為帶頭人,常德勝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為了村辦企業的發展,他走南闖北,日夜操勞,一心想著自己的集體、自己的村民。也正是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了村民,調動了村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也贏得了村民的絕對信任。蔣巷的領導班子在常德勝的帶領下不斷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蔣巷村走出了一條“村廠合一”的農村發展新路子。由於面積小,人口少而且巷的發展絕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完的,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要從思想上解放。”

看到蔣巷的發展態勢如此喜人,我們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時,我們也對蔣巷的發展有了一絲憂慮。正像蔣巷人所說的那樣,常書記現在已經近六十歲了,那么再過幾年,會不會有這樣的一位繼任者能像常書記這樣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蔣巷的事業不斷地推向前進?我們相信,蔣巷人民會給自己,也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蔣巷的發展是蘇南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看到這樣深得民心的領導集體,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蔣巷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蔣巷村必將成為東吳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也相信,在我們國家將會有更多像蔣巷這樣的現代化農村不斷興起!幾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業職工,所以蔣巷村決定只建立一個黨支部,使村委會和企業處於同一個支部的領導下,這樣就統一了思想,統一了領導,避免了許多因指導思想不同而帶來的麻煩。由於幾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業職工,他們的職工大會也就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村民大會。在“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導下,他們立足於現實,著眼於發展,摸索出了這樣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蔣巷村的經濟發展。

再次,蔣巷村十分重視思想理論宣傳。他們努力地深化思想宣傳力度,旨在提高蔣巷村人民整體的思想文化修養。在蔣巷村,“堅持改革開放政策,齊奔富民強村道路”、“跟著共產黨,建設新蔣巷”等標語隨處可見。在一些重大的紀念日和中央召開重要會議之後,蔣巷村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並且組織全體村民學習中央的會議和重要講話精神,對村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銳感和思想覺悟。正像常德勝同志所說的那樣:“蔣巷的發展絕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完的,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要從思想上解放。” 

看到蔣巷的發展態勢如此喜人,我們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時,我們也對蔣巷的發展有了一絲憂慮。正像蔣巷人所說的那樣,常書記現在已經近六十歲了,那么再過幾年,會不會有這樣的一位繼任者能像常書記這樣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蔣巷的事業不斷地推向前進?我們相信,蔣巷人民會給自己,也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蔣巷的發展是蘇南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看到這樣深得民心的領導集體,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蔣巷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蔣巷村必將成為東吳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也相信,在我們國家將會有更多像蔣巷這樣的現代化農村不斷興起!

小分隊之二:駐足崑山目睹發展 

說起崑山,其發展速度之快,實在令世人矚目。崑山市,坐落在上海與蘇州之間,占地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萬,是一座現代化的新興城市,被譽為“上海的後花園”。 

在過去,崑山就是一個“魚米之鄉”。作為江南的一個小城,崑山的發展曾經一直以農業為主,盛產稻米、水產品等。他們除了自己消費外,還有相當一大批農產品供給上海、常熟、張家港等周邊地區,但俗話說“無工不富”,眼看著周圍的常熟、江陰已經早早地實現了農業向工業的轉化,崑山人再也無法死守著農業的攤子了。他們開始借鑑經驗,著手發展工業。雖然起步晚了點,但崑山人急起直追,成就了今天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回顧崑山的發展里程,總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⑴1984年~1988年,崑山同上海搞聯營,開始了“農業向工業轉變”的第一步。在此期間,他們提出的口號是:“東倚上海,西接三縣,內聯鄉鎮,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到1988年,崑山的聯營企業達到30多家,總產值占崑山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十,上繳利稅占崑山的百分之七十,崑山的工業已經初具雛形。⑵1988年~1995年,崑山開始實現由內資企業向外資企業的轉化。在初期,崑山的對外之路也是困難重重,荊棘滿地。面對經驗老道的外商,崑山人沒少吃苦頭,交了不少學費。但崑山人就是在這樣的經歷中不斷地成熟和精明起來。在1988到1995年間,崑山的三資企業項目從無到有,達到2400多項,契約外資也超過了120億美元。⑶1995年到現在,崑山不斷地調整自身定位,修正發展思路,開始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把重點從原來的重工業項目,即技術含量較低的項目轉向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他們不斷地更新投資觀念,不斷地加大微型電腦、手機等現代高新科技產品的投資力度。這時,他們已經開始踏上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所以他們這一階段提出的口號是:“學張家港精神,走崑山之路”。目前,崑山已擁有外資企業1400多家。其中,投入資金在一億美元以上的項目已達20多項,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有1300項,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也達到了300多項。崑山最大的企業,南亞塑膠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達25億美元,占地1600畝。 

崑山的發展取得了如此驚人的成效,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第一,依靠黨的正確領導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呈現出一種萬眾一心求發展的景象。而這時的崑山,卻並沒有開始起步,他們只是守著自己農業強縣的攤子,滿足於衣食不愁的現狀,不願挪步。後來,眼看著周圍的同級縣不斷地拉大與自己的距離,這時的崑山人才開始尋找自己發展的出路。他們總結經驗、開拓創新,緊緊地抓住了自身的優勢,依靠全體崑山人民的共同努力,後來者居上,經濟得得到快速發展。在一大批領導幹部、黨員和先進分子的帶領和示範下,他們摸索出了一條有崑山特色的改革開放之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也多次來崑山參觀指導,對崑山的發展給予關心和支持,鼓勵崑山有效利用地理條件、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資源和優勢,加快自己的發展步伐。 

第二,崑山發展的時機較好。在1984年的時候,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開始有了較好的基礎,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深圳、珠海等開放城市搞的如火如荼。在這種情況下,崑山的發展就有先例可循了。因此,崑山的發展也就不會畏首畏尾、瞻前顧後,就不會禁錮於“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種種保守思想,就可以放開手腳的自由發揮了! 

第三,崑山的地理優勢是它發展如此迅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砝碼。崑山的環境優勢是十分誘人的。它緊貼大都市——上海,雖說它隸屬蘇州,可實際上,它到上海的距離更近。從崑山市政府到上海洪橋國際機場只有40分鐘的汽車,還有鐵路、水運等優勢。這種交通的便捷,讓許多商人、企業家願意到崑山投資。同時,它也可以從上海了解到國際和國內的最新動態,全面把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信息,掌握國家最新政策、法規的出台和實施,緊跟時代潮流的發展,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崑山的發展所取得的成績讓全國人民又一次見識了蘇南模式所帶來的巨大成效。崑山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蘇南小城市建設的縮影。崑山發展了,可崑山人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他們放眼全國,放眼世界,給自己提出了更高層次的定位。在經濟取得長足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崑山人有理由也有權利為自己設計未來,他們針對目前狀況,給自己提出了一個中長期的目標:把崑山建設成為基本現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他們在確保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投入大量資金,努力進行城市建設,改善投資環境,美化城市。崑山人對自己的發展前景滿懷希望,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一定會把崑山建設的更加美好!小分隊之三:走近沙家浜感受愛國情 

提起沙家浜,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起那聞名遐邇的京劇,想起“阿慶嫂”、“沙奶奶”……半個世紀以前,就是在這裡發生了一幕人民民眾奮力保護新四軍,共同抗日的情景,譜寫了一曲軍民魚水情深的詩歌,而今,沙家浜已經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早在1928年4月,沙家浜就已經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鐵蹄四處踐踏,也玷污了沙家浜這片美麗的土地,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沙家浜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蘇常太抗日根據地。1939年5月,葉飛率領的新四軍六團以“江抗”的名義走近江南,在陽澄湖畔與沙家浜抗日武裝會師,依靠當地人民民眾的支持,利用陽澄湖地區的浩浩蕩蕩的蘆葦盪作為天然屏障,開展艱苦卓絕的抗日武裝鬥爭,開闢了敵後抗日根據地。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留下了葉飛、夏光等36名傷員,無數“阿慶嫂”、“沙奶奶”式的人民民眾在掩護他們養病的基礎上,與日匪偽軍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如今,在新中國的旗幟下,生活改善了,人們富裕了,但過上好日子的沙家浜人民並沒有忘記革命年代浴血奮戰的先輩,他們相繼在這裡建起了春來茶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等來寄託他們對革命先烈的沉思和哀悼。

近年來,沙家浜人充分發揮革命傳統教育、蘆葦盪大自然生態、江南田園風光以及地方民俗風情等旅遊資源優勢,以建成旅遊特色鎮為目標,統一規劃,加大投入,已基本形成了由蘆葦盪風景區,沿湖休閒度假區,歷史文化遊覽區、集鎮旅遊區構成,以革命傳統教育為內涵,江南水鄉田園風光為主調,大自然生態游為主要內容,水鄉民俗風情為補充,運動休閒度假相配套的沙家浜風景區,每年要接待遊客數萬人。

目前,景區正在籌備進一步完善旅遊功能,主要包括:(1)向北和東北方向擴種蘆葦1500畝,營造蘆葦盪浩浩蕩蕩的視覺效果。(2)以蘆葦為背景,合理布局,設定一批與蘆葦景色相吻合,以京劇的沙家浜和沙家浜革命鬥爭歷史相聯繫的景點。(3)建設農業觀光園,延伸紅色和綠色旅遊的內涵。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沙家浜一代代地流傳,我們也相信沙家浜兒女將會把這種傳統不斷地發揚光大。

總記: 蔣巷、崑山、沙家浜三地之行已經結束,但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深刻的。雖然他們的發展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但歸根結底都是有黨的領導,有一套心繫人民、敢於創新的領導班子。廣大的黨員幹部認真學習,深刻把握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積極投身工作,使崑山、蔣巷、沙家浜取得了驚人的發展速度。可我們也同時困惑地看到許多同樣具有各種優越條件的地區卻還在落後中徘徊,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分析。不過,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在廣大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下,我們廣大人民民眾積極工作,努力生產,那么我們的城鎮建設步伐將會不斷加快,我們一定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崑山、蔣巷、沙家浜在全國各地不斷出現。只要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那么我們國家發展就大有可為,那么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報告
社會考察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組

(4月30日)

為學習借鑑內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和做法,科學制定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綱要,根據自治區有關領導的安排,由自治區黨委農辦副主任代寧祥同志帶隊,有自治區有關地州黨委農辦主任參加的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組一行6人,於4月中下旬赴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對五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學習考察的五個省代表了不同層次經濟發展水平,考察的內容涉及到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既有經濟發展內容,又有社會發展內容,既有各省的面上部署,又有操作性很強的具體做法,既有經濟發達地方的典型經驗,也有經濟欠發達地方的推動措施。總體看,五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邁出實質性步伐,安排部署力度大,組織措施有力,已經形成了全社會參與、紮實推進的良好局面。儘管學習考察時間短,但大家開闊了眼界,交流了經驗,加強了相互了解,普遍感到收穫很大。五個省的經驗和做法對當前我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

一、五省的基本情況

四川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總人口8750萬人,農業人口6700萬人,耕地面積5856.6萬畝,人均耕地僅0.67畝。全省生產總值達到7385億元,“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2%,農業增加值達到1496億元,“十五”期間年均遞增5.6%,農民人均純收入2803元。四川省也是一個畜牧業大省,全年僅肉豬出欄就達8764萬頭,肉類總產量949萬噸,畜牧業產值116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

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有49個民族成份,總人口3900多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到總人口的38%,農村人口3225萬人,人均耕地0.67畝。全省88個縣市有50個是國定貧困縣,貧困人口266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465萬人。全省生產總值19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7元。

湖南省是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快的省份,全省國土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700萬人,農村人口4241萬人,人均占有耕地略高於四川、貴州省。,全省生產總值為6474億元,農業增加值1255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56.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18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湖南人均生產總值已經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366元。

江西省是一個農業大省,國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300萬人,農村人口3700萬人。這幾年江西省整體經濟實力迅速上升,,全省生產總值達到40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十五”期間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6%,人均生產總值為9439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換算,已突破1000美元大關。財政總收入426億元,“十五”年均遞增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66元,比上年增收313元。

福建省是我國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全省3535萬人,陸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位。全省生產總值達到656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621元,財政總收入7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

二、五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點,全力推動。

一是抓好安排部署。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結束後,五個省迅速行動,在春節前後相繼召開省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新農村建設,都以省委一號檔案下發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西省提出了“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建設新村鎮,樹立新風尚,形成新機制,創建好班子”的具體工作目標。湖南省結合小康村建設,提出按照“農民富、村莊美、風尚好”要求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四川、湖南、貴州、江西省成立了由省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各市縣也都相應成立了組織機構。江西省的各級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還有單獨的編制和工作經費。三是加快制定規劃。各省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放在“十一五”,同時謀劃“十一五”後十年。湖南省在抓好總體規劃綱要編制的同時,已先期制定並實施了《村莊布點規劃設計導則》和《村莊建設規劃設計導則》,計畫今年完成90%的村莊布點規劃編制,完成1500個村莊建設規劃編制。江西省把規劃的重點放到村鎮,同時,還相應制定2-3個不同行業的分項規劃,確保規劃任務落實到有關部門。江西省贛州市堅持規劃先行,從秋新農村建設啟動以來,突出村莊規劃這個重點,目前,完成了264個圩鎮總體規劃、1046個行政村總計16794個村莊規劃的編制。貴州、福建省的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也基本形成,市縣新農村建設規劃也已啟動。四是大力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輿論氛圍。各省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輿論宣傳工作,各類新聞媒體都把新農村建設作為重點內容,突出加以報導。湖南省在總結長沙縣黃興鎮鹿芝嶺村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基礎上,編輯出版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五言歌》,在農民民眾中廣泛流傳。四川省從4月上旬開始,組織38個部門的廳處級幹部組成新農村建設宣講團,深入各市縣進行新農村建設宣傳。五是加大投資結構調整力度。各省都明確把投資的重點由以城市為主轉向農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突出強調確保落實中央提出的“三個高於”的投入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對農業和農村建設的投入。貴州省今年財政支農資金比增加3.786億元,主要用於支持新農村建設、水利建設和扶貧開發。湖南省今年安排省級財政支農資金47.76億元,比增長30%,增幅大大超過往年。

(二)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放到中心位置。

各省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把促進生產發展放到了首位,核心是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四川省提出“十一五”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6%以上,江西省提出每年農民增收300元以上,湖南省提出到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標。各省工作的主要著力點在四個方面:一是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重點在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和推廣、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等方面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四川省今年開始實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畜牧增收科技工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把科技貫穿於農業結構調整全過程。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各省普遍加快了特色農產品的深度開發。湖南省重點是抓好10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依託龍頭企業帶動,突出培育糧油棉麻、肉奶水產、果蔬茶、竹木林紙、菸草等五大產業鏈。福建省的臨海藍色產業帶、閩西北綠色產業帶和閩東南高優農業產業帶,江西贛南的百萬畝臍橙生產基地都在繼續提升產業層次。四川省提出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要達到55%以上,力爭用3-5年時間把全省建設成為世界重要的豬肉加工出口基地。二是推動發展龍頭企業集群。目前四川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002億元,下一步重點是推動龍頭企業集群試點示範,完善形式多樣的利益聯結機制,實施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推進行動,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湖南省提出在全省166個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413億元基礎上,繼續著力建設和完善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力爭“十一五”培育10個年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30個10億元以上、100個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福建省從今年開始實施產業化“百龍千億”工程,將集中力量從更高層面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加快形成一批產業集群。三是在更大範圍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創收。針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多的狀況,各省普遍重視抓好農民外出務工創收工作,這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四川省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達到1637萬人,其中省外務工814萬人,勞務收入達到722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081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為繼續擴大勞務創收規模,“十一五”四川省將著力實施品牌勞務工程,推動“川妹子”、“川建工”、“川廚師”等品牌勞務的發展,並逐步向高端勞務市場和海外勞務市場延伸。貴州省有40%以上的縣,當年農民工務工收入超過全縣財政收入,“十一五”貴州省將繼續把勞務創收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推動,每年安排農村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專項資金達7500萬元,計畫五年完成10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帶動全省500萬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四是繼續擴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近幾年,五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非常迅猛,成為農民聯結大市場、實現穩定增收的重要組織形式。四川省目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發展到1.3萬個,有會員278萬人,間接帶動了近800萬農民,“十一五”末,四川省經濟合作組織將突破2萬個。湖南省把發展專業合作經濟合作組織納入“十一五”規劃扶持發展,今年將確定1000個進行重點培育,以示範促發展,力爭到使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萬個以上,全省30%以上的農戶將成為合作組織會員。江西贛州市在新農村建設中把建設新經濟組織放到突出位置來抓,一年時間新建各類合作經濟組織1314家,經濟組織體系已經覆蓋全市60%以上的農戶。 

(三)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開展試點,積累經驗,以點帶面是各省推動新農村建設普遍採取的做法。江西贛州市新農村建設從9月啟動以來,按照“五新一好”(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整體推進的要求,大力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對示範鄉、示範村在投入上適當傾斜,在領導力量上重點加強,在建設模式上大膽創新,在工作進程上適度超前,示範推動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建立了一套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摸索出了在經濟欠發達地方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贛州模式”。今年江西省確定了6200個自然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安排試點專項資金6.7億元,重點是推廣贛州經驗。湖南省在總結多年來抓小康示範村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今年開始啟動“千村示範工程”,計畫用三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抓好100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示範村實行黨政領導辦點示範和部門掛點制度,通過抓點帶面推動全省新農村建設。“十一五”期間,貴州省將安排1億元財政資金支持100個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每個村每年補助資金20萬元。福建省已經啟動了“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即對100個行政村全面加強農村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建成新農村示範村,對1000個行政村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僅廈門市今年安排給試點村的補助經費就達5000萬元。

(四)以村莊整治為切入點,著力改變農村面貌。

湖南省提出用五年左右時間,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治理任務,重點是開展村莊“三清五改”活動,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廁、改欄,改灶,實施鄉村清潔工程,突出解決農民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整治農村生態環境。福建省提出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環境衛生整治為著力點,切實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免費向農民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住宅設計圖樣,推動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城中村”、“空心村”,最佳化村莊布局,全面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每年重點治理100個鄉鎮、1000個行政村,10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務。江西省贛州市一開始就把村莊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村莊規劃、推動“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廁),通過“統一扶助標準、擇優選擇定點、實行以獎代補、農民自主建設”的辦法,引導農民加快改變村容村貌。村莊整治示範點由村民推薦成立的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根據村民意向協定,自主向政府申報,政府不搞強迫命令。農民自願參與率高的村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政府對示範點進行項目建設補助,主要是實物補助。整治前首先要完成村莊規劃,規劃以自然村為主,在原有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搞千篇一律,注重保留農村歷史文脈,傳承客家建築文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堅持基礎設施、房屋設計、社區服務“三配套”,注意把“三清三改”與舊房改造和新房建設結合起來,不搞大拆大建,防止脫離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同時,通過疏堵結合的辦法,一方面引導農民到規劃區建房,拆除“空心房”(長期無人居住的破房屋),流轉宅基地,改造舊村落,建設新村鎮;另一方面開展對農村違規批地、亂占耕地建房的整治工作,查處亂占亂批行為,將村莊規劃建設納入了制度化、規範化軌道。整個建設過程實行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實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僅一年多時間,贛州市村莊整治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政府補助的資金和實物僅占35%左右,發揮了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有6700多個村莊完成了“三清三改”任務,60萬農民飲上了乾淨自來水、用上了衛生廁、走上了平坦路,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有2500多個村莊達到全面整治要求。

(五)加大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力度,推動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

各省主要在財政資金投向上開始重點向農村社會事業傾斜。福建省提出“十一五”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扶持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今年各級財政安排資金6.42億元,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啟動了百所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同時,將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的財政補助標準從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廈門市今年著力實施農村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工程,將原定四年時間完成的農村教育、衛生項目提前到今年底完成,年內全市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將達到70%,自來水入戶率將達到80%以上。江西省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今年新增近4億元資金用於農村中國小基本建設,新增4000萬元用農村文化事業建設,總額達到1億元,新增2.8億元資金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和開展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力度明顯大於往年。

三、幾點啟示

(一)要科學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自治區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領導小組,突出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是完全必要的。我們所到的五個省從上到下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抓得都很緊。我區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也應加快編制,總體規劃應突出巨觀性、政策性、指導性,同時,應全面啟動有關部門行業、地州市和縣市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特別是縣市和部門的規劃要作為一個重點來抓,突出規劃的操作性。規劃的編制一定要和當地“十一五”規劃相互銜接,要突出各地特色,特別是村莊建設規劃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注重保留當地民族特色,不能搞千篇一律,一個模式,形成過程中要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使之更加符合實際,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科學性。要加強對規劃工作的指導,強化各部門、各地州市和縣市的協調配合和交流。在自治區總體規劃沒有出來之前,可以學習湖南省的經驗,結合我區實際,先期制定一個村莊布局規劃和建設導則,以指導各地搞好村莊規劃建設。

(二)要抓緊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借鑑內地的經驗,我區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應全面展開:一是要積極支持地州、縣市抓好一批試點示範,帶動面上的工作。試點工作要把重點放到村一級,有選擇性地針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特色的村莊類型開展,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自然村,可以是小康村,也可以貧困村,試點村要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自治區的試點工作要採取立足村鎮一級,以縣為主整體推進的辦法,積累經驗。二是試點示範工作要找準切入點。建設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要求,抓試點示範不能單獨搞一個模式,一定要結合試點村實際,從民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找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以此全面帶動新農村建設。要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把民眾能不能得到實惠作為試點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要從管理體制、組織領導機制、投入引導機制、服務保障機制、監督機制上不斷創新,確保試點效果。江西贛州市的試點工作搞得好,就是因為突破了傳統的管理體制,大膽創新,改變了單純地給錢給物的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運作機制。我區試點工作一開始就要注意充分依靠當地農民民眾的力量,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為主,形成農民自主發展、自主建設和自我監督的機制。

(三)要採取綜合措施,促進農民持續大幅度增收。這幾年我區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和內地相比,我們的差距十分明顯。考察的五個省中除貴州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我區外,其他省都要高於我區,最高的福建省比我區高出近元。我區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繼續擴大,農民增收難是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相比之下,我區農民增收的渠道還不夠多,抓農民增收的力度還不夠到位,促進增收的措施針對性還不夠強,借鑑五省的經驗,必須強化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努力培育新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我區加快發展“四大”基地,培育優勢主導產業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要繼續圍繞提高綜合效益,立足發展現代農業,突出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這個重點,促進農民形成穩定的增收來源。我區農民收入和內地相比差距大,主要就是非農產業收入和勞務收入差距大,必須下更大努力把農村非農產業和勞務經濟做大,開闢農業和農村外部增收空間。二是要把貧困地區農民增收作為一個突出重點來抓。我區農民增收難一定程度上表現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難,要學習貴州省開發式扶貧的經驗,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關鍵,層層抓落實,紮實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發展貧困地區勞務經濟,從多渠道增加貧困農民收入。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增收的組織措施。要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把農民增收目標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為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一條指標落實到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形成各方面抓增收促發展的合力。

(四)要因地制宜推動村莊整治。內地五省的經驗表明,不論經濟發達的村莊,還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只要尊重農民意願,找準辦法,都可以通過搞好村莊整治,較快地改變農村髒亂差的面貌。我區村容村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少規劃,亂堆亂放亂建,人和畜禽混雜,人居環境差等,當前解決這些問題要實行分類指導,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要把整治農村環境衛生和加強農村水電路等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村莊整治的著力點,通過清理垃圾和衛生死角,清除亂搭亂建,推進農戶改圈、改廁、改水、改房和村莊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儘快改變農村面貌。對已經有基礎的小康示範村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大力發展農村社區服務,提高村莊現代化水平。農村集體經濟有實力,農民收入較高的村莊,要適度超前制定整治規劃,把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結合起來推動。對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整治的重點要放在舊村改造上。同時,要結合實際,合理調整當地村莊布局,推動一些偏遠村組就近合併,實行小村變大村,實行集中統一規劃建設。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脫離實際,搞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五)要進一步形成全社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合力。一是要切實強化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五個省通過成立強有力領導機構,全力推動各項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區學習。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只有強化組織領導,才能加強各部門行業之間相互協調配合,進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要大力營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輿論氛圍。要繼續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宣傳報導的一個突出重點,通過宣傳報導,正確引導各地開展新農村建設。要組織新農村建設宣講團,深入農村牧區開展新農村建設宣傳,進一步激發蘊藏在民眾中的新農村建設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及時總結和宣傳各地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經驗,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三是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快農村改革,進一步消除影響農村發展體的體制機制障礙,繼續加大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力度,強化財政、金融、流通等方面對農村的支持,促進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局面,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和後勁。 

考察組組長:代寧祥(自治區黨委農辦副主任)

成員:王玉龍(伊犁州黨委農辦主任)

張 暉(克孜勒蘇柯爾克孜州政協副主席、黨委農辦主任)

杜春林(阿勒泰地委農辦主任)

馬朝鑫(自治區黨委農辦處長)

徐 濤(自治區黨委農辦副處長)

(執筆人:徐濤) 

社會主義學院第三期黨外幹部進修班考察報告
社會考察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按照xx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學安排,第三期黨外幹部進修班帶著提高綜合素質、學習先進經驗、辦好旅發大會、加快旅遊發展的課題,於6月18日至6月23日在樂山和西昌等地進行了為期6天的異地培訓和實地考察。全班同學通過學習培訓和考察,豐富了學習內容,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開拓了思路,提高了素質,增強了團隊意識,一致認為感觸很深,收穫很大。

一、異地培訓“洗腦”,認識進一步提高

在樂山市培訓期間,樂山市政協副主席、市農工民主黨主委馬增林從樂山市民主黨派建設的基本情況和成效入手,結合自已從一名普通教師逐漸成長為廳級領導幹部的成長經歷,就黨外幹部如何發揮在參政議政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講解。

他在講課中指出,黨外幹部的成長,一是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要有內在支撐。從外部環境講,黨委的重視和統戰部門的關心是關鍵。沒有黨委的重視、沒有統戰部門的關心和培養,黨外幹部是不可能有較大作為的。每一名黨外幹部的成長經歷,都離不開組織的培養。他講到自己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教育局副局長、局長,後來加入農工民主黨,成長為農工民主黨樂山市委的主委和市政協的領導,每一次進步,都是組織的關心、都是組織的培養。同時,在每個新的工作崗位,他為了適應工作,都自覺地學習有關的知識,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從而使自己總是在學習中進步、在奮鬥中成長。

他結合多年的黨派工作和政協工作,談到了黨外人士如何參政議政。他指出,作為參政黨和無黨派人士,首先對我們的基本政治制度要堅持、要明確。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明確執政和參政之間是並肩戰鬥,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鬥的關係。特別是參政黨,在推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中華民族賦予的歷史責任。其次是參政黨要有參政意識。要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要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作用。三是參政黨要正確定位。在參政議政過程中,應做到“盡職而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切實而不表面”。在政治上要注意把握好“是”與“不是”之度;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越”與“不越”之度;在作風上要注意把握“過”與“不過”之度。黨外幹部是聯繫人民民眾的橋樑與紐帶,黨外幹部社會交往較為廣泛,這有利於收集社情民意,更好地建言獻策,參政議政。但社會交往要適可而止,要認真把握交往的“度”,切不可失去監督。

通過馬主席的講授,學員們感觸很深,認為馬主席是黨外幹部的典範,通過他的成長經歷,大家深受鼓舞,紛紛表示要珍惜組織上給自己的學習機會,認真領會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深刻內涵,牢固樹立黨內黨外一個樣的思想,樹立黨外更能發揮自己作用的觀點;雖不是中共黨員,但要用中共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身不入黨心入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黨的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旅遊考察“亮眼”,視野進一步開闊

按照安排,學員們到了著名風景區瀘沽湖考察。享有“東方女兒國”美稱的瀘沽湖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內涵豐富、充滿神秘色彩的風景區。雖然她開發的時間只有幾年,但憑著她獨特的魅力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迅速享譽中外。我們懷著對瀘沽湖的嚮往之情、探秘之心,與之親密接觸,受到了她的感染,體會到了她的神秘,也誘發了一些思考。

(一)瀘沽湖風景區的主要特點

1、古老神秘的本土文化

在前往瀘沽湖的途中,旅行社導遊便組織大家“學習”“一號檔案”——教大家學唱瀘沽湖民歌,讓你提前感受到了古老原始的摩梭人給你帶來的鄉土氣息。這雖是導遊的工作內容和職責之一,卻讓你充滿了對瀘沽湖的渴望。特別是在外人眼裡認為是原始落後的“走婚”習俗,在你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它具有我們漢族人婚姻歷史上不可比擬的一些文明之處。它具有感情基礎第一、愛情自由、三代直系血親迴避、不允許走婚期間婚外情出現等良好的“制度”,從而使得這一原始的人類部落得以正常的繁衍生息,積澱了“世界上唯一的母系部落和人類社會的活化石”。摩梭人信仰藏傳佛教,建有保存完整的喇嘛寺,傳承了轉山轉海節、日月祭祀、格姆女神慶典等傳統節日,有日月米酒、成丁禮、喪葬等人生重要儀式,豐富多彩,內涵深刻,耐人尋味。坐上古老的豬槽船、聽阿哥阿妹對唱情歌、圍著篝火跳起甲搓舞、喝著咣當酒、品著豬膘肉,真讓人感覺到了“一個適合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就是她古老神秘的本土文化的魅力所在。

2、開發與環保並重的現代理念

為了把瀘沽湖打造成世界旅遊精品,四川省、涼山州和鹽源縣的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突出抓好優良生態環境與獨特摩梭文化的完美結合,加強了瀘沽湖景區基礎建設。目前,從西昌市區經鹽源縣城到瀘沽湖景區270公里的三級標美路暢通無阻,配套設施較為完善。近期,由荷蘭政府貸款投入、我國建設部組織實施的瀘沽湖景區污水處理示範項目屬中外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該項目對瀘沽湖主景區和鎮區產生的污水進行處理,使其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有效地保護了瀘沽湖景區的生態環境,充分體現先進的環保理念。在旅遊區感受最大的是本地人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和較高的素質,四處潔淨清幽,空氣清新,湖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湖裡自由地遊玩。四川片區瀘沽湖社會治安良好,民居獨具特色,民族風情濃郁、民風樸實,當地人在與遊客交談中語言乾淨、親切,會不計報酬地給遊客唱本地歌曲。旅遊服務規範,每天可接待2500多位遊客。

3、別具特色的旅遊商品

吃、住、行、游、購、娛的旅遊商品,處處體現了地方特色。旅遊定點購物商店被旅遊局列入遊覽行程安排。各景區景點,都有專業的講解員,增加了景區景點內涵,提高了旅遊的綜合經濟效益。每到一處旅遊點,民族服裝出租和特色產品的出售比比皆是,當地的旅遊地圖、旅遊指南、旅遊畫冊、旅遊書刊、vcd等旅遊音像製品更是琳琅滿目。

4、人性化、誠信的旅遊服務

景區景點在倡導誠信服務、人性化服務的同時,景區景點和導遊以“遊客為中心”,在收費旅遊項目上先和遊客們講清楚當次景點已付的款項和自付款項,並不時給遊客介紹當地少數民族的習俗,處處想遊客所想,做遊客所需,使遊客有了全身心愉悅的感受。

(二)對xx旅遊發展的幾點思考

xx的旅遊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效,但xx旅遊發展與其它優秀旅遊區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對比這些旅遊區的旅遊發展經驗,我們認為xx旅遊應在以下幾方面狠下功夫。

1、提升旅遊文化層次,增強旅遊的文化魅力

xx旅遊資源豐富,已形成“蜀南竹海天下翠”,“萬里長江第一城”、“石海洞鄉天下奇”、“僰人懸棺天下謎”、“神州瓊漿五糧液”五大旅遊品牌。xx城是萬里長江第一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興文縣是四川最大的苗族散雜居縣,有獨特的僰苗文化;世紀竹園是竹的博物館,竹文化的博覽園;李莊是川南古鎮,抗戰文化鎮……可以說,xx的旅遊文化資源是豐富的,但我們還開發得不夠,打造得不夠,缺少精品,缺少知名度,缺少吸引力。

因此,我們打造文化精品,展示xx風情和特色,不能僅僅停滯在唱唱跳跳、搞點人造“古董”這樣一些簡單的層面上,應從內涵上、觀賞價值上、感染力上給予挖掘,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防止破壞性開發的原則,讓每一個來到xx的遊客在每一個景點、每一個城市都能體會到當地的文化氛圍,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xx市應有針對性地打造一台文化檔次高、具有本地特色的歌舞,讓這台歌舞成為xx的品牌和旅遊文化的縮影。

2、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牢發展基礎

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直接關係到城市的旅遊形象,一個旅遊設施的完善,景區服務齊全的旅遊地,會給這個旅遊市場帶來意想不到的發展空間。如何整合景區、景點、賓館、飯店、旅遊行業等旅遊相關企業的資源,還需要利用四川第四屆旅遊發展大會的召開,發現問題,改進旅遊資源利用的手段和經營理念,共同做好xx旅遊。

3、構築合理的旅遊環線,使特色旅遊科學有序

我市培育旅遊支柱產業,要遵循特色互補、組合有序、線路科學的原則,進行旅遊區的合理組合,以整體聯合的優勢增強xx旅遊的競爭力。打造xx、李莊、蜀南竹海、夕佳山、興文石海、僰人懸棺等xx市內旅遊環線與川內外圍旅遊相結合的川南旅遊大環線。

4、大力鼓勵發展輕便型、易於攜帶的旅遊商品

旅遊購物實際上是旅遊文化和旅遊知識的一個綜合體現,不僅僅代表一個地區的整體水平,同時也代表這個地域文化、經濟的綜合發展實力。旅遊購物是xx旅遊發展的薄弱環節之一。xx各景區景點旅遊產品大多與別的旅遊區的產品沒什麼區別,沒有把本地特色產品進行展示,也沒有一個旅遊定點知識推介購物商店,不能以文化做背景抓住遊客的心。應大力鼓勵發展輕便型、易於攜帶的旅遊商品,可以分門別類地把我市名酒、名茶、本地土特產品推向旅遊定點購物商店,樹立本地特色產品品牌化。

相關文章: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赴勞動爭議仲裁院學習考察報告
社會實踐考察報告模板
山區社會民生考察報告
考察報告: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報
2016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的報告
紐西蘭農村社會考察報告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新聞稿
關於暑假環境保護行為社會考察匯報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