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考察報告4篇

因為要趕路,省住建廳在金湖召開的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推進會還沒結束,我們就匆匆出發了。雖然天公不作美,但我們還是一路用足政策,加速前進,到南通已是下午兩點多鐘了。首當其衝的是要填飽肚皮。也許是在新區的緣故,我們在大街小巷跑了幾大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小吃店,依舊三菜一湯,與昨天在高速服務區一樣的價格,四十塊錢,但口味卻要好多了,我和吉師傅兩人很快就吃了個碗底朝天。

到指定集合地點市行政中心西北大門正好三點五十,楊治也到了,熱心的工作人員迅速接下我們的行李放到去上海的大巴上。我們直奔市政府1402會議室參加開班典禮,進門一看大家全都到齊了,西裝領帶一大圈人。市委組織部和市外事辦的領導也都到了。於是趕忙簽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來。

這次同行的共25個人,大都是來自市級機關和縣區城建口的負責同志,也有市委黨校的一名老師和幾個鄉鎮的一把手鎮長。城管這條線除了我,還有市局的邵助理和如東城管局的徐局長。帶隊團長是我們的老鄉——如皋市政府萬副市長。就是我們這25個人將要在新加坡共同學習、生活8天時間。大家在自我介紹時都感到很欣慰、很有緣分。

市委組織部范處長、朱副處長和市外事辦徐副主任介紹說,這次是市委組織部精心策劃的首次境外培訓班。培訓內容涉及新加坡政府公共管理、城市規劃與建設、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工業園區規劃與管理、城市綜合治理等課題。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每天上午聽講座,下午拜訪新加坡的有關政府機構和社區服務中心,有時晚上還要安排活動,而留給我們的自由活動也只有半天時間。

我想,這也好。早就聽說新加坡城市管理世界一流,是最乾淨的城市國家,能把新加坡的管理理念、經驗做法學到手,借鑑到我們海安來,以迅速地提升海安的城市品質和生產、生活環境,是我一直以來的強烈願望。感謝市委組織部和縣委領導給我這樣一個極好的機會。我一定會不虛此行的。

晚上,我們一行下榻在位於浦東新區的上航假日酒店。酒店的條件很是不錯,但就是離機場太近了點,飛機起降的隆隆聲此起彼伏 ,不絕於耳。雖然會影響入睡,但這樣的環境在家是感受不到的,姑且就把它當做是加速我們南通特別是海安現代化城市管理的衝鋒號吧。

早上七點酒店叫醒電話準時響起,趕忙穿衣、洗漱、收拾行李,一切忙而不亂。可到了餐廳才發現忘了帶上早餐券,按照以往的經驗,憑房卡是可以就餐的。可這裡的餐廳服務員偏偏不買賬,無論你怎么說她就是不讓我們進入餐廳,最後還是南通的聯絡員小顏來才救了駕。

由於處於世博會敏感時期,加之是出境,登機手續比平常要繁瑣得多。昨晚好多人還在一個勁地抱怨,酒店離機場就刻把鍾時間,為什麼偏要我們八點鐘就出發。現在想想,如果按照慣例恐怕還真來不及登機呢。看來,經驗主義真是要不得。

我們乘坐的是東航mu567航班,飛機的空間比一般的要大雙倍,可以容納近400人。我還是第一次乘坐這樣的飛機。就是這樣的大飛機乘座率也基本是滿的,可見去新加坡的旅客之多,新加之間的民間交往之頻繁。

經過5個小時一刻鐘的空中飛行,一切都很順利,下午三點四十分我們準時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新加坡是一個赤道國家,位於熱帶雨林地區,四季如夏,沒有四季之分,常年氣溫在26-33攝氏度,走出機艙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我們一下子就從料峭春寒進入了炎熱的盛夏。這樣快速的季節轉換不少人一時都不知所措。

到了出口處,新方聯辦單位新華管理學院的兩名工作人員早已舉著牌子在那裡等候我們。他們都是華人,女的姓史,是個副總經理,浙江紹興人,XX年來新加坡,XX年辦的綠卡;小伙子姓董,才二十多歲,山西人,在新留學畢業後就進入了這家學院從事培訓接待工作。在從機場去酒店的大巴上,他們不停地向我們介紹新加坡的簡單情況,在新的注意事項以及學習生活安排等。他們很自豪地告訴我們,新加坡以華人為主,華人約占總人口的75%,通用語言除了英語就是華語。晚飯後熱情的小董帶著我們在酒店附近逛了一圈,大街上到處都有華人,超市的營業員好多也都是華人,皮膚相同,語言相通,就跟在家一樣,就是超市的商品太貴了,基本是海安的三四倍,有的甚至五六倍。小董說,新加坡只有空氣是自己的,其他的基本都是進口的。

其實,華人又何止在新加坡,華人遍布整個世界,華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創造和撒播著當地文明和世界文明。

華人,永遠是好樣的;華人,永遠是值得驕傲的!

上午的課程是“新加坡政府構架與公務員管理”。我們一早就來到了新加坡管理大學,這是一所很有名氣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給我們上課的萬老師是英國大學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得主,英國威爾斯大學工商行政管理博士,現任新中國際貿易與投資諮詢公司總經理。我們來到308教室時,萬老師早已等候在那裡,並且做好了上課的一切準備。

這裡的教室很有意思,老師的講台位子最低,學生的坐位呈扇形階梯狀依次擺布,共有50個座位,這與我們國內的教室安排正好相反,老師在下面講,學生在上面聽,既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看清老師的板書和視頻,同時更便於老師和學員的雙向交流。我們不得不佩服新加坡對學生的尊重和教與學的人性化安排。

新加坡是一個民主共和制國家。由於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新加坡實行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獨立的國家體制。國會的地位非常重要,政府要推行什麼都必須經國會立法通過;法院獨立司法;總統是國家元首,須經全民公選;內閣有一個總理、兩個副總理,下設一署14個部,每個部都有政務部長、政務次長和常任秘書、副常任秘書、部門首長等等。總理、副總理、政務部長、政務次長是執政黨領袖,不是公務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把黨的綱領轉化為管理國家事務的決策,常任秘書以下一直到打員和雜工等才是公務員。新加坡國會共有84個議席,每五年要大選一次,只有超過半數議席的黨才能成為執政黨,而公務員卻是終身制。新加坡除執政黨外目前有25個反對黨,但真正有影響的也只有四五個。人民行動黨自1965年8月9日國家獨立以來一直是執政黨,其原因主要得益於該黨對國家領導得好,而且不斷地聽取人民的意見,並加以改正,這樣才贏得了人民的信賴。這在下午我們拜訪新加坡基層社區服務中心,了解人民行動黨國會議員接見民眾情況時也得到了很好的明證。

新加坡公務員管理體系非常嚴格,他們按職務把公務員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待遇都不一樣。公務員招聘時只搞面試,不搞筆試,試用期1-2年。他們認為學識水平已在文憑和在校成績單中體現了,再進行筆試就是資源的浪費,而試用期則是對用人單位很好的保障。在新加坡,公務員的待遇是很高的,其確定的原則是至少不低於私人企業的水平,結構上實行的是靈活的工資制度,由底薪和每月不固定工資、不固定常年津貼、不固定花紅(獎金)等組成。這樣的高薪水平既保證了公務員廉潔從政,也吸引和留住了優秀人才在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有一個非常創新的觀點,他們認為政府對公務員的開支就是投資,目的是要打造高效、能幹、廉潔的政府。新加坡對公務員的要求非常嚴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考評體系,每年由直接上級對直接下級考評一次,考評結果只對被考評人公開,不搞上下級雙向考評,也不搞同級左右考評,鼓勵上級大膽管事,不怕得罪人,同時也避免了同事之間因考評帶來的矛盾。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已過了中午十二點。萬老師只好趕緊打住,但他最後還是提醒我們,搞市場經濟有五個不能市場化:一是教育,二是醫療,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國防,五是公共住房。

我相信,作為華人,萬老師的心是赤誠的,新加坡所倡導和堅持的理念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學員認真思考和借鑑的。

昨天下午,我們拜訪了新加坡基層民間組織——飛躍社區服務中心,中心主任凌展輝先生熱情接待了我們,並帶領我們參觀了他們管轄的社區和服務中心及相關機構,介紹了社區服務中心的有關情況。

飛躍社區服務中心成立於1991年7月,是非營利性自願福利團體,社區服務場所由政府提供,開辦經費由政府出資50%,自籌50%。主要任務是為有需要的、貧困的或在危急中的人提供全面系統的社區服務,並幫助不幸和有缺陷的人群學習獨立,與義工、政府機構、公共和私人機構以及社區配搭,共同為社區居民服務,實現公民終身教育,構建社會和諧。

社區服務中心下設幼兒託管中心、學生關懷中心、親職教育中心、樂齡活動中心、老人託管中心以及鄰里中心等,開展家庭生活教育、兒童計畫、青年服務、婚姻生育、就業服務以及樂齡服務教育等,服務內容幾乎涉及到人的一生。

在樂齡服務中心,我們看到了牆上的課程表,內容相當豐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命再衝刺、活出生命的智慧、樂齡向前行等,也看到了樂齡人在唱歌的場景,每個樂齡人臉上都蕩漾著健康快樂幸福和諧。在學生關懷中心,我們看到了兩個小孩在嬉戲,二十多個孩子在做功課,看到我們在拍照,一個黑人孩子不停地做著手勢要我們也給他一個鏡頭,我問他是哪兒的,他用非常流利的華語說“我是馬來人”。

構建和諧社會,重心在基層,基礎在社區,社區和諧關鍵在家庭和諧、鄰里和諧,最終是人的和諧。新加坡政府特別重視人的素質的提高,通過高素質的服務來達到改變生命的目標。

多年來,他們一直倡導“政府服務外包”,飛躍社區服務中心就是典型的“新加坡政府服務外包”理念下的產物。凌先生告訴我們,象他們這樣經政府註冊的社區服務機構在新加坡有XX多家。所謂服務外包就是政府將其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團隊來承接其業務,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對環境應變能力的一種管理模式。

新加坡是移民國家,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不少社會問題,但他們通過社區服務中心這種管理模式實現了民族團結、宗教自由、社會和諧。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凸顯,如何迅速有效地化解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加坡的經驗和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新加坡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島國,雖然通過圍海造田使其國土幾乎增加了一倍,但依然是彈丸之地,東西43公里,南北23公里,在新加坡開車稍微加一下油門就會開到海里去。當然這是誇張的笑話。而與土地資源相關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及各種生產資料基本依賴進口,甚至喝的水和建房子的黃沙都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新加坡人以他們的智慧和勤奮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

是什麼力量助推了新加坡經濟的快速發展?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實地考察了新加坡工業園區與南洋理工大學,並與劉濟鵬先生進行了探討。

高水平的市場開放經濟

早在建國之初新加坡就確立了市場開放的基本國策。60年代,為了發展多元經濟,改變以轉口貿易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新加坡以自身環境條件為基礎,揚長避短,發展了港口經濟和化學工業等。新加坡地下無油,卻是世界三大石化工基地;70-80年代,接受聯合國專家建議,大興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改善硬軟環境,積極引進國外資金,規劃提供成片工業用地,並組建了裕廊集團。裕廊集團建設了7000公頃的工業園區和超過400萬平方米的工業用房,目前掌管著39個工業園區和專業園區的建設,其中包括兩個晶片園區、兩個商業園、一個坐落於裕廊島的化學工業中心和一個位於大士的生物工業園,實現了新加坡經濟的迅速起飛;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後,新加坡政府清楚地看到,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市場風險,特別是金融市場及其關聯市場,如房地產依然隱藏著潛在危機。為此,他們開始全面的產業轉型,大力發展it產業,使新加坡經濟很快走上了持續穩定發展的新道路。進入21世紀,新加坡又開始發展賭博業,以此引進大量資金湧入新加坡,第二個賭城也將於本月28日正式開業。據介紹,新加坡的賭博業非常紅火,正常爆滿為患。

縱觀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史,他們通過大力度的招商引資,實現了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經濟成長方式的快速轉型,走過了從勞動密集型到資金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科研開發與服務密集型的道路。小平同志1979年訪問新加坡時看到了新加坡引進外資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回國後就致力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

高素質的人力資本積累

人力資本,特別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力資本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和不竭源泉。新加坡在獨立之初是一個人力資源十分有限而且平均教育水平比較低下的國家。但它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在國內實行義務教育為主導和職業技術教育為輔助的普通勞動者的培養體制。新加坡的大學基本都辦在西南部工業園區內,而且職業教育非常發達,培養的學生非常搶手,實習一年後就能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人;另一方面,大量引進最優秀的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甚至不惜代價幫助年輕人進入新加坡接受教育。新加坡也採取了十分開放的人口政策,以世界上最優厚的待遇吸引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人才,同時,保證自由的出入,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這就解決了高層管理人員匱乏的困境,也保證了國家公務員隊伍的穩定和均衡的成長。

劉先生告訴我們,多年來中國在新加坡留學的學生畢業時都會收到新加坡移民局的一封信,希望中國學生能夠留在新加坡工作。當然,這除了經濟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因素。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華人在新加坡經濟社會生活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近年來由於馬來人人口數量的增長,新加坡政府不得不考慮華人的新生力量。

高集權的專制政治體制

新加坡實行的是一級中央政府集權專制政治,所有決策都由中央政府——內閣制定,經人民行動黨操縱的國會立法後由各個部組織實施。而且新加坡是個法治國家,凡違反法律處罰都非常嚴格。專制的政治體制雖然降低了民眾享有民主的權利,但保證了新加坡政府強大的執行力和高效率,同時也減少了實現民主本身所需要的社會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實現民主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特別是對新加坡這樣一個自然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國家的穩定比政治上的民主更重要。因為國內一旦發生動盪,資源的匱乏使其沒有任何可以迴旋的餘地,必將短期內將國家置於滅頂之災之中。如果馬來西亞不向新加坡供應淡水,就可以在一夜之間將新加坡變成“焦渴”的城市。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加坡人十分明白髮生社會動盪的後果。政治上的專制也許就是換取經濟上穩定的成本。

與專制政治相配套的是良好的社會福利保障體制。政治上的專制不可能不引發社會的不滿,為了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新加坡建立了普惠的社會保障體制,使每一個公民享有儘可能高的社會保障。也就是說,強勢政府在剝奪民眾民主權利的同時,也為民眾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社會保障,這就消除了民眾希望通過政治鬥爭謀取更大經濟利益的潛在條件。可以說,新加坡建立的住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一系列維護民眾基本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制度是維持其政治上專制的必要條件。

專制的政治體制是否一定會導致官僚機構的腐敗?這一點在新加坡是不成立的。新加坡政府十分清楚,要保障上述福利制度的實現,必須建立高效廉潔的公務員隊伍,而這方面新加坡又是全世界的典範。以高薪養廉為基調的公務員體制,使得違規成本巨大,而法規的高度透明使其難有尋租的空間。同時,要素市場的高度開放使每個公務員面臨巨大的外部競爭壓力,必須勤勉工作,不斷學習,才能保障自己不被世界各地的優秀競爭者所替代。當然,開放的社會環境,也給了許多選擇政治民主而願意放棄新加坡優裕生活條件的精英離開新加坡的自由。這一點也許就是新加坡始終保持活力的重要要素。

能夠維持如此高的市場的開放水平、經濟成長幅度、社會平等狀況、政府的廉潔程度以及政治專製程度,恐怕除新加坡外絕無僅有。而正是這些條件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新加坡經濟成長的基本源泉,也就是新加坡的持續性競爭優勢。

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
新加坡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

----教育新名詞解讀

崑山市柏廬實驗國小 宋瑞龍

由崑山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組織的我市第一期教育事業管理(新加坡)培訓班,從5月15日開始到5月23日結束,歷時9天。培訓班先後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聽取關於新加坡國情、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6場專題報告,實地考察了4所學校,並與兩國的教師、校長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交流。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出國培訓和考察活動,感觸頗深,收穫良多。 

新加坡是一個花園城市,其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和諧共處的多元民族,乾淨整潔的街巷道路,快速便捷的交通狀況,遍布全國的綠樹鮮花以及普遍優秀的國民素質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作為一個建國歷史不長,地域面積不廣,資源能源貧乏的國家,經過短短几十年的奮鬥,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經濟高度發達和社會高度文明的國家。研究新加坡發展的奧秘,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新加坡的快速發展與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和發展教育息息相關。

作為東西方文明融合的典範,新加坡獨特的教育制度、先進的教育理念、嚴格的教育管理、大量的教育投入以及敏銳的改革意識,在聆聽報告、實地參觀、交流探討及考察體驗過程中,時時給我們以啟發。新加坡教育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深思和借鑑的地方,而新加坡教育有許多新的名詞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的興趣與注意,也激起了我的探究欲望。對這些名詞作深入的解讀,也許可以窺探到一些新加坡教育的成功元素,從而可以引發對我們基礎教育改革、對學校管理改善的一些思考,並予以學習和借鑑。

深廣活動

名詞出處:南洋女中是新加坡一所非常優秀的學校,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輝煌的辦學成果。在南洋女中,我第一次聽到了這樣一個學校教育中的新名詞----深廣活動。

名詞描述:為了擴大學習範圍,讓學生充分利用學習機會,每年11月間,南洋女中為所有的中三學生安排一系列的年終深廣活動,學生可根據興趣與能力,選擇她們想要參加的活動。中三年終深廣活動包括以下項目:海外浸濡學習計畫:學生可選擇到中國、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的頂尖學府浸濡學習;社區服務計畫:學生可選擇留在國內做社區報務,也可選擇到泰國清邁或海南島去進行社區服務,如建雞寮、教導鄉下孩子基本衛生常識等等;工作實習計畫:這個計畫讓學生在正式踏入社會之前,有機會嘗試工作的滋味,體驗和學校不一樣的生活;其它活動包括企業課程、高級生命科學課程、環境科學課程等等,體現了一種實實在在的職業和升學指導。

而在中一、中二,也安排了日常的深廣活動課程,包括中、英文口藝訓練課程,中、英文戲劇訓練課程,中華文化欣賞課程,跨學科專題作業舞蹈課程,青少年哲學,資訊科技課程,馬來語和馬來文化課程,思維訓練課程等。這些課程的開設既滿足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對學生而言又是一種選擇的導向。

名詞解讀:新加坡教育實行的是精英教育,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就實施分流,這樣的分流將伴隨著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應該說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家長,伴隨著不斷的分流,在考試及升學方面的壓力是巨大的,這與我們國內目前的教育狀況情形基本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可透過上述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深廣活動,我們卻驚異地發現:新加坡對學生的教育培養目標是全方位的,絕非是單一的學科教育。他們重視的是學生除學業以外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公民意識的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因而學生的素質及發展也是全面的,他們實施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象是素質教育。這可以從南洋女中的辦學宗旨中得到印證。南洋女中的辦學宗旨是:在於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成為一個品嘗兼優、堂堂正正的人。南中學生身心健康,有濃厚的藝術修養,掌握先進的資訊科技,富有創意,勇於創新,有團隊精神,是卓越的領袖人才。南中學生好學不倦,志在四方,心繫祖國,獻身社會。

為何面臨著巨大的考試及升學核壓力,新加坡還能如此重視並大力開展這樣的深廣活動呢?深入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為從新加坡的國情看,“以人取勝”意識特彆強,只有培養普遍優秀的人才才是國家迅速崛起並長盛不衰的關鍵。雖然新加坡實施的是精英教育,但絕不是培養只會讀書的書呆子,而是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新加坡教育。因認清了世界人才培養目標變化革新的趨勢。因而他們能夠正確妥善處理學業與活動的關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這正是我們應該思索和借鑑的。我特別關注的是繁重的學業考試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甚至是十分對立的矛盾,能將兩者較好地予以調和,我想是一種理念的作用,更是一種制度的制約。在南洋國小、南洋女中,我們都親身感受到了制度保障輔助課程、深廣活動蓬勃開展的強大作用,使兩者能夠艱難地予以融合。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當然素質會更全面、公民意識會更強烈、社會責任感更強,將來能更加適應新的形勢,成為優秀的國民。

深入、廣泛的深廣活動,令我們耳目一新,感觸良多。看看目前我們的教育狀況又是如何?與新加坡相同的是,我們一樣十分重視學生的文化學業,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全面的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等方面,我們空有口號,缺少的是一種強烈的意識,更缺少一種制度的保障,教育的真正轉軌還有待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加倍努力。

新加坡的教育選擇既是一種民族化的選擇,又是一種世界性的選擇,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普遍性選擇,這種選擇無疑能激起我們教育工作管理者的思考和創新。

專 題 作 業

名詞出處:趙靜姣,一名在國內從事12年教學工作,原吉林長春市實驗國小的教師,自1999年到新加坡定居以後,一直從事華文教學工作,教過很多中國小。在她所作的《新、中兩國中國小教育發展、制度的比較》報告中,兩次提到了“專題作業”這一新名詞。

名詞描述:專題作業在中學及國小中均有,是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學的有關單位,學生蒐集材料、製作海報、集中展出,專人講解,老師點評。學生學習主要用電腦,兼以用紙。它已經成為新加坡中國小教學的主題,新加坡還經常舉辦全國性的學生“專題作業”的評比活動。

名詞解讀:“專題作業”與國內目前推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中推崇的“綜合實踐活動”及學科教學中的“綜合性作業”有相似之外。所不同的是,在新加坡每個學科都有專題作業,涉及的面很廣泛,而且已經成為中國小教學的主題。

聯想到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基礎教育階段,也早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實踐與探索,甚至在國小階段就有《試論二次大戰》這樣鴻篇巨作般的論文作業。新加坡十分注意吸納西方已開發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跟上世界教育的嶄新潮流,以此來推進本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因此新加坡學校借鑑了西方的經驗,並結合自身的特點,注意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合作精神。

新加坡學校的考試試題知識面廣,涉及範圍大,有時幾乎不考教材內容,需要學生有較為寬廣的閱讀面以及較強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創意能力等綜合能力。因此,“專題作業”這一形式能夠較好地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實踐、鍛鍊和發展的機會,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而目前我們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因為缺乏必要的綱要、教材、模式及評價等憑藉和依據,只憑著一種全新的理念以及課程表上的課時安排,在包括師資、指導等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上陣,致使許多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僅僅流於形式,有時甚至有名無實,到了難以為繼的尷尬境地,實在令人擔憂。而學科教學中的綜合性作業,也僅僅處在剛剛起步階段,沒有引起廣大教師的注意,更無從形成教學的主流。因此,新加坡學校“專題作業”的做法,應該值得我們深究及學習,否則,課程改革到頭來只能走入理念與實踐脫節的死胡同。

學校優秀模式

schoolexcellencemodel

名詞出處:在新加坡培訓期間,有幸聆聽了陳瑞才校長的兩場報告,其中他介紹的新加坡學校管理中的“學校優秀模式”(sem)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

名詞描述:“學校優秀模式”是學習優秀的管理經驗及新加坡的評估經驗而整合出來的,可評估學校的全面工作,學校亦可根據此對自己做內部的評估。sem是建立在七項基本的價值觀及原則上的,這些價值觀與原則考慮到學校成功的各種因素,把sem定義為“使學校獲得持續進步並創新的工具”。

學校優秀模式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評估領導者,著重評估三個方面,即人事管理,策略性計畫,以及資源的管理;第二部分,評估學校改進過程,這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過程,著重聽取學校的意見,員工的意見,社區的意見;第三部分評估學校主要成績表現,表現在學校的德智體美群等幾個方面。

名詞解讀:新加坡一向以嚴格的管理而著稱,其學校的管理當然也有獨特的一面,而現行的“學校優秀模式”則是評估學校管理的有效手段。此模式有著其獨到的價值觀,它把整個學校管理可看成是“人+系統=組織優秀”,“人的”含義豐富,即以學生為第一,教師為鑰匙,還包括有目標的領導;“系統”即學校的整個管理過程,包括學校系統的支持,與夥伴的合作,理性的管理;“組織優秀”即是學校及其部門組織持續的改進與創新。以上七個中心價值觀突出了至上的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教育過程都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學校要取得優秀的成績,取決於領導人的獻身及對這七項價值觀及原則的接受。他們之間的關係為:“人”是新概念、進步及創新的來源,要達到持恆的好成績就有賴於學校中的所有“人”。資源與動力系統使教育得到成果。學校的領導層如何管理這些資源,將決定學校取得教育成果的程度。

從這個模式的研究與探討中,可以給我們以下幾個印象深刻的啟示:一是,新加坡學校的教育理念真正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而決非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從新加坡教育部的四個核心辦學理念(雙語政策與多元社會,強調母語教育的重要性,因材施教與分流,教育政策因時制宜)可以看出,教育的全部理念均歸於“以人為本”。因而,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其過程中,包括對學校的評估均能注意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有理念的提出,有制度的保障,有教育的過程,“以人為本”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否則,口號只能永遠停留在口頭上、報告中或者宣傳牌上,只能成為教育的一個美麗的謊言。二是,在學校管理中,校長的作用更加凸現,因為學校要取得優秀的成績,取決於學校領導人即校長對模式中的價值觀及原則的接受,還取決於校長的獻身敬業精神。所以,新加坡的校長壓力更大,承擔著比我們國內校長更為沉重的負擔。雖然他們不用像我們國內校長一樣要化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用於辦學經費的籌集,但他們面臨的考試排名、學校管理、社會家長監督等方面的壓力也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他們的敬業精神更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三是,此模式既是學校一切管理工作的依據,同時也是上級對學校評估的依據,所以學校的管理更加全面,更加規範,更加有效。這樣的標準與我們國內現行的常規管理學校、省級實驗國小及各類先進的評估標準有類似之處。但我們國內的各項評比類別太多,區別太大,每一類評估都要按照其標準和要求做一套資料,做一次準備,學校常常疲於應付。如果有一套比較統一與集中的評估標準,可以使學校能夠集中精力、物力與財力,做好學校應該做好的事情,而不是象現在一樣,四處出擊,到處創建,浪費了許多寶貴的資源與時間,而真正的意義與效果卻並不理想。

sem,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新加坡教育融合著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更有著獨到的見地,值得我們去學習、考察及探究,而本人因學習時間短,觀察思考不夠,缺乏敏銳的分析比較,因此上述見解實在是掛一漏萬,甚至錯誤百出,敬請批評指正。

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教育新名詞解讀
新加坡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

----教育新名詞解讀

崑山市柏廬實驗國小 宋瑞龍

由崑山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組織的我市第一期教育事業管理(新加坡)培訓班,從5月15日開始到5月23日結束,歷時9天。培訓班先後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聽取關於新加坡國情、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6場專題報告,實地考察了4所學校,並與兩國的教師、校長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交流。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出國培訓和考察活動,感觸頗深,收穫良多。 

新加坡是一個花園城市,其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和諧共處的多元民族,乾淨整潔的街巷道路,快速便捷的交通狀況,遍布全國的綠樹鮮花以及普遍優秀的國民素質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作為一個建國歷史不長,地域面積不廣,資源能源貧乏的國家,經過短短几十年的奮鬥,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經濟高度發達和社會高度文明的國家。研究新加坡發展的奧秘,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新加坡的快速發展與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和發展教育息息相關。

作為東西方文明融合的典範,新加坡獨特的教育制度、先進的教育理念、嚴格的教育管理、大量的教育投入以及敏銳的改革意識,在聆聽報告、實地參觀、交流探討及考察體驗過程中,時時給我們以啟發。新加坡教育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深思和借鑑的地方,而新加坡教育有許多新的名詞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的興趣與注意,也激起了我的探究欲望。對這些名詞作深入的解讀,也許可以窺探到一些新加坡教育的成功元素,從而可以引發對我們基礎教育改革、對學校管理改善的一些思考,並予以學習和借鑑。

深廣活動

名詞出處:南洋女中是新加坡一所非常優秀的學校,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輝煌的辦學成果。在南洋女中,我第一次聽到了這樣一個學校教育中的新名詞----深廣活動。

名詞描述:為了擴大學習範圍,讓學生充分利用學習機會,每年11月間,南洋女中為所有的中三學生安排一系列的年終深廣活動,學生可根據興趣與能力,選擇她們想要參加的活動。中三年終深廣活動包括以下項目:海外浸濡學習計畫:學生可選擇到中國、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的頂尖學府浸濡學習;社區服務計畫:學生可選擇留在國內做社區報務,也可選擇到泰國清邁或海南島去進行社區服務,如建雞寮、教導鄉下孩子基本衛生常識等等;工作實習計畫:這個計畫讓學生在正式踏入社會之前,有機會嘗試工作的滋味,體驗和學校不一樣的生活;其它活動包括企業課程、高級生命科學課程、環境科學課程等等,體現了一種實實在在的職業和升學指導。

而在中一、中二,也安排了日常的深廣活動課程,包括中、英文口藝訓練課程,中、英文戲劇訓練課程,中華文化欣賞課程,跨學科專題作業舞蹈課程,青少年哲學,資訊科技課程,馬來語和馬來文化課程,思維訓練課程等。這些課程的開設既滿足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對學生而言又是一種選擇的導向。

名詞解讀:新加坡教育實行的是精英教育,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就實施分流,這樣的分流將伴隨著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應該說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家長,伴隨著不斷的分流,在考試及升學方面的壓力是巨大的,這與我們國內目前的教育狀況情形基本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可透過上述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深廣活動,我們卻驚異地發現:新加坡對學生的教育培養目標是全方位的,絕非是單一的學科教育。他們重視的是學生除學業以外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公民意識的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因而學生的素質及發展也是全面的,他們實施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象是素質教育。這可以從南洋女中的辦學宗旨中得到印證。南洋女中的辦學宗旨是:在於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成為一個品嘗兼優、堂堂正正的人。南中學生身心健康,有濃厚的藝術修養,掌握先進的資訊科技,富有創意,勇於創新,有團隊精神,是卓越的領袖人才。南中學生好學不倦,志在四方,心繫祖國,獻身社會。

為何面臨著巨大的考試及升學核壓力,新加坡還能如此重視並大力開展這樣的深廣活動呢?深入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為從新加坡的國情看,“以人取勝”意識特彆強,只有培養普遍優秀的人才才是國家迅速崛起並長盛不衰的關鍵。雖然新加坡實施的是精英教育,但絕不是培養只會讀書的書呆子,而是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新加坡教育。因認清了世界人才培養目標變化革新的趨勢。因而他們能夠正確妥善處理學業與活動的關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這正是我們應該思索和借鑑的。我特別關注的是繁重的學業考試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甚至是十分對立的矛盾,能將兩者較好地予以調和,我想是一種理念的作用,更是一種制度的制約。在南洋國小、南洋女中,我們都親身感受到了制度保障輔助課程、深廣活動蓬勃開展的強大作用,使兩者能夠艱難地予以融合。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當然素質會更全面、公民意識會更強烈、社會責任感更強,將來能更加適應新的形勢,成為優秀的國民。

深入、廣泛的深廣活動,令我們耳目一新,感觸良多。看看目前我們的教育狀況又是如何?與新加坡相同的是,我們一樣十分重視學生的文化學業,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全面的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等方面,我們空有口號,缺少的是一種強烈的意識,更缺少一種制度的保障,教育的真正轉軌還有待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加倍努力。

新加坡的教育選擇既是一種民族化的選擇,又是一種世界性的選擇,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普遍性選擇,這種選擇無疑能激起我們教育工作管理者的思考和創新。

專 題 作 業

名詞出處:趙靜姣,一名在國內從事12年教學工作,原吉林長春市實驗國小的教師,自1999年到新加坡定居以後,一直從事華文教學工作,教過很多中國小。在她所作的《新、中兩國中國小教育發展、制度的比較》報告中,兩次提到了“專題作業”這一新名詞。

名詞描述:專題作業在中學及國小中均有,是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學的有關單位,學生蒐集材料、製作海報、集中展出,專人講解,老師點評。學生學習主要用電腦,兼以用紙。它已經成為新加坡中國小教學的主題,新加坡還經常舉辦全國性的學生“專題作業”的評比活動。

名詞解讀:“專題作業”與國內目前推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中推崇的“綜合實踐活動”及學科教學中的“綜合性作業”有相似之外。所不同的是,在新加坡每個學科都有專題作業,涉及的面很廣泛,而且已經成為中國小教學的主題。

聯想到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基礎教育階段,也早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實踐與探索,甚至在國小階段就有《試論二次大戰》這樣鴻篇巨作般的論文作業。新加坡十分注意吸納西方已開發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跟上世界教育的嶄新潮流,以此來推進本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因此新加坡學校借鑑了西方的經驗,並結合自身的特點,注意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合作精神。

新加坡學校的考試試題知識面廣,涉及範圍大,有時幾乎不考教材內容,需要學生有較為寬廣的閱讀面以及較強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創意能力等綜合能力。因此,“專題作業”這一形式能夠較好地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實踐、鍛鍊和發展的機會,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而目前我們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因為缺乏必要的綱要、教材、模式及評價等憑藉和依據,只憑著一種全新的理念以及課程表上的課時安排,在包括師資、指導等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上陣,致使許多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僅僅流於形式,有時甚至有名無實,到了難以為繼的尷尬境地,實在令人擔憂。而學科教學中的綜合性作業,也僅僅處在剛剛起步階段,沒有引起廣大教師的注意,更無從形成教學的主流。因此,新加坡學校“專題作業”的做法,應該值得我們深究及學習,否則,課程改革到頭來只能走入理念與實踐脫節的死胡同。

學校優秀模式

SCHOOLEXCELLENCEMODEL

名詞出處:在新加坡培訓期間,有幸聆聽了陳瑞才校長的兩場報告,其中他介紹的新加坡學校管理中的“學校優秀模式”(SEM)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

名詞描述:“學校優秀模式”是學習優秀的管理經驗及新加坡的評估經驗而整合出來的,可評估學校的全面工作,學校亦可根據此對自己做內部的評估。SEM是建立在七項基本的價值觀及原則上的,這些價值觀與原則考慮到學校成功的各種因素,把SEM定義為“使學校獲得持續進步並創新的工具”。

學校優秀模式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評估領導者,著重評估三個方面,即人事管理,策略性計畫,以及資源的管理;第二部分,評估學校改進過程,這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過程,著重聽取學校的意見,員工的意見,社區的意見;第三部分評估學校主要成績表現,表現在學校的德智體美群等幾個方面。

名詞解讀:新加坡一向以嚴格的管理而著稱,其學校的管理當然也有獨特的一面,而現行的“學校優秀模式”則是評估學校管理的有效手段。此模式有著其獨到的價值觀,它把整個學校管理可看成是“人+系統=組織優秀”,“人的”含義豐富,即以學生為第一,教師為鑰匙,還包括有目標的領導;“系統”即學校的整個管理過程,包括學校系統的支持,與夥伴的合作,理性的管理;“組織優秀”即是學校及其部門組織持續的改進與創新。以上七個中心價值觀突出了至上的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教育過程都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學校要取得優秀的成績,取決於領導人的獻身及對這七項價值觀及原則的接受。他們之間的關係為:“人”是新概念、進步及創新的來源,要達到持恆的好成績就有賴於學校中的所有“人”。資源與動力系統使教育得到成果。學校的領導層如何管理這些資源,將決定學校取得教育成果的程度。

從這個模式的研究與探討中,可以給我們以下幾個印象深刻的啟示:一是,新加坡學校的教育理念真正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而決非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從新加坡教育部的四個核心辦學理念(雙語政策與多元社會,強調母語教育的重要性,因材施教與分流,教育政策因時制宜)可以看出,教育的全部理念均歸於“以人為本”。因而,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其過程中,包括對學校的評估均能注意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有理念的提出,有制度的保障,有教育的過程,“以人為本”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否則,口號只能永遠停留在口頭上、報告中或者宣傳牌上,只能成為教育的一個美麗的謊言。二是,在學校管理中,校長的作用更加凸現,因為學校要取得優秀的成績,取決於學校領導人即校長對模式中的價值觀及原則的接受,還取決於校長的獻身敬業精神。所以,新加坡的校長壓力更大,承擔著比我們國內校長更為沉重的負擔。雖然他們不用像我們國內校長一樣要化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用於辦學經費的籌集,但他們面臨的考試排名、學校管理、社會家長監督等方面的壓力也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他們的敬業精神更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三是,此模式既是學校一切管理工作的依據,同時也是上級對學校評估的依據,所以學校的管理更加全面,更加規範,更加有效。這樣的標準與我們國內現行的常規管理學校、省級實驗國小及各類先進的評估標準有類似之處。但我們國內的各項評比類別太多,區別太大,每一類評估都要按照其標準和要求做一套資料,做一次準備,學校常常疲於應付。如果有一套比較統一與集中的評估標準,可以使學校能夠集中精力、物力與財力,做好學校應該做好的事情,而不是象現在一樣,四處出擊,到處創建,浪費了許多寶貴的資源與時間,而真正的意義與效果卻並不理想。

SEM,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新加坡教育融合著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更有著獨到的見地,值得我們去學習、考察及探究,而本人因學習時間短,觀察思考不夠,缺乏敏銳的分析比較,因此上述見解實在是掛一漏萬,甚至錯誤百出,敬請批評指正。

崑山市柏廬實驗國小

宋瑞龍

6月

新加坡養老發展考察報告
新加坡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不論你在馬路上行走,還是乘坐公車,或在醫院就醫、超市購物、公園健身,你會發現我們周圍的耄耋老人越來越多。據了解,我國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己達1.43億,占總人口的11%;蘇州市60歲以上的老人也已達到106萬,占總人口的18%;這些數表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已經(提前)進入了老齡化時代。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傳統美德,孝敬老人、贍養老人,切實做好為老年人服務的工作,是各級政府非常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城區工作和社區建設的實踐者,這也是我時常關注社會、留心思考的一個課題。

今年五月,我有機會參加市委組織部組織的赴新加坡學習社區建設專題培訓班,九天時間雖然短暫,學習的課程和內容也比較多,通過上課聽講、專人介紹和實地考察,在參觀了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和建屋發展局、警察總署、惹蘭勿沙市鎮理事會、大巴窯鎮中心、芽籠綜合診療所、宏茂橋社區鄰里警署、小印度社區、飛躍家庭服務中心、怡安產業公司、東鄰社區民眾聯絡所等地之後,我對新加坡的基本國情、人文概況、政治經濟發展歷程、政府機構的設定與運作、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特別是通過多看、多聽、多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與新加坡在社區管理方面進行了對比,感到新加坡在養老服務和管理上有許多寶貴經驗和成功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新加坡養老發展的概況

新加坡共有420萬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20%。他們把老年人稱為樂齡人士(與我國相比,這個稱呼我們感到比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培養全民的家庭觀念,在輿論導向上不遺餘力地在向人民灌輸儒家思想——宣傳孝道,號召全社會關愛、孝敬老年人。每年的農曆新年,新加坡都要開展敬老運動,政府官員和議員以身作則,經常到社區和自己的選區慰問老年人,在全社會樹立尊重老人、關愛老人的風尚。

新加坡採取以下幾種辦法實現老有所養:

——居家養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營、終身的依靠和歸宿,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優秀道德傳統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養老政策時也傳承了這個美德,為了防止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現“空巢現象”,在購買組屋時制定了一個優惠政策,即對年輕人願意和父母親居住在一起或購買房屋與父母親居住較近的,經有關部門審核、批准後可一次性減少3萬新元,目的是鼓勵年輕人贍養父母、照顧老人。

——日托養老。對於無暇照顧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應的機構——“三合一家庭中心”,相當於我市的一些日間托老所。所不同的是這個照顧中心將托老所和託兒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即照顧了學齡前兒童、國小生,又兼顧到樂齡人士。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輕的夫婦將老人和幼兒一起送到這裡。老少集中管理,即順應了社會的發展需要、解決年輕人的後顧之憂,又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增進了人際交往與溝通,防止了“代溝”的出現。目前我國有些地區也有類似的嘗試。

——機構養老。與我國目前各類養老機構主辦的老年公寓一樣,也分為高、中、低等不同檔次的收費標準,這裡就不再展開細說。

此外,中國人常說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筆者認為它們是互相貫通、彼此難分的。百聞不如一見。通過考察參觀中的幾個事例,也讓我們親身體驗到新加坡的社區在這幾個方面獨樹一幟的魅力:

——老有所學。1978年新加坡首創了樂齡俱樂部。創辦這類樂齡俱樂部的主要宗旨是讓老年人感到:生命過了60歲,生活依然璀璨。樂齡俱樂部經常舉辦衛生保健講座、三代同堂舞蹈、集體晨運、生日派對、茶會、退休者座談會等。各類主題活動形式多樣、異彩紛呈,既讓老年人在這裡學到知識、陶冶情操,又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滿朝氣和樂趣。

——老有所樂。5月10日晚上七點多,我們考察團參觀了東鄰社區民眾聯絡所。這是新加坡一個高層次的社區,絡繹不絕來到社區活動的即有年長者,也有年輕人和少年兒童;既有醫生、博士,也有船長、工程師等社會各界人士。聯絡所是由幾幢高層建築圍成半園型的房屋組成,各類活動都有固定的區域,共有陶藝室、武術館、調酒室、健身室、練聲房、烹飪室、樂隊室、繪畫室等等,僅武術館的占地面積就比籃球場還要大。每個來社區活動的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在這裡找到知音。

我們來到300多平方米卡拉ok會場裡,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是這樣一幕場景:台上表演者放聲高歌,台下觀眾積極互動。參加活動的人群中絕大多數是華人,但也有不少馬來人和歐美人,老年人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當得知我們是來自中國蘇州的客人時,表演者立即為我們獻上一曲中國民歌。聯絡所活動的組織者還為我們精心準備了中文版的卡拉ok伴奏帶,熱情地邀請我們的團員與他們同唱一首歌。儘管我們的膚色不同、語言有差異,但是當一個和而不同、和睦共處的國際大家庭顯現在我們的面前時,竟然讓我們參觀團成員流連忘返了。

——老有所為。在東鄰社區民眾聯絡所里,我們看到不少老年人的身影:有的穿梭其間維持秩序、協助開展活動,有的教授知識,或做義工布置、整理活動器械。我們隨介紹者走進品酒室時,一位年過花甲的主持人正在給學員做調酒示範,桌子上擺放著許多酒杯和顏色不同的酒。當得知我們訪問團有一位成員當天正巧是生日,熱情地斟滿了紅葡萄酒,雖然彼此才剛剛認識,滿場黑眼睛、黃皮膚、同根同族的華人拍手齊唱、真誠地祝她生日快樂!並舉杯共同祝願中新兩國人民的友誼世代長存!那一份濃濃的異國社區氛圍感染了我們每一名團員,那情景至今還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里。

二、新加坡養老服務的啟示

新加坡,這個名如今對於我們蘇州人已經不再陌生。在蘇州工業園區學習、借鑑新加坡的十多年經驗里,從各種媒體報導、文章故事中,與朋友和同事閒聊的話語間,我對新加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而真正感性地了解、認識她,是這次零距離的親密接觸。置身於這個美麗、清潔的海濱國家,我深切地感到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語言、多元文化和諧共存,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發達與純樸等多種因素融匯相通,從而構成了新加坡良好的人文氛圍並具有獨特的魅力。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令世人矚目成績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還不斷加大社會事業各項建設和管理,更沒有忽視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保障。新加坡在養老方面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們許多啟迪。

啟示之一:進一步落實養老服務事業政策,盡力完善養老服務設施。

蘇州市政府已於XX年12月出台了《蘇州市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的意見》。這個意見從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的總體思路、扶持政策、相關機制和組織領導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對於服務方式多樣化提出了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大力發展家政照料、醫療保健、護理康復、精神慰藉等多種服務項目,實行有償、低償、志願服務,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服務需求。蘇州市到XX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養老為主體、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輔助,覆蓋全體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蘇州模式)。其中開設老年人常見病專科和家庭病床,覆蓋面達到全市老年人口的90%以上,老年人日間護理、康復床位達到5000張以上。各類養老機構床位總量達到全市老年人口的18‰以上,城區22‰以上,具備全護理、半護理服務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總量的30%以上。檔案還從發展養老服務事業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布局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些政策都為我市的養老服務提供了寬鬆的環境,關鍵是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儘快將這些養老政策落實到位,讓老年人從中得到實惠。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借鑑新加坡等國外的養老政策。比如:一是吸收新加坡在購買房屋上兼顧養老的優惠政策;二是學習新加坡的“倒按揭”(以房養老) 模式。即:60歲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給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機構,由公益性機構一次性或分期支付養老金,老人去世時產權由這個機構處分,“剩餘價值”(房價減去已支付的養老金總額)交給其繼承人。我們在制定本國的養老政策時,既要兼顧國情地學習借鑑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又要與時俱進地大膽探索。

啟示之二:進一步發展養老服務“朝陽產業”,做好社會養老服務工作。

養老產業不同於一般產業,它是一個帶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徵的領域。要想辦好養老機構,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還需要財政、稅務、金融、土地、工商、規劃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政策扶持。國務院辦公廳於今年2月轉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中特別指出,要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的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這表明我國的養老服務業已經徹底向社會資本開放。曾有“敢為天下先”的浙江人斥資1400萬元開辦了省內規模最大的民營養老院,經營了一段時間出現巨額虧損。當其向銀行融資時,卻得到“養老院是非贏利性社會福利機構,既不能作抵押,也不能貸款”的答覆,最終面臨關門窘境。如何開辦、扶持、經營好養老機構還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多方面的探索,讓經營者和受益者“雙贏”。

如何做好國際養老工作的對接,也是中國面臨養老服務的又一大課題。近日,從新加坡英文《海峽時報》的報導中獲悉,中國已經成為新加坡中產階級退休後選擇的定居地點之一。中國豐富的文化生活、快速發展經濟和較低的生活費用,都是新加坡人作出這項選擇的原因。據調查,願意選擇到中國過退休生活的新加坡人中,包括前銀行職員、商人、專業人員和公務員等。對新加坡的華族來說,他們選擇中國作為“退休天堂”還有其它原因,包括:對中國比較有親切感;由於外表一樣,通曉華語,有共同語言,容易融入當地社會;中國不像歐洲或其它西方國家那樣,他們不會受到種族歧視。其實,不論是新加坡、台灣等東南亞一帶的華人華僑,還是居住在歐美的外國人,他們都很嚮往古老的東方文化,喜愛“人間天堂”——蘇州。蘇州憑藉著緊鄰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地理優勢、經濟的快速發展、良好的招商環境、廉價的勞動力市場、25XX年的吳文化歷史,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一片熱土,居住、學習的第二故鄉。做好服務外國人這篇養老大文章,讓海外華僑感受到“少小離家老大還”、遊子回鄉的親情和落葉歸根的鄉情,也是蘇州各類養老機構需要考慮和實踐的重要工作。

啟示之三:進一步加大傳統倫理道德宣傳,形成重視養老良好風尚。

新加坡老年人有困難解決的途徑分別是:先子女、後兄弟姐妹、再社會團體協助解決,家庭里實在有困難解決不了的,經調查核實,才由政府承擔。在中國,雖然各級政府沒有明文規定家庭的“內部事務”,但隨著老年人的增多,老年人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老年人的問題解決好了,社會就安定,家庭就和睦。在現階段和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無論是國情還是經濟、觀念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的城市老人絕大多數還是會選擇居家養老。下世紀,許多獨生子女家庭更要面臨“四二一家庭”的養老嚴峻挑戰。1996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老年法》)的正式出台,是時代的產物,對落實、鞏固家庭養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實踐證明,僅僅依靠《老年法》來維繫家庭養老有時也難以奏效。也常在各類新聞媒體上看到子女不盡贍養義務或“空巢”老人雙雙病死在家中的負面報導。社會輿論在呼喚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呼喚傳統倫理道德——孝道的回歸。實現家庭養老,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條件是需要傳統的孝道觀來維護。

改革開放給中國注入了空前的生機與活力,也給就業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現代生活的節奏加快,社會流動性增強,直接影響了子女對父母行孝。現在大部分城市的老年人都有退休金,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他們最期盼和渴望的是子女在精神上的慰藉。深受大家喜愛的歌曲《常回家看看》,用樸實的語言告訴年輕人:平日的電話問候,節假日的探望,看病住院的關懷,生日的溫馨祝福,都會給父母帶來安慰和溫情。關愛生命,注重生命質量,讓老年人在有生之年享受真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孝道。

金相鄰、銀親眷。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互幫、互助——和有困難的老人“結對子”。在子女不能和老年人居住、不便及時照顧老年人的情況下,鄰居、同事、朋友要伸出援助的雙手,給予身邊的老年人適當的關心和有效幫助。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也要大力宣傳養老的重要意義和先進典型事例,通過輿論宣傳、社區教育等多種形式,廣泛動員全社會重視養老問題,增強責任和義務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動員社區全體居民,共同為構建和諧社會盡心、盡力。

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
南京市檢察幹部培訓團赴新加坡、香港培訓考察報告
第75期領導幹部經濟管理研究班赴新加坡學習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