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考察報告範文3篇

牧業考察團赴歐洲四國考察報告

10月18日至11月6日,由自治區專家顧問團辦公室組織,以自治區專家顧問、新疆農業大學校長雒秋江為團長,自治區專家顧問、新疆農業大學教授哈米提·哈凱莫夫、新疆畜牧科學院院長李耿民、阿克蘇地區山羊研究中心研究員師伯樂、自治區畜牧廳飼料工業辦公室主任聶新、自治區專家顧問團辦公室副研究員李克儉為成員的自治區專家顧問團畜牧業考察團對荷蘭、法國、德國、義大利四國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考察。考察中實地訪問了畜牧養殖場、畜牧研究中心、肉類聯合加工廠、皮革加工廠等地,獲取了不少有益的經驗,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一、歐洲四國考察見聞,歐洲畜牧業較發達(指歐盟十五國),多數國家畜牧業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土地總面積324,269千公頃,農業用地面積140,627千公頃,耕地73,499千公頃,永久性草場56,006千公頃(草場面積約合8.4億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7.27%。歐盟十五國人口3.77億人,農業人口1565萬人,占總人口的4.15%。存欄牛8141.5萬頭,生產牛肉745.5萬噸,平均胴體重281.3公斤,產牛奶17121.2萬噸,平均單產5904.7公斤;存欄羊11884.2萬頭,生產羊肉103.4萬噸,平均胴體重14.1公斤;存欄豬12182.5萬頭,生產豬肉1754.3萬噸,平均胴體重86.7公斤。此行專家顧問團考察團主要考察了荷蘭、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四國畜牧業發展情況。

(一)荷蘭王國地處北歐窪地,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3米,土地有限,僅41864平方公里,其中有一半低于海平面。人口155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其中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僅占全國總勞動力的4.9%,但農業勞動者生產的農產品可供養3000萬人,一個農業勞動者生產的產品可養活80個人。荷蘭農業生產主要是畜牧業、花卉業和種植業,三業的比重分別為55.1 %、34.7 %和10.2 %,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高達84.37 %,成為荷蘭國民經濟中的主導產業。荷蘭畜產品以出口為主,其出口量占生產總量的65 %,出口額約占總出口額的20 %。在荷蘭畜牧業生產中,75%為奶牛業,畜牧業以家庭牧場為經營單位,每個牧場平均經營35-40公頃土地,養奶牛100頭左右,牛存欄405萬頭,牛奶總產量為1075.5萬噸,人均占有698.88公斤。

在荷蘭,考察團參觀了阿姆斯特丹WAIBOERHOEVE(來以斯塔)公司畜牧研究所試驗農場,並同該所研究人員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該所針對荷蘭近年來人工成本高於奶產品三倍的市場變化,在重點研究內容上,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通過不同飼養方式的對比研究,採用高效飼料定量配給法和地上塑膠打捆拉伸膜青貯等技術,使畜牧業由粗放型飼養生產轉向現代畜牧業生產的理論與實踐,給考察團專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荷蘭,像這樣的研究所試驗農場共有9個。在管理體制上,主要靠商業企業和農民資助,研究成果則通過開辦講座、培訓等向農民有償諮詢,同時規定每年9月30日向社會開放。

(二)法國畜牧業在農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養牛業是法國畜牧業的主體,不僅家畜品種多,而且生產水平高,法國牛存欄頭數為多萬隻、羊1000萬隻,而且品種多、質量高。法國畜牧業種草養畜的先進技術、科學化的管理經驗、商品化的市場經濟調控、家庭牧場的經營方式、產業化的運作模式、快速的信息系統、知識更新的專業培訓、社會化的服務體系、持證上崗條件保證等許多方面都體現了世界畜牧業發展的前沿水平。

考察團參觀了法國農業部國家牧場培育和飼養的夏洛來、利木贊肉牛,蒙貝利亞乳肉兼用牛、蘭布蘭羊、夏洛來肉羊、薩能奶山羊等世界著名品種。肉牛體重公牛一般在1000-1300公斤,母牛一般在600-700公斤,平均日增重1200克以上,奶牛產奶量一般在8000公斤以上。這些品種不僅對法國的畜牧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全世界的養牛業、養羊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法國在堅持良種登記、建立國家登記檔案,種子公母牛選種選配製度,形成一整套良種繁育體系及質量監督檢測體系方面積累的技術與管理經驗,對發展新疆畜牧業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另外,法國人工草場面積大,質量好,草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3,並已建成永久性高產改良人工草場。與此相配套的是合理的載畜量,這樣既保證了牛羊有足夠的飼草滿足營養需要,又使草地得到保護、生息和繁衍。這一做法對我們具有同樣的借鑑作用。

法國除具有良好人工草地之外,還同步發展牛羊飼料工業。青乾草曬制、地窖青貯和地上塑膠打捆青貯,保證了牛羊越冬的飼草飼料。補充飼料則根據不同生產條件、不同年齡、不同體重和生產目的相配合,加工成顆粒飼料供給飼養農戶,農戶經常邀請畜牧技術推廣站的推廣專家對飼料配方進行調查,並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另外,飼料礦物質舔塊是牛羊微量元素的有效補充,舔塊放在飼槽旁邊,牛羊可隨時獲得微量元素的有效供給。

(三)德國畜牧業十分發達,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60%以上,全國農業可利用面積達1716.2萬公頃,其中可耕地1167.6萬公頃,放牧草場454.5萬公頃,占26.5%。德國對發展農牧業十分重視。全國農戶不到60萬戶,而農戶年投資總額約為300億馬克,年營業額700億馬克,其中400億為飼養業,300億為種植業。全國有62萬人口從事農牧業生產,僅占全國就業人口的2%,83%的農產品自給自足。畜牧業主要以奶牛、肉牛和豬為主,生產水平高。<BR>&nbsp;&nbsp;&nbsp;&nbsp;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實行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已成功的走出了一條良性循環和農業持續發展的道路。據介紹,德國的各種飼料作物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地占農業用地面積的50-70%,種植業為畜牧業生產了80%以上的穀物飼料,特別是玉米種植為德國畜牧業提供了大量的飼料,1986--1990年,原聯邦德國玉米收穫面積從18.7萬公頃增加到22.8萬公頃,東西德統一後,1991-1998年則從28.3萬公頃增加到34.1萬公頃,八年間面積增加了20.5%。同時,德國在畜牧業生產中十分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養牛的牛糞均採用化糞池堆積、塑膠薄膜掩蓋發酵處理,然後用糞罐車運往草地進行噴灑,這樣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又肥沃了牧草地,我們在多天的考察旅行途中,見到了許多牧場及牛群羊群,卻未見一起亂堆糞便的現象,可見他們的環境意識很強。德國畜牧業生產的另一個特點是生產水平高。,德國的牛肉生產屠宰頭數為435.3萬頭,居世界第9位;每頭胴體重321公斤,世界排名第3位;總產1460萬噸,居第8位。豬肉生產屠宰頭數4399.2萬頭,排名第3位;每頭胴體重92.5公斤,世界排名第12位;總產407萬噸,居第3位。

考察團在德國重點參觀了慕尼黑市肉聯廠。這是一家建廠已100多年、市政府下屬的非盈利性企業,每年屠宰牛8000頭,每周屠宰豬5000頭。其經營模式是:肉聯廠提供場地、設備和衛生檢疫等服務,屠宰加工則由肉類經銷商完成,政府對肉聯廠給予補貼,肉聯廠上交政府16%商業稅,肉類經銷商上交政府7%增值稅,每個經銷商都有自己的肉品品牌。肉聯廠通過動物宰前保護手段的改進和宰後的肉品檢測(肉品含水量、細菌指標、抗生素含量)提高了肉品的衛生質量,特別是疫病防治從飼養源頭進行跟蹤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證了社會大眾的食肉安全,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

(四)義大利領土面積的23%為平原地帶,35%為山地,42%為丘陵地帶,最大的平原是位於義大利北部地區的波河平原,森林覆蓋面積大約為21.1%,總計64,000平方公里。義大利以原材料加工為主,中小企業在其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98%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義大利的企業顯示出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產品出口比例大等特點。義大利皮革鞣製加工技術世界領先,皮革製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考察組參觀了威尼斯標洛喬萬尼區一家年加工600萬平方尺手套皮革的私營皮革廠,主要了解了生產設備、工藝流程,以及廠家進口新疆產原皮的數量、質量要求和合作意向。

二、思考和建議、歐洲畜牧業發展的前沿水平,對發揮我區畜牧業區位優勢,做大、做強牛羊特色產業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從考察的情況看,感受最深的一點是,與歐洲畜牧業相比,我區現代畜牧業還處在剛剛起步階段,在草地改良、良種繁育、飼養管理、產品深加工、環境與生態保護、畜牧業基礎設施、產業化經營和科技開發等方面都有較大差距。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借鑑國外成功經驗,扎紮實實做好基礎工作,使我區畜牧業早日成為面向國內、國際市場的畜牧業。 (一) 草地“精養細改”是草地經營的基本原則我們在歐洲大陸行程5000多公里,儘管已進入深秋,但到處綠草如茵,森林染翠,紅、黃、青、綠,色彩萬千。四處望去,森林中有草場,草場中有森林,幾乎見不到一處裸露的地表,見不到退化的草場和被砍的樹木,只要有草場就有圍欄,見不到自然放牧和牛羊亂跑的情景。歐洲多數地方降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土地肥沃,為牧草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人工草場和改良草場都充分運用了圍欄、灌溉、施肥、補播、除莠、鬆土等措施,建立起了穩定,優質、高產的飼草料生產基地;生產過程中也充分利用了機械化牧草生產加工手段,包括牧草的播種、收割、撿拾、打捆、青貯、粉碎等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冷季飼草的貯備多數採用了塑膠拉伸膜捆包和青貯技術;嚴格的執行劃區輪牧制。法國有永久草地1.9億畝,人工栽培和輪作草地9000多萬畝,總計2.8億畝,人均5畝。天然草地經過精心養護和改良,平均畝產180公斤乾物質,人工草地每畝乾草達285公斤,每百畝草地畜產品產量達牛羊肉1100公斤,奶1.7萬公斤,污毛12公斤,折合近4000個畜產品單位(每個畜產品單位相當於1公斤胴體肉類)。

目前,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正不斷向縱深邁進,國家對我區天然草地的保護和改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我們要從實際出發,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搞好我區天然草地的保護和改良。我們認為,保護和改良草地的具體技術措施,我區科技部門和推廣工作者已基本掌握,我們在草地保護和改良上達不到國外已開發國家的水平,除投入不足外,關鍵是思想觀念問題。長期以來,我們以“粗放”的觀念對待天然草地,對天然草場的改良還僅停留在圍欄上,其它改良和保護措施運用較少;生產者還沒有把“耕作”觀念引入草地經營,任由草地自然生長的觀念仍占據主要地位。據考察團在歐洲的觀察,除了國家設立的自然景觀保護區外,歐洲畜牧業生產所用草地已不能稱之為“天然草地”,因為自然的原生草地在畜牧業生產中已很難見到,生產中利用的基本上是經過人工改良的草場,多用三葉草和禾本科草進行改良。在操作上廣泛運用了土施肥、劃區輪牧技術,同時根據草地的營養需要,先用家畜糞便還給草地養份,不足部分再追施化肥,由此獲得草地的休養生息和優質高產,同時保持了草地的營養平衡,僅以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草地施肥量為例,就足以說明歐洲對草地精心養護的程度,而這又是歐洲草地經營的基本原則之一。

與此相對照,我區的差距還很大。我們應在草地經營中樹立“耕作”觀,要象對待農作物一樣對待牧草,把圍欄、灌溉、施肥、補播、除莠、鬆土、機割、機收、打捆、青貯作為草地生產經營的必要手段,從根本上提高我區的草地生產經營水平。

(二)效益為中心是畜牧業生產的核心,

考察團在參觀荷蘭阿斯特丹WAIBOERHOEVEC(來以斯塔)公司畜牧研究所試驗牧場時感受頗深。該牧場設定了三種奶牛飼養模式。第一種是機械化模式:棚圈等設施是歐洲最好水平,全部生產實現了機械化,擠奶等生產過程基本上是電腦控制,僅使用少量工人;第二種是人工模式:棚圈等設施較為簡單,生產基本上是人工完成,擠奶等設備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第三種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半機械、半人工模式。三種模式不變的是奶牛的品種和營養水平。該研究所對三種模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向考察團介紹情況的###研究員指出,畜牧業生產所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而不是設施最先進、或是完全採用了機械化,關鍵是在保證產品質量標準的前提下,尋找成本最低、利潤最大化的生產模式。要根據生產者的不同情況,資金、土地、飼草料條件以及市場中各種資源的價格等來選擇生產模式。這同我們常說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有著相同之處。

考察團從這一事例中深受啟發,已開發國家對畜牧業效益問題的研究,比我們深入細緻,他們對各種生產模式的深入研究,對分類指導各種水平的生產活動有很大的幫助。他們並不是一味追求完全機械化,自動化或是設施水平的先進性,一切的關鍵是能否獲得最大效益,這是畜牧業生產的根本。自治區黨委王樂泉書記在今年8月在昌吉召開的畜牧業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發展畜牧業效益是核心”的觀念,考察團通過歐洲之行,對此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並認為在我區畜牧業的發展中必須堅決貫徹“效益為核心”的觀念,切實讓畜牧業在農牧民增收致富中發揮作用。

(三)優良品種是畜牧業生產的基礎,歐洲的各類家畜已全部實現了良種化,有一整套嚴格完整的育種體系,並通過立法保證育種工作和畜牧業的順利發展。歐洲畜牧業生產多數是以家庭生產經營形式進行的,為了促進生產的發展,農民成立了許多專門從事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生產者聯合會,在育種上多是成立家畜育種者協會。育種協會組織主要開展下述一些活動:按政府法規依據協會規定進行家畜的系譜登記,在種畜交易時提供系譜證明,編制種畜登記本;負責優良種畜的購買和保存,負責會員種畜飼養的飼料、飼養,防疫等諮詢;動員會員進行種畜生產性能測定,評價測定的結果,組織會員參加種畜交易,拍賣等活動。協會雖是民間組織,但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協會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種畜交易會拍賣提成,另按會員種畜頭數交納會費。育種協會等組織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嚴格科學的選育制度,保證了歐洲家畜的全面良種化。

歐洲家畜全面良種化主要是依靠民間組織,通過市場手段來實現的,政府只是在其中扮演了指導者的作用,並不實際參與具體事務。相比之下,我區家畜品種改良目前還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門的事業單位來進行的,民間組織和企業的參與剛剛起步,規模很小,且缺少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認為,我區家畜品種改良必須適應市場化、民間化這個大趨勢。在操作上,要從改革現有與品種改良有關的事業單位、國有種畜場出發,把他們有步驟、分階段地推入市場。同時,要積極支持鼓勵民間資本企業、家庭經營者參與家畜品種改良,並適時成立全疆性的民間育種協會組織,協調育種改良活動,走家畜良種化“大家辦”的路子。

(四)標準化是市場準入的必備條件, 考察團參加巴黎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和沿途參觀大型超市過程中,對什麼是標準化生產有了一些生動的了解。標準化生產是發達農牧業的重要特點之一,在歐洲畜牧業的各環節,無一例外地都是在按各類標準生產的,沒有標準的產品不能在市場上出售。在巴黎農業食品博覽會上展出的畜產品,每一種都有標籤,標籤上都註明了所執行的標準;對歐洲幾家超市的觀察,各種肉類品質感觀十分接近,分不出差異。更有甚者,其出售的土豆、西紅柿等蔬菜是按個賣的,土豆的形狀、大小、重量直觀地看上去也很一致,幾乎分不出大小、輕重,歐洲農畜產品標準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問題,近一二年在我區才開始被提及,但遠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區畜產品要進入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必須在標準化上狠下功夫,做好基礎性工作。我們首先要在我區推行與國際接軌的市場準入標準,如畜產品質量標準、衛生標準、防疫標準等等。要借鑑上海、北京等地的做法,先從普及農業部制定的無公害畜產品標準入手,用10年的時間,基本實現我區畜牧業標準化生產。當前,畜牧業生產標準化工作處在起步階段,政府必須給予大力支持和引導。要在畜牧技術人員中普及標準化知識,使他們中有一批人專門從事標準化工作。科研院所、農業院校也應積極開展標準化研究,並使成果儘快走入生產領域。

自治區專家顧問團畜牧業考察團

歐洲創意經濟考察報告範文
歐洲考察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在上世紀90年代,當北歐創意經濟蓬勃發展,誕生了諸如諾基亞、宜家、iitala和b&o等帶有創意經濟特質的品牌時,我們仍然對創意經濟如何緣起一無所知。當我有幸踏入歐洲,來到那些曾經只出現在夢境裡的城市,經歷之後,腦中一直翻騰著這些日子裡經歷的北歐、西歐文明記憶以及無所不在的創意經濟因子。

“旅行,造就了人。”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其《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開篇即如此寫下。“這么說來,我的人生也可算是一段旅程吧。在沒有接受專門教育的狀況下而志向建築這件事情,就如同獨自在緊張與不安下迷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里一樣。……往往在孤獨與不安,一個人在都市裡彷徨的時候,那樣的感覺變更明顯而具體地流露出來。”今年十月,當我有幸踏入歐洲,來到那些曾經只出現在夢魘里的城市: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漢堡、哥本哈根、赫爾辛基等西歐、北歐都會,獨自走在那些陌生的街道,看著那些在變幻光線下依然如我的建築,搜尋著腦海的記憶找尋我需要的創意經濟因子,這時候,如同安藤君那種彷徨感竟同樣泛起。

在verner

panton的“幻想景象”面前,在iitala和menu的精品王國面前,在stedelijk博物館的“up

to

now”展覽面前,作為一個來自東方默默無名的傳媒青年,對如此豐盛的創意經濟歐洲行,不免彷徨。(以下文由本人旅行日記整理)

無時差旅行

密碼:097,這是我行李箱的密碼,對應的正是香港。

我從香港赤臘角機場搭乘芬蘭航空公司的航班起行,結束了15天的緊密行程後,終於從終點回到始點,香港。

從香港時間到香港時間,一次無時差的出行,從撥慢五個小時(赫爾辛基)到繼續撥慢一個小時(斯德哥爾摩)到歐洲冬季時間(winter

time)再撥慢一個小時,然後回到香港撥快七個小時,5+1+1-7=0,無時差。

但我卻在清晨時分嘗到了時差的味道,躺在香港九龍的酒店房間裡,隱約聽到晨早香港的“早班車”聲音,腦子中翻騰的卻是過去15天裡經歷的北歐、西歐文明記憶碎片以及無所不在的創意經濟因子。

芬蘭,無論是赫爾辛基的諾基亞總部還是石室教堂呈現的現代派通訊、建築革命,一個指向人類溝通科技的追求,一個指向人與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瑞典,無論是斯德哥爾摩的古建築風格維繫和沉船的追憶,指向他們對瑞典王國傳統的執意維繫,還是瑞典人對自身生活質素的高度關注力造就他們擁有ikea和absolut

vodka,都在指向他們的品質觀;

挪威,無論是維京人的海島船還是gustav

vigeland雕塑公園呈現的生命文明,一個指向古時的資源掙扎,一個指向現代生命的再思考;

丹麥,無論是設計大師verner

panton的創想空間還是丹麥啤酒超級品牌嘉士伯,一個指向生活空間的創造力,一個指向釀造科技文明的追求;

哥本哈根到漢堡的“歐洲之星”列車上,無論是丹麥的超級跨海大橋還是見證德國工業實力的漢堡港,一個指向對自然的征服力,一個指向對工商業的征服力;

荷蘭,無論是stedelijk博物館的up

to

now理念的追求與呈現,還是阿姆斯特丹對自由開放的驚訝程度,一個指向革新精神,一個指向寬容理念;

比利時,無論是原子球塔所對應的1958年的比利時力量還是“歐洲大客廳”展示的老比利時王國的氣派,還是如今建立於此的歐盟總部,無不呈現著這個歐洲心臟的容納力。

法國,無論是浩大的巴黎延續至今的老都市文明沉澱,羅浮宮搜羅的世界文明精髓,凡爾賽宮體現的西方王宮建築呈現的皇家生活享受,蓬皮杜中心體現的建築反芻,更是顯示近三百年西方文明之發達的最佳典範城市。

讓我難免的,也許正是這些,三百年來西方文明精華在我腦中灌輸過多讓人一時難以再短短的時間差中適應過來。

這樣一國接一國,15天遊歷8個國家,十數個城市,近乎一天換一個酒店(而且風格各異),從飛機到火車到客車到輪渡,見到的熱氣球、直升機、噴氣式飛機、馬車、騎兵,看過的風、雪、雨、彩虹和流星,聽到的各種語言:芬蘭語、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德語、荷蘭語、比利時語、法語,看各種風格的王宮、市政廳、教堂……這樣的旅程,在經歷之前顯然讓人興奮,在經歷之後,卻在興奮之外,又會讓我感到驚恐。

我正是在這樣的驚恐中結束這次旅行,在面對如此眾多的文明成果和創造力使然的新成就,對其源起、發展和新興,可能沒有一個人能完全了如指掌。正是這種不了解,讓我感到驚恐和彷徨。

歐洲西方三百年間創造的文明成果,也許亦值得每箇中國人感到心寒,我們再也無任何理由堅持我們的“地大物博”論,我們再近百年間又完成了多少樣值得向世界推薦的文明碩果?如果這些已經是歷史問題,而如果收窄時間定義,在上世紀90年代,當北歐、西歐創意經濟蓬勃發展,誕生了諸如諾基亞、宜家、

iittala和h&m等創意經濟品牌時,我們依然對創意經濟一無所知。

“事情正在發生,但你茫然無知,不是嗎,瓊斯先生?”美國民謠傳奇歌手bob

dylan的歌詞正好用於此處。

第一站

芬蘭,赫爾辛基,不必開口

晨早,在冷杉枝椏和蔚藍海光環抱的赫爾辛基郊外,微微的藍色籠罩下,郊區道路中,路上沒有行人,全部是統一亮著車燈的車。我們途徑赫爾辛基理工大學校區,於是便進入了功能主義大師alvar

aalto的世界。建築師讓這家芬蘭最重要的學府像大型社區一樣散落於郊區道上,功能組塊明晰非常,建築群體沿著低矮的延伸,自然融入整個坡地及芬蘭灣,主建築外立面的構造原料是黑色花崗岩與紅磚,屋頂則用銅。這只是alvar

aalto的一個建築作品,他的設計領域還包括:家具、眼鏡、家居用品、珠寶和其他相關藝術門類,在我購得的由thneues出版公司出版的《alvar

aalto》(為建築大師系列叢書,另外還包括koolhaas和renzo

piano等)書中有這樣評價:“無論他在設計房子還是城鎮規劃,他總是努力去達到藝術力的協調,方法便是一種信仰,其中包括人與環境。”

這句話可以引述為“以人為本”,竟與芬蘭通訊巨子諾基亞的要義相融通。“科技以人為本”可謂是芬蘭人影響中國最深刻的一句話,而在中國早已遍布城鄉的

“芬蘭浴”則大概是中國人對芬蘭這個國度最耳熟能詳的符號(熟悉到以至於有中國人已經把芬蘭浴理解為,“芬芳與蘭花洗浴”之簡寫)。事實上,在芬蘭人心目中,最高的人生目標無非就是:夏天的湖畔別墅與冬天“三溫暖”的芬蘭浴,他們仍然鍾愛原木家居,他們亦鍾愛iittala的玻璃製品,均是簡約享受主義。抵達芬蘭前聽到了這么一個經典笑話,兩個芬蘭人相約到酒吧喝酒,但一直都不說話,兩個小時後,其中一位終於開口道出兩個:“乾杯”,另外一位回答:

“我們到底是來喝酒還是聊天?”這個笑話如此流傳,主要是針對芬蘭人安靜不愛言談的性格而言,更有人這樣玩笑“芬蘭語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因為根本不必開口。”

也許你會感覺奇怪,他們不愛說話,但他們有全球最大的手機通信製造商,他們制定了通行全球的gsm移動通信網路,除了是先天的地理人際關係遙遠備感需要移動通信設備之外,更有其後天努力使然。總會有人稱讚諾基亞總部大樓的設計,儘管我們經過的時候,僅僅能看到在十樓處毫不顯眼地掛著的“nokia”藍色樣,但因其全玻璃的剔透空間與環保型設計,空間中布置的藝術品,以世界各地都市命名的會議室以及散播著咖啡味道的自由氣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軟體、硬體設計高手,研發部門是諾基亞的大頭,人數占職工總數的40%。他們都是創造力活躍分子,正如《創意新貴(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書中描述的那樣:“創意人不會只在有工作的地方聚集,他們聚集在創意的中心,或他們喜歡生活的地方”所言,樂於聚集於此。這同時也顯示了“安靜”芬蘭人的組織能力。也許正是因為不必開口,所以諾基亞在赫爾辛基新建的大樓隔著馬路竟正對著一大片墓園,這點請你千萬不要驚訝。我力圖把芬蘭人在創意經濟上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與其民族性格及人際關係形態結合起來,並非牽強。內心的安靜讓他們更容易陷入專心的思索——儘管有報導稱,芬蘭人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創意新貴》書中言,“創意工作是如此的容易讓人廢寢忘食,無法與人建立緊密聯繫……他們很少有親密的朋友,也往往沒有配偶或小孩。”

芬蘭人口僅520萬人,人力資源相當珍貴,在政府免費教育政策推動下,在占gdp的3.6%的研發基金投入下,在高福利高稅收的社會,芬蘭國民自然熱衷於選擇更具挑戰性和富有創造力的工作。

下一站

瑞典,斯德哥爾摩,absolut

提起芬蘭的同時,總會提起瑞典,不僅後者曾控制了芬蘭國土,直到如今,兩個國家仍然在“較勁”。瑞典人說,你們坐的是瑞典的車,芬蘭人則會說你們坐的是芬蘭的船。而我們正是坐船離開芬蘭,越過波羅的海,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乘坐的是維京航線(viking

line),夜晚7點啟航,第二天早上5點到達目的地,正好可以一宿。由於兩國之間隔海而望,陸路交通較為不便,海上航線成為兩國國民周末度假、商務往來中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而船上開設的“免稅商場”,便像我們的超市般方便乘客、家庭周末購物。我也正好可以觀察他們的消費習慣,absolut

vodka等酒類占據著重要位置,而上文提及的芬蘭iittala、hackman和瑞典david

design等家居品牌的一些暢銷產品都能找得到。針對小朋友,則有印有北歐卡通人物muumi的各式產品。一夜+直達+免稅購物+娛樂,便是“維京航線”的創新經濟模式,這種經驗或許值得我們借鑑,在渤海(大連-青島)、台灣海峽(台北-廈門)或許都可以嘗試。

作為北歐傳統強國的瑞典王國,酒牌absolut

vodka、家居牌子ikea和服裝牌子h&m等則是他們在創新經濟模式下的超級品牌,另外更有volvo(富豪)、愛立信等在中國普通都如雷貫耳的牌子,都顯示出瑞典人的強權傳統。

他們在維繫這種感覺,在斯德哥爾摩,14個島嶼構成的中世紀樣貌古城,直至今天,此處市民仍然反感把現代建築建造在市區。

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入口處,我看到了das

dala木馬的一個雕塑品,這是我來瑞典之前就知道的一個“瑞典符號”。緣何有名?據說是在瑞典人移民美國潮中,仍然心繫故鄉的瑞典人擔心孩子不曉祖國的文化風情,便都會雕刻一個木馬給小孩當玩具,同時睹物思國。這種傳統的力量強大到以至於,看到誰家裡有這種手工雕刻的紅底花紋圖案的木馬,就必定可以判斷是瑞典移民。木馬的原型,在市政廳內部亦能找到,一幅反映瑞典軍人遠征歐洲大陸的壁畫上,馬的造型儼然就是das

dala.直至如今,瑞典木馬是斯德哥爾摩旅遊產品中最常見的符號:明信片、餐布、圍裙甚至收錄瑞典音樂的cd封套,都能找到。

瑞典人的傳統還有對家庭的重視。瑞典家居品牌數不勝數,簡直就是創意經濟中一個主線:生活百貨的發源地,難怪會最終誕生ikea這樣的家居國際連鎖超級企業。我在斯德哥爾摩夜晚9時一次乘搭的士的經歷,司機饒有興趣地聽著電台,一打聽,不是中國電台的情感節目(或讓人心煩的醫療節目),而是living

節目,主持人和聽眾大談生活起居瑣事。

我個人最佩服瑞典人的是他們的恆心與熱情,vasa沉船博物館便是一個明證,只有他們可以積數十年之功完成一件多達10萬件配件的“世上最大的積木”,把沉于海底經年的vasa號整體修復,並建成一個龐大的博物館,毅力驚人。想起他們為紀念“海上絲綢之路”而進行的“歌德堡1號”計畫同樣如是,應當是下一個了不起的恆心成就。而這種性格正是創意人追求“金錢買不到熱情”的彰顯。

有時想,辦了這么久仍然興趣盎然的諾貝爾獎和一直把瓶子遊戲堅持下去的absolut

vodka亦都是佐證。

下一站

挪威,奧斯陸,生命與新生

相比較芬蘭的勃興和瑞典的底蘊,挪威人在應對創意經濟浪潮前似乎欠缺足夠的熱情——儘管他們有可以像村上春樹般生活的“挪威的森林”和偉大的海鮮和壽司食品全歐洲最優質的“三文魚”。

我對挪威直接而模糊的印象是:這真的是一個注重生命的國度,他們控制菸草和全國無賭場,他們平均年齡:男79歲女85歲,但這些並不表示他們只是溫存

——他們勇猛無畏,他們曾經有世界最兇猛的維京海盜,他們也有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海上科學探險kon-tiki號的事跡,無論是海盜還是科學家,無不反映出他們對生命的頑強渴求。而直到他們死去,他們(有錢人)會以海盜船作為墓冠,實在是一種對大自然繼續抗爭的心理暗示。

所有對生命的推崇,聚焦到一點,可以從他們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雕塑公園——gustav

vigeland可以看出。雕塑大師gustav的雕塑品正是與生命緊密相關,以一個公園數百件雕塑品反映生命的主題,確是可貴。讓人不慎感慨的是,

gustav公元的選址,正好與其背後的一個oslo公墓地相鄰,生生息息在此昭示。

儘管在北歐一路都看到北歐連鎖酒店scandic,但只在奧斯陸感受了一晚。酒店業亦是創意經濟之一種,scandic則加深了我的認識。這家酒店的口號是“北歐共同感覺”,無所不在的房間木質感,射燈風格獨特的床頭燈,高掛牆壁的電視機,閃亮雪白造型特別的馬桶洗輿盆,簡約別致的供暖片……完全不按酒店房間固有常規的更新設計思維,難怪其在“酒店設計與創新發展”評選中屢屢獲獎。

設計做足功夫,而北歐新設計的方向亦可以在此酒店中略見端倪。

scandic也許只是一個小案例,但啟示我的是,一種代表歐洲設計的“新生力量”(或稱“改造力量”)確然在北歐颳起。他們不存在過多的所謂古典主義、文藝復興的傳統所限,設計師只會發揮自己的創想精神因地、因時而行的新歐洲設計。如他們身處陽光珍貴的北歐,便會廣泛使用大面積的玻璃透光設計,功能至上,簡約優先。但沒料到這個方式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甚至成為玻璃幕牆,造成光污染問題,但這已不能責怪北歐的設計師們。

可能,在“設計立國”的丹麥能更好地印證我的印象。

下一站

丹麥,哥本哈根,幻想景象

我們乘坐和“維京航線”大致一樣模式的stena

line前往下一站,哥本哈根,童話王國丹麥首都。

從沒有一座城市,在到達之前能如此渴望見到它的真實模樣,也許是因為這兒有世上出色的舊城改造計畫?或是因為這兒有sas皇家酒店,這座號稱1960年代最優美外形的現代建築?或是因為在stena

line航行中實在無所事事,慢慢等待駛向哥本哈根?還是在船上能預先拿到的宣傳冊實在太多太好(甚至能看到“性都”的色情業狀況)?或者是因為偉大的arne

jacobsen與verner

panton的一切設計?還或者是因為童話王國的締造者安徒生先生?甚至會亂想,哈根達斯與哥本哈根為何會有相同的詞綴,莫非城中確有hagen之味?

stena

line質素比維京航線還要優質,令我在船上已經預先體驗了丹麥:生活設計品牌menu之精妙構思,安徒生童話角色丹麥鐵兵之敦厚逗人,丹麥陶瓷藝術(風車、接吻小情人與燭台)之樸實。

一大清早就抵達了,上岸三分鐘就可以在皇宮amalienborg看衛兵列隊站崗儀式,每個崗位“派兵仔”的感覺就像回到童年;

然後在克里斯汀堡(christianborg)看“peace

watch”的和平主義者在行動,一對老夫婦在冷風中紮緊peace旗桿的舉動讓人感動;

在市政廳看盧森堡大公抵達,由馬隊接送市民夾道圍觀,隆重而平常的場面;

在這兒的廣場前看安徒生的雕像,看遍地的鴿子,看騎腳踏車的少女,看那些市民或遊客,一切都是那樣的熱鬧與充滿人氣(可能是在之前幾站呆得熟了,人都少見了,如今重新見到這么多人,一時感覺不知道是熟悉還是陌生);

遠遠可以看到sas,這座優美建築並不張揚地矗立在古典建築群中,古樸的哥本哈根火車站正對面,但這座號稱最優美曲線的現代建築,竟絲毫不現桀驁之氣;

在“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嘉士伯總部看他們的“大象門”,可能是世界工業建築中最好的門;

在“夏宮”看“有名的”樹木和在寒風暖陽中堅持的玫瑰,都是一致的美好;

在海邊,沒有去看那已經被破壞,暫時徒剩基座的“美人魚”,後來才知道竟然是給鬧事的球迷(丹麥國家隊在歐錦賽被淘汰出局)下手損壞;

而最讓我興奮的是,能抽出獨立行走的時間到了danish

design

centre(丹麥設計中心),而且裡面正在進行著丹麥最負盛名的verner

panton的作品展。連最神奇的phantasy

landscope(幻想景象)亦有展示,龐大的幻想空間簡直讓人歡喜得發狂。venner確是一個神人,椅子、燈飾以至整體生活空間構想每件均是傑作。如此充滿想像力的設計,在我看來,venner簡直就像是“設計界中的安徒生”。

這就是哥本哈根,總有遊客說它亂,而它自己的廣告語說是“不大不小”的都市。你會問“設計立國”何處呈現?生活中便是。丹麥設計中心售賣的明信片中有一句語錄值得抄下為大家共勉:“every

new

idea…is

a

combination

of

two

existing

ideas(每個新創想源於兩個經已存在的創想的結合)。”

下一站

荷蘭,阿姆斯特丹,偶有彩虹

這是一座“神奇之城”——

儘管有古老的風車,但已經不再是這兒的標誌建築,僅存一個所謂的“風車村”,在別的地方搬來幾台老風車,圈養幾頭奶牛(已失去產奶能力)炮製成專供遊客觀賞與購物的公園;

儘管有梵谷(van gogh)名聲在外,遊客參觀真作得排長龍,但也有anne frank(《安妮日記》原型)和她的故居名聲更大,長龍更長;

儘管有紅燈區中的櫥窗女郎讓遊客嘆為觀止,此處的博物館、畫廊之多亦同樣嘆為觀止;

儘管此處身處西歐荷蘭,但中國人之多實在讓人咋舌。一座名叫“福祿”的中國酒樓,因為比鄰商業區與紅燈區,生意好得驚人,排隊吃飯的中國旅遊團可以在狹窄的樓梯中排幾層樓的隊,感覺不是“福祿”更像“俘虜”。

而我自己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參觀了位於paulas potterstraat大道上的stedelijk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現代博物館。裡面正進行的是一個名為“up to now”的展覽,以“革新”為線索,透過裝置藝術、平面、製成品、音像等,展示從1970年代至今在衣食住行等領域的革新進程。感覺這個展覽的主題正好與荷蘭的現狀非常貼切,這個國度有飛利浦有喜力啤酒等傳統“老牌”,但你絲毫不會覺得他們的年老,反而越見越新;這個國度更有以庫哈斯為代表的荷蘭建築設計師,荷蘭風格的新現代建築早已讓人們忘記年老的風車形象。

第五站

巴黎,片葉

在我看來,如果阿姆斯特丹可以是創意經濟匯聚之地,那么巴黎更是一個可以最大效益地呈現的華麗舞台——即便因為巴黎之巨大如參天大樹,而我只僅僅是摸到片葉而已。

是在烏雲天氣進入巴黎的,那時候並沒有那種期待中突然給華麗之都擊中的感覺,泛著世界如一的大都市塵埃的郊區的平庸感幾乎讓我們懷疑。對於我們這一行從北歐、西歐一路走來的人來說,歐式風情已經不再新鮮,老房子、老教堂、王宮市政廳、老石子路,如出一轍,巴黎還有什麼可以擊中我們?

一切懷疑從踏入貝聿銘創造的羅浮宮地下世界後散去。從玻璃金塔透射下的光線竟是如此的晶瑩,真讓人不敢相信。難怪安藤忠雄會如此寫下:“滿載著古典裝飾而厚重的羅浮宮,透過這個可說是二十世紀最極致而巨大的玻璃,映照出其影響而互相輝映。就算代表著舊巴黎與新巴黎的這兩棟建築,是以一種面對面的姿態聳立著,但我所見的絕不是一種‘對立’的畫面,而更湧出‘這才是建築啊’的讚嘆與感動。我確信那是從二十世紀後半葉開始為引向二十一世紀所創造的新景致。”

“這才是建築啊!”發自安藤之內心,聽來亦很讓人感動。

同為華人,我得為貝老先生致敬。在仍然還沒有中文導遊指南的羅浮宮,在進入地下通道時,身為中國人的我絲毫不覺得羞愧,反而有種自豪的感覺。我們的法國導遊也贊道:“人們通常以為貝聿銘只加了一個玻璃金塔,實際上,他遠不於此,例如把羅浮宮原來的古城堡城牆在地下展現出來,提升了羅浮宮的歷史價值,僅此點便值得稱頌。”

羅浮宮呈現的是文明極致,蓬皮杜中心呈現的是現代藝術的極致,而創意經濟在巴黎的極致表現則可以由一家小店可以呈現一二,它是collete,位於羅浮宮外的ruest honore大街,超長單詞“styledesignartfood”串成的正是這家店涵蓋的內容。銷售時裝,但酷愛藝術,更像一家私人畫廊,可還有地下餐廳和書店,最厲害的是,總會有主題概念來正和包裝其銷售。熱愛以時尚方式發布的xelibri在發布新一季產品時,便選擇了collete,大玩party.簡直是創意經濟“聖地”的collete之妙處,我想,只有你親臨其境才能體會。

但對如此巨大的巴黎來說,collete也許還只是一葉小舟,在生生流轉的塞納河面前,又有誰敢妄稱“最好”?

有著多樣化而維繫一貫底蘊的文化與生活形態,巴黎實在是自由創意人聚集的天堂城市。而氛圍才是創意階級最執意和在乎的,可惜我只有兩天半的時間呆在此處,實在抱憾。

歐洲創意經濟考察報告
歐洲考察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歐洲創意經濟考察報告

在上世紀90年代,當北歐創意經濟蓬勃發展,誕生了諸如諾基亞、宜家、IITALA和 B&O等帶有創意經濟特質的品牌時,我們仍然對創意經濟如何緣起一無所知。當我有幸踏入歐洲,來到那些曾經只出現在夢境裡的城市,經歷之後,腦中一直翻騰著這些日子裡經歷的北歐、西歐文明記憶以及無所不在的創意經濟因子。

“旅行,造就了人。”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其《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開篇即如此寫下。“這么說來,我的人生也可算是一段旅程吧。在沒有接受專門教育的狀況下而志向建築這件事情,就如同獨自在緊張與不安下迷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里一樣。……往往在孤獨與不安,一個人在都市裡彷徨的時候,那樣的感覺變更明顯而具體地流露出來。”今年十月,當我有幸踏入歐洲,來到那些曾經只出現在夢魘里的城市: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漢堡、哥本哈根、赫爾辛基等西歐、北歐都會,獨自走在那些陌生的街道,看著那些在變幻光線下依然如我的建築,搜尋著腦海的記憶找尋我需要的創意經濟因子,這時候,如同安藤君那種彷徨感竟同樣泛起。 在Verner Panton的“幻想景象”面前,在IITALA和MENU的精品王國面前,在Stedelijk博物館的“UP TO NOW”展覽面前,作為一個來自東方默默無名的傳媒青年,對如此豐盛的創意經濟歐洲行,不免彷徨。(以下文由本人旅行日記整理)

無時差旅行

密碼:097,這是我行李箱的密碼,對應的正是香港。

我從香港赤臘角機場搭乘芬蘭航空公司的航班起行,結束了15天的緊密行程後,終於從終點回到始點,香港。

從香港時間到香港時間,一次無時差的出行,從撥慢五個小時(赫爾辛基)到繼續撥慢一個小時(斯德哥爾摩)到歐洲冬季時間(Winter Time)再撥慢一個小時,然後回到香港撥快七個小時,5+1+1-7=0,無時差。

但我卻在清晨時分嘗到了時差的味道,躺在香港九龍的酒店房間裡,隱約聽到晨早香港的“早班車”聲音,腦子中翻騰的卻是過去15天裡經歷的北歐、西歐文明記憶碎片以及無所不在的創意經濟因子。

芬蘭,無論是赫爾辛基的諾基亞總部還是石室教堂呈現的現代派通訊、建築革命,一個指向人類溝通科技的追求,一個指向人與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瑞典,無論是斯德哥爾摩的古建築風格維繫和沉船的追憶,指向他們對瑞典王國傳統的執意維繫,還是瑞典人對自身生活質素的高度關注力造就他們擁有IKEA和Absolut Vodka,都在指向他們的品質觀;

挪威,無論是維京人的海島船還是Gustav Vigeland雕塑公園呈現的生命文明,一個指向古時的資源掙扎,一個指向現代生命的再思考;

丹麥,無論是設計大師Verner Panton的創想空間還是丹麥啤酒超級品牌嘉士伯,一個指向生活空間的創造力,一個指向釀造科技文明的追求;

哥本哈根到漢堡的“歐洲之星”列車上,無論是丹麥的超級跨海大橋還是見證德國工業實力的漢堡港,一個指向對自然的征服力,一個指向對工商業的征服力;

荷蘭,無論是Stedelijk博物館的Up to Now理念的追求與呈現,還是阿姆斯特丹對自由開放的驚訝程度,一個指向革新精神,一個指向寬容理念;

比利時,無論是原子球塔所對應的1958年的比利時力量還是“歐洲大客廳”展示的老比利時王國的氣派,還是如今建立於此的歐盟總部,無不呈現著這個歐洲心臟的容納力。

法國,無論是浩大的巴黎延續至今的老都市文明沉澱,羅浮宮搜羅的世界文明精髓,凡爾賽宮體現的西方王宮建築呈現的皇家生活享受,蓬皮杜中心體現的建築反芻,更是顯示近三百年西方文明之發達的最佳典範城市。

讓我難免的,也許正是這些,三百年來西方文明精華在我腦中灌輸過多讓人一時難以再短短的時間差中適應過來。

這樣一國接一國,15天遊歷8個國家,十數個城市,近乎一天換一個酒店(而且風格各異),從飛機到火車到客車到輪渡,見到的熱氣球、直升機、噴氣式飛機、馬車、騎兵,看過的風、雪、雨、彩虹和流星,聽到的各種語言:芬蘭語、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德語、荷蘭語、比利時語、法語,看各種風格的王宮、市政廳、教堂……這樣的旅程,在經歷之前顯然讓人興奮,在經歷之後,卻在興奮之外,又會讓我感到驚恐。

我正是在這樣的驚恐中結束這次旅行,在面對如此眾多的文明成果和創造力使然的新成就,對其源起、發展和新興,可能沒有一個人能完全了如指掌。正是這種不了解,讓我感到驚恐和彷徨。

歐洲西方三百年間創造的文明成果,也許亦值得每箇中國人感到心寒,我們再也無任何理由堅持我們的“地大物博”論,我們再近百年間又完成了多少樣值得向世界推薦的文明碩果?如果這些已經是歷史問題,而如果收窄時間定義,在上世紀90年代,當北歐、西歐創意經濟蓬勃發展,誕生了諸如諾基亞、宜家、 IITTALA和H&M等創意經濟品牌時,我們依然對創意經濟一無所知。

“事情正在發生,但你茫然無知,不是嗎,瓊斯先生?”美國民謠傳奇歌手Bob Dylan的歌詞正好用於此處。

第一站 芬蘭,赫爾辛基,不必開口

晨早,在冷杉枝椏和蔚藍海光環抱的赫爾辛基郊外,微微的藍色籠罩下,郊區道路中,路上沒有行人,全部是統一亮著車燈的車。我們途徑赫爾辛基理工大學校區,於是便進入了功能主義大師Alvar Aalto的世界。建築師讓這家芬蘭最重要的學府像大型社區一樣散落於郊區道上,功能組塊明晰非常,建築群體沿著低矮的延伸,自然融入整個坡地及芬蘭灣,主建築外立面的構造原料是黑色花崗岩與紅磚,屋頂則用銅。這只是Alvar Aalto的一個建築作品,他的設計領域還包括:家具、眼鏡、家居用品、珠寶和其他相關藝術門類,在我購得的由thNeues出版公司出版的《Alvar Aalto》(為建築大師系列叢書,另外還包括Koolhaas和Renzo Piano等)書中有這樣評價:“無論他在設計房子還是城鎮規劃,他總是努力去達到藝術力的協調,方法便是一種信仰,其中包括人與環境。”

這句話可以引述為“以人為本”,竟與芬蘭通訊巨子諾基亞的要義相融通。“科技以人為本”可謂是芬蘭人影響中國最深刻的一句話,而在中國早已遍布城鄉的 “芬蘭浴”則大概是中國人對芬蘭這個國度最耳熟能詳的符號(熟悉到以至於有中國人已經把芬蘭浴理解為,“芬芳與蘭花洗浴”之簡寫)。事實上,在芬蘭人心目中,最高的人生目標無非就是:夏天的湖畔別墅與冬天“三溫暖”的芬蘭浴,他們仍然鍾愛原木家居,他們亦鍾愛IITTALA的玻璃製品,均是簡約享受主義。抵達芬蘭前聽到了這么一個經典笑話,兩個芬蘭人相約到酒吧喝酒,但一直都不說話,兩個小時後,其中一位終於開口道出兩個:“乾杯”,另外一位回答: “我們到底是來喝酒還是聊天?”這個笑話如此流傳,主要是針對芬蘭人安靜不愛言談的性格而言,更有人這樣玩笑“芬蘭語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因為根本不必開口。” 也許你會感覺奇怪,他們不愛說話,但他們有全球最大的手機通信製造商,他們制定了通行全球的GSM移動通信網路,除了是先天的地理人際關係遙遠備感需要移動通信設備之外,更有其後天努力使然。總會有人稱讚諾基亞總部大樓的設計,儘管我們經過的時候,僅僅能看到在十樓處毫不顯眼地掛著的“NOKIA”藍色樣,但因其全玻璃的剔透空間與環保型設計,空間中布置的藝術品,以世界各地都市命名的會議室以及散播著咖啡味道的自由氣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軟體、硬體設計高手,研發部門是諾基亞的大頭,人數占職工總數的40%。他們都是創造力活躍分子,正如《創意新貴(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書中描述的那樣:“創意人不會只在有工作的地方聚集,他們聚集在創意的中心,或他們喜歡生活的地方”所言,樂於聚集於此。這同時也顯示了 “安靜”芬蘭人的組織能力。也許正是因為不必開口,所以諾基亞在赫爾辛基新建的大樓隔著馬路竟正對著一大片墓園,這點請你千萬不要驚訝。我力圖把芬蘭人在創意經濟上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與其民族性格及人際關係形態結合起來,並非牽強。內心的安靜讓他們更容易陷入專心的思索——儘管有報導稱,芬蘭人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創意新貴》書中言,“創意工作是如此的容易讓人廢寢忘食,無法與人建立緊密聯繫……他們很少有親密的朋友,也往往沒有配偶或小孩。” 

芬蘭人口僅520萬人,人力資源相當珍貴,在政府免費教育政策推動下,在占GDP的3.6%的研發基金投入下,在高福利高稅收的社會,芬蘭國民自然熱衷於選擇更具挑戰性和富有創造力的工作。 

回國後,得知在世界經濟論壇10月30日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中,芬蘭超越美國再次名列第一,便很為芬蘭人自豪。 

下一站 瑞典,斯德哥爾摩,Absolut 

提起芬蘭的同時,總會提起瑞典,不僅後者曾控制了芬蘭國土,直到如今,兩個國家仍然在“較勁”。瑞典人說,你們坐的是瑞典的車,芬蘭人則會說你們坐的是芬蘭的船。而我們正是坐船離開芬蘭,越過波羅的海,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乘坐的是維京航線(Viking Line),夜晚7點啟航,第二天早上5點到達目的地,正好可以一宿。由於兩國之間隔海而望,陸路交通較為不便,海上航線成為兩國國民周末度假、商務往來中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而船上開設的“免稅商場”,便像我們的超市般方便乘客、家庭周末購物。我也正好可以觀察他們的消費習慣,Absolut Vodka等酒類占據著重要位置,而上文提及的芬蘭IITTALA、HACKMAN和瑞典DAVID DESIGN等家居品牌的一些暢銷產品都能找得到。針對小朋友,則有印有北歐卡通人物Muumi的各式產品。一夜+直達+免稅購物+娛樂,便是“維京航線”的創新經濟模式,這種經驗或許值得我們借鑑,在渤海(大連-青島)、台灣海峽(台北-廈門)或許都可以嘗試。 

作為北歐傳統強國的瑞典王國,酒牌Absolut Vodka、家居牌子IKEA和服裝牌子H&M等則是他們在創新經濟模式下的超級品牌,另外更有Volvo(富豪)、愛立信等在中國普通都如雷貫耳的牌子,都顯示出瑞典人的強權傳統。 

他們在維繫這種感覺,在斯德哥爾摩,14個島嶼構成的中世紀樣貌古城,直至今天,此處市民仍然反感把現代建築建造在市區。 

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入口處,我看到了Das Dala木馬的一個雕塑品,這是我來瑞典之前就知道的一個“瑞典符號”。緣何有名?據說是在瑞典人移民美國潮中,仍然心繫故鄉的瑞典人擔心孩子不曉祖國的文化風情,便都會雕刻一個木馬給小孩當玩具,同時睹物思國。這種傳統的力量強大到以至於,看到誰家裡有這種手工雕刻的紅底花紋圖案的木馬,就必定可以判斷是瑞典移民。木馬的原型,在市政廳內部亦能找到,一幅反映瑞典軍人遠征歐洲大陸的壁畫上,馬的造型儼然就是Das Dala.直至如今,瑞典木馬是斯德哥爾摩旅遊產品中最常見的符號:明信片、餐布、圍裙甚至收錄瑞典音樂的CD封套,都能找到。 

瑞典人的傳統還有對家庭的重視。瑞典家居品牌數不勝數,簡直就是創意經濟中一個主線:生活百貨的發源地,難怪會最終誕生IKEA這樣的家居國際連鎖超級企業。我在斯德哥爾摩夜晚9時一次乘搭的士的經歷,司機饒有興趣地聽著電台,一打聽,不是中國電台的情感節目(或讓人心煩的醫療節目),而是Living 節目,主持人和聽眾大談生活起居瑣事。 

我個人最佩服瑞典人的是他們的恆心與熱情,Vasa沉船博物館便是一個明證,只有他們可以積數十年之功完成一件多達10萬件配件的“世上最大的積木”,把沉于海底經年的Vasa號整體修復,並建成一個龐大的博物館,毅力驚人。想起他們為紀念“海上絲綢之路”而進行的“歌德堡1號”計畫同樣如是,應當是下一個了不起的恆心成就。而這種性格正是創意人追求“金錢買不到熱情”的彰顯。 

有時想,辦了這么久仍然興趣盎然的諾貝爾獎和一直把瓶子遊戲堅持下去的Absolut Vodka亦都是佐證。 

下一站 挪威,奧斯陸,生命與新生 

相比較芬蘭的勃興和瑞典的底蘊,挪威人在應對創意經濟浪潮前似乎欠缺足夠的熱情——儘管他們有可以像村上春樹般生活的“挪威的森林”和偉大的海鮮和壽司食品全歐洲最優質的“三文魚”。 

我對挪威直接而模糊的印象是:這真的是一個注重生命的國度,他們控制菸草和全國無賭場,他們平均年齡:男79歲女85歲,但這些並不表示他們只是溫存 ——他們勇猛無畏,他們曾經有世界最兇猛的維京海盜,他們也有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海上科學探險Kon-Tiki號的事跡,無論是海盜還是科學家,無不反映出他們對生命的頑強渴求。而直到他們死去,他們(有錢人)會以海盜船作為墓冠,實在是一種對大自然繼續抗爭的心理暗示。 所有對生命的推崇,聚焦到一點,可以從他們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雕塑公園——Gustav Vigeland可以看出。雕塑大師Gustav的雕塑品正是與生命緊密相關,以一個公園數百件雕塑品反映生命的主題,確是可貴。讓人不慎感慨的是, Gustav公元的選址,正好與其背後的一個OSLO公墓地相鄰,生生息息在此昭示。 

儘管在北歐一路都看到北歐連鎖酒店Scandic,但只在奧斯陸感受了一晚。酒店業亦是創意經濟之一種,Scandic則加深了我的認識。這家酒店的口號是“北歐共同感覺”,無所不在的房間木質感,射燈風格獨特的床頭燈,高掛牆壁的電視機,閃亮雪白造型特別的馬桶洗輿盆,簡約別致的供暖片……完全不按酒店房間固有常規的更新設計思維,難怪其在“酒店設計與創新發展”評選中屢屢獲獎。 

設計做足功夫,而北歐新設計的方向亦可以在此酒店中略見端倪。 

Scandic也許只是一個小案例,但啟示我的是,一種代表歐洲設計的“新生力量”(或稱“改造力量”)確然在北歐颳起。他們不存在過多的所謂古典主義、文藝復興的傳統所限,設計師只會發揮自己的創想精神因地、因時而行的新歐洲設計。如他們身處陽光珍貴的北歐,便會廣泛使用大面積的玻璃透光設計,功能至上,簡約優先。但沒料到這個方式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甚至成為玻璃幕牆,造成光污染問題,但這已不能責怪北歐的設計師們。 

可能,在“設計立國”的丹麥能更好地印證我的印象。 

下一站 丹麥,哥本哈根,幻想景象 

我們乘坐和“維京航線”大致一樣模式的Stena Line前往下一站,哥本哈根,童話王國丹麥首都。 

從沒有一座城市,在到達之前能如此渴望見到它的真實模樣,也許是因為這兒有世上出色的舊城改造計畫?或是因為這兒有SAS皇家酒店,這座號稱1960年代最優美外形的現代建築?或是因為在Stena Line航行中實在無所事事,慢慢等待駛向哥本哈根?還是在船上能預先拿到的宣傳冊實在太多太好(甚至能看到“性都”的色情業狀況)?或者是因為偉大的Arne Jacobsen與Verner Panton的一切設計?還或者是因為童話王國的締造者安徒生先生?甚至會亂想,哈根達斯與哥本哈根為何會有相同的詞綴,莫非城中確有Hagen之味? 

Stena Line質素比維京航線還要優質,令我在船上已經預先體驗了丹麥:生活設計品牌Menu之精妙構思,安徒生童話角色丹麥鐵兵之敦厚逗人,丹麥陶瓷藝術(風車、接吻小情人與燭台)之樸實。 

一大清早就抵達了,上岸三分鐘就可以在皇宮Amalienborg看衛兵列隊站崗儀式,每個崗位“派兵仔”的感覺就像回到童年; 

然後在克里斯汀堡(Christianborg)看“Peace Watch”的和平主義者在行動,一對老夫婦在冷風中紮緊Peace旗桿的舉動讓人感動; 

在市政廳看盧森堡大公抵達,由馬隊接送市民夾道圍觀,隆重而平常的場面; 

在這兒的廣場前看安徒生的雕像,看遍地的鴿子,看騎腳踏車的少女,看那些市民或遊客,一切都是那樣的熱鬧與充滿人氣(可能是在之前幾站呆得熟了,人都少見了,如今重新見到這么多人,一時感覺不知道是熟悉還是陌生); 

遠遠可以看到SAS,這座優美建築並不張揚地矗立在古典建築群中,古樸的哥本哈根火車站正對面,但這座號稱最優美曲線的現代建築,竟絲毫不現桀驁之氣; 

在“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嘉士伯總部看他們的“大象門”,可能是世界工業建築中最好的門; 

在“夏宮”看“有名的”樹木和在寒風暖陽中堅持的玫瑰,都是一致的美好; 

在海邊,沒有去看那已經被破壞,暫時徒剩基座的“美人魚”,後來才知道竟然是給鬧事的球迷(丹麥國家隊在歐錦賽被淘汰出局)下手損壞; 

而最讓我興奮的是,能抽出獨立行走的時間到了Danish Design Centre(丹麥設計中心),而且裡面正在進行著丹麥最負盛名的Verner Panton的作品展。連最神奇的Phantasy Landscope(幻想景象)亦有展示,龐大的幻想空間簡直讓人歡喜得發狂。Venner確是一個神人,椅子、燈飾以至整體生活空間構想每件均是傑作。如此充滿想像力的設計,在我看來,Venner簡直就像是“設計界中的安徒生”。 

這就是哥本哈根,總有遊客說它亂,而它自己的廣告語說是“不大不小”的都市。你會問“設計立國”何處呈現?生活中便是。丹麥設計中心售賣的明信片中有一句語錄值得抄下為大家共勉:“Every new idea…is a combination of two existing ideas(每個新創想源於兩個經已存在的創想的結合)。” 

下一站 荷蘭,阿姆斯特丹,偶有彩虹 

阿姆斯特丹天氣預報:10月25日,雨,多雲,陰,偶有彩虹。 

這是一座“神奇之城”—— 

儘管有古老的風車,但已經不再是這兒的標誌建築,僅存一個所謂的“風車村”,在別的地方搬來幾台老風車,圈養幾頭奶牛(已失去產奶能力)炮製成專供遊客觀賞與購物的公園; 

儘管有梵谷(Van Gogh)名聲在外,遊客參觀真作得排長龍,但也有Anne Frank(《安妮日記》原型)和她的故居名聲更大,長龍更長; 

儘管有紅燈區中的櫥窗女郎讓遊客嘆為觀止,此處的博物館、畫廊之多亦同樣嘆為觀止; 

儘管此處身處西歐荷蘭,但中國人之多實在讓人咋舌。一座名叫“福祿”的中國酒樓,因為比鄰商業區與紅燈區,生意好得驚人,排隊吃飯的中國旅遊團可以在狹窄的樓梯中排幾層樓的隊,感覺不是“福祿”更像“俘虜”。 

阿姆斯特丹每天偶有彩虹,但總會有中國人。為何這座城市如此吸引中國人?我歸納幾點:1、此處有風車,國人同是牧農民族,有懷舊訴求;2、此處有直接的性交易,讓國人回想起當年;3、此處有鬱金香,國人也愛看鮮花;4、此處有名目繁多的紀念品,國人買“手信”方便;5、此處離巴黎已近,男人樂悠此地,女人則可以準備著巴黎“血拚(Shopping)”;6、此處有藝術生活情趣,國人可以有名有堂地在此“享受”;7、此處人雜,國人不會覺得自己過於獨特,符合我們一貫低調作風;8、此次有“亂”的感覺,國人知道“亂世出英雄”哲學之道;9、此處可以不講半句英語(更不用說荷蘭語),因為這裡的人都知道中國人不懂;10、此處可以屢見彩虹,國人愛這個稀奇。在阿姆斯特丹面前我們得承認自己井底之蛙,因為這裡的各類誘惑確是每每撲面而來。 

而我自己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參觀了位於Paulas Potterstraat大道上的Stedelijk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現代博物館。裡面正進行的是一個名為“Up to Now”的展覽,以“革新”為線索,透過裝置藝術、平面、製成品、音像等,展示從1970年代至今在衣食住行等領域的革新進程。感覺這個展覽的主題正好與荷蘭的現狀非常貼切,這個國度有飛利浦有喜力啤酒等傳統“老牌”,但你絲毫不會覺得他們的年老,反而越見越新;這個國度更有以庫哈斯為代表的荷蘭建築設計師,荷蘭風格的新現代建築早已讓人們忘記年老的風車形象。 

第五站 巴黎,片葉 

在我看來,如果阿姆斯特丹可以是創意經濟匯聚之地,那么巴黎更是一個可以最大效益地呈現的華麗舞台——即便因為巴黎之巨大如參天大樹,而我只僅僅是摸到片葉而已。 

是在烏雲天氣進入巴黎的,那時候並沒有那種期待中突然給華麗之都擊中的感覺,泛著世界如一的大都市塵埃的郊區的平庸感幾乎讓我們懷疑。對於我們這一行從北歐、西歐一路走來的人來說,歐式風情已經不再新鮮,老房子、老教堂、王宮市政廳、老石子路,如出一轍,巴黎還有什麼可以擊中我們? 

一切懷疑從踏入貝聿銘創造的羅浮宮地下世界後散去。從玻璃金塔透射下的光線竟是如此的晶瑩,真讓人不敢相信。難怪安藤忠雄會如此寫下:“滿載著古典裝飾而厚重的羅浮宮,透過這個可說是二十世紀最極致而巨大的玻璃,映照出其影響而互相輝映。就算代表著舊巴黎與新巴黎的這兩棟建築,是以一種面對面的姿態聳立著,但我所見的絕不是一種‘對立’的畫面,而更湧出‘這才是建築啊’的讚嘆與感動。我確信那是從二十世紀後半葉開始為引向二十一世紀所創造的新景致。” “這才是建築啊!”發自安藤之內心,聽來亦很讓人感動。 

同為華人,我得為貝老先生致敬。在仍然還沒有中文導遊指南的羅浮宮,在進入地下通道時,身為中國人的我絲毫不覺得羞愧,反而有種自豪的感覺。我們的法國導遊也贊道:“人們通常以為貝聿銘只加了一個玻璃金塔,實際上,他遠不於此,例如把羅浮宮原來的古城堡城牆在地下展現出來,提升了羅浮宮的歷史價值,僅此點便值得稱頌。” 

羅浮宮呈現的是文明極致,蓬皮杜中心呈現的是現代藝術的極致,而創意經濟在巴黎的極致表現則可以由一家小店可以呈現一二,它是Collete,位於羅浮宮外的RUE ST HONORE大街,超長單詞“STYLEDESIGNARTFOOD”串成的正是這家店涵蓋的內容。銷售時裝,但酷愛藝術,更像一家私人畫廊,可還有地下餐廳和書店,最厲害的是,總會有主題概念來正和包裝其銷售。熱愛以時尚方式發布的Xelibri在發布新一季產品時,便選擇了Collete,大玩 Party.簡直是創意經濟“聖地”的Collete之妙處,我想,只有你親臨其境才能體會。 

但對如此巨大的巴黎來說,Collete也許還只是一葉小舟,在生生流轉的塞納河面前,又有誰敢妄稱“最好”? 

有著多樣化而維繫一貫底蘊的文化與生活形態,巴黎實在是自由創意人聚集的天堂城市。而氛圍才是創意階級最執意和在乎的,可惜我只有兩天半的時間呆在此處,實在抱憾。 

歐洲有機農業考察報告
2024年歐洲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歐洲有機農業考察報告

由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組織的赴歐洲有機農業考察團一行12人,於11月30日--12月11日對歐盟以德國為主進行有機農業等情況的考察,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歐盟有機農業整體情況 

(一)有機農業生產 

有機農業的概念從提出到生產實踐,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特別是近幾年在歐洲發展較快。據FIBL的統計,截止,歐洲8各國家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農場共有101,227個,比1999年增長136%。其中:義大利49,500個,增長165%;奧地利20,000個,增長104%;德國12,740個,增長122%;法國8,300個,增長132%;瑞士5,162個,增長102%;丹麥3,600個,增長171%;英國2,865個,增長183%;荷蘭1,300個,增長163%。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農場規模也在擴大,上述8個國家農場平均規模為27公頃/農場,其中:英國147公頃/農場;丹麥44公頃/農場;德國43公頃/農場;法國39公頃/農場;荷蘭22公頃/農場;義大利19公頃/農場;奧地利18公頃/農場;瑞士18公頃/農場。 

2、有機農產品的消費 

歐洲有機農業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同時有機農產品在歐洲的消費市場發展較大,據FIBL的統計,8個國家的有機農產品銷售額已達67.2億馬克。其中,德國最高達25.6億馬克;依次,英國9.5億馬克;義大利9.5億馬克;法國8億馬克;瑞士4.9億馬克;丹麥3.9億馬克;奧地利3.3億馬克;荷蘭2.5億馬克。 

3、有機農產品的進出口的貿易 

歐洲各國大面積生產有機農產品,為有機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歐洲各國內部貿易關係密切,特別是奶製品、蔬菜、水果和肉類。由於氣候差異,北部歐洲國家需從南部國家進口產品。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和荷蘭有機產品出口大於進口,而德國、英國和丹麥等都有較大的貿易逆差,有機食品進口需求很大。英國依賴進口60-70%,德國約為50%。 

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的增加和很多產品特別是烘乾食品往往是歐洲國家不生產和不加工的,所以只能從世界各地進口,包括從開發中國家進口。主要來自北美、東歐、以色列、土耳其、摩洛哥、西印度群島、巴西和阿根廷。對中國需求較多的產品主要包括:豆類產品、籽類產品、穀物產品、茶葉、速凍蔬菜等。 

二、德國的有機農業 

德國是有機農產品進口大國,進入德國的有機農產品25%來自歐盟,75%產品產自於德國本土。目前,歐盟國家農產品生產已經極度過剩,發展有機農業是一種低投入的農業方式,是解決歐盟食品過剩的良策,也是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良策。德國各級政府採取限制和保護措施,鼓勵農民發展有機農業,保護環境。 

1、 政府政策扶持。德國和歐盟的其他國家一樣對有機農業生產進行補貼,鼓勵有機農業的發展。凡是從事種植業生產的,可以在政府中拿到補貼,補貼以每公頃678德國馬克(約339美元)形式直接補貼給農戶。以前是按作物補助,現在是按有機農作物的面積進行補助。在德克納森州如果參與環保項目還可以得到另一份補助。州農業局的任務之一就是核查申請有機農業種植的面積,落實補助金。目前德克納森州有2/3的土地是環保型的,農戶可以從政府那裡得到補助。農民得到各項補助費加起來,約占農業生產成本的70%。 

2、 限制使用肥料、農藥的措施。政府對化肥、農藥的使用及使用數量做出具體規定,植物生長調節劑是被禁止使用的,如果農民因降低了肥料、農藥用量而減少了收成,政府將給予一定的補助。 

控制地下水源污染。德國冬季多雨,從上年10月15日到次年1月15日限制施肥。這一時期是重要的水源保護時期,如果農戶向政府申請環保形農業,這一時期將禁止使用化肥。政府還要求養殖場必須建立畜禽糞便處理庫,以免糞便隨水流失,影響地下水源。申請參與此項保護措施的農戶,經政府核實確實採取了措施,可以得到政府的補助。 

3、 農民普遍的法律意識。在德國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必須了解六個法律,這六法律是:垃圾管理條理、飲用水條例、土地資源保護法、自然資源保護法、肥料使用法、種子法和物種保護法。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農民還必須了解第七個法律,即植保法。只有了解掌握這些法規的農民方可進行有機農產品生產。 

4、 種植上採用生態技術控制化肥、農藥使用。我們在德國訪問了一個葡萄種園,該地區有600多年葡萄種植的歷史,我們看到了葡萄種植管理十分規範,葡萄順坡種植,整齊劃一,不使用化肥,行間種植著黑麥草和苕子,一方面作為養地作物,春天翻掉作為肥料,另一方面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不使用鋤草劑。如果發生病蟲害,要用一些生物農藥。 

5、市場有機食品多樣化。德國有機食品市場品種非常豐富,主要品種包括糧食、水果、蔬菜、肉、奶、蛋等等。 

(1)糧食。由於糧食容易處理、加工,糧食在有機食品市場中分銷最為廣泛。糧食,通常作為一般零售商進軍有機食品市場的先鋒產品。在德國的有機糧食市場中,小麥和黑麥占25%,燕麥占15%。消費者對於有機麵粉製作的麵包、蛋糕和其他烘烤食品的興趣越來越濃,有機麵包商店在迅猛增加。 

(2)水果和蔬菜。大約1/3的水果和將近50%的蔬菜是通過農戶市場直銷的方式進行行銷。只有大約20%的有機蔬菜和10%的有機水果加工後出售。作為方便食品,速凍的蔬菜開始為消費者接受,並在有機食品市場上占了一席之地。但對於加工企業來說,充足的原料仍然是個問題。 

(3)奶製品。德國是歐盟中最大的有機奶生產國。大約50%的有機奶是以普通價格在傳統市場渠道中出售。只有8%的有機奶通過直銷方式出售。 

(4)肉類。有機食品的消費者對肉類的消費相對要少一些。許多有機食品消費者是素食主義者。在傳統市場上,豬肉比牛肉好銷,但在有機食品市場有機牛肉要比有機豬肉好銷。 

6、行銷渠道多元化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德國有機食品市場的行銷渠道日趨多元化,目前有機食品的出售渠道主要是:①農戶直銷。占有機食品市場份額的20%。1/3的有機水果、蔬菜和家禽通過農戶市場直接銷售。②有機食品專賣店。占有機食品市場份額的35%。主要的商品有水果、蔬菜和其他新鮮食品,如奶製品、肉類和新鮮配菜等。近幾年,這個市場仍將保持10%的年增長率。③有機食品折扣店。由於價格較低,最近才出現的有機食品折扣店非常成功。今後幾年將有大的發展。④健康食品商店。占有機食品市場份額的10%。⑤傳統食品店占有機食品市場份額的25%。⑥網上訂購和郵購。 

三、德國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 

1、 德國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演變。德國原有有機食品認證機構50多家,經過激烈的競爭,現有認證機構32家。首先認證機構必須符合ISO標準,對認證機構的要求非常嚴格,有些認證與檢測機構合二為一的。目前,這些認證機大多是私人的,私人機構組織認證,標誌不統一,很多認證機構註冊了自己的標誌,最多時達20多個。標誌過多,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使消費者眼花繚亂的感覺,使有機農產品的信譽受到了影響。德國有機農業協會認為應由國家來組織認證工作較為公證。丹麥的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就是國家組織的。,歐盟有機農業工作組提出統一標誌的意見,凡是有機農產品必須使用統一標誌(見圖)。申請使用有機標記的農戶或加工企業需要與有機標記協會簽定一個許可契約。農戶每年必須交納250德國馬克作為管理費和認證費。加工企業必須交納年銷售額的0.8%。 

2、德國有機食品層層檢驗制度。 

德國對有機食品檢驗非常嚴格,設立了必須的檢驗環節與制度。 

例如: 

糧食類產品: 

糧食產品→磨麵→有機麵粉→麵包房→銷售商→消費者 

檢測檢測檢測檢測檢測 

奶類: 

有機奶→奶製品廠→優酪乳、乳酪→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 

檢測檢測檢測檢測檢測 

蔬菜: 

採摘蔬菜→市場→消費者 

檢測 

目前,德國90%的農產品實行檢測,其中,10%的有機產品檢測標準更高。 

四、啟示與借鑑 

1、 對有機農業的定位問題。近幾年,歐盟等已開發國家有機農業發展很快,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一是反映已開發國家農產品生產過剩,限制農產品產量,採取保護措施,鼓勵農民休耕。二是歐洲人對大氣、土壤、水資源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再加上政治家的參與,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呼聲越來越高。三是市場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穩步增長。近幾年瘋牛病、口蹄疫席捲歐洲,人們對食品安全更為關注,特別是青年人對素食的追求,使得有機食品需求不斷增長。歐洲有機農業得到發展是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2、 抓住機遇發展我國有機農業。我國山區丘陵多,很多地方發展有機農業具備條件,有些地方已經形成喬冠錯落、田林結合的生態種植區,有些地方施用化肥、農藥很少,發展有機農業有較大的潛力。我國應抓住國際市場對有機農產品需求的機遇,在有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發展出口創匯農業和精品農業,滿足國內外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3、 發展有機農業關鍵是建立一套規範化的管理體制。歐盟己於1991年公布了種植業有機產品的規定,1994年又公布了動物有機產品的規定,經過十幾年的不斷完善,有機農業管理不斷規範。在德國所有有機農業企業必須接受檢查,從事有機食品認證機構有一套完整的標準和規定約束,正是這些規範化的管理促進了歐洲有機農業健康發展。我國目前有機農產品認證大都採用國外標準,聘請國外機構來華認證,認證費用高,成本大,一般小企業無法承受。我國應儘快制定適應我國有機農業發展法規與標準,以達到與國際間有機農產品互相認可。 

4、 政府對發展有機農業應給予必要的支持。發展有機農業有利於促進國家出口創匯。發展有機農業有三年轉換期,在轉換期期間,由於停止使用化肥、農藥,將對農產品產量有影響,進而影響農民收入。因此,政府應充分利用WTO的綠箱政策,對從事有機農業農戶與企業給予扶持,採取適當的減稅和補貼措施,鼓勵農民發展有機農業,為國家出口多創匯。 

五、建議 

1、 通過考察,我們建議中國農業部與德國開展政府間高層次的交流。主要是通過交流,進一步了解借鑑德國的政策扶持、財政補貼、法律保障的做法,作為我國加入WTO後,利用黃箱政策的具體手段。 

2、 我部應著手調查研究“我國有機農業扶持政策的意見”,參加考察的有關單位願作為起草單位,參加此項工作。 

更多文章
區代表團赴歐洲十國考察報告
赴歐洲國家學習考察報告
歐洲有機農業考察報告
關於歐洲工會工作的考察報告
赴義大利參加"歐洲鑄造展覽會"及參觀考察工廠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