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鑑賞淺談

此故事後遂傳為美談。上聯化用杜甫句懷念杜甫。“錦水”,在成都市南。《華陽國志·蜀志》:“錦江織錦濯於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後以“錦水”“錦里”指成都,此處則泛指蜀中各地。“錦水春風”謂蜀中美好山水,“公占卻”謂被杜甫吟詠殆遍。

下聯化用高適句,記來謁日期。“人日”指正月初七日。《西清詩話》引東方朔《占書》:“歲後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穀。”作者於鹹豐二年接任四川學政,四年正月初七日由梁州回成都,謁杜甫故宅。“我歸來”隱然有參與杜、高唱和之意,作者緬懷昔賢,往往高自標置,本聯之“公”“我”對舉,直與杜甫並駕齊驅。又如“四川凌雲寺東坡樓”聯下句“扁舟載酒我重來”,不啻謂我是繼蘇軾、蘇轍而後的讀書人。

這種方法多適用於古聯,語言習慣、典故等,造成了現代人閱讀的一些困難,所以詳述為好。

2.再看第二種賞析方法的例子:

阿房宮

大國當辟境興城,豈慳吝役驅萬隸,膏刮十方,時勢奈何出項羽;

小杜特寡聞少見,論配享粉黛芸芸,宮闈靡靡,而今到處有阿房。——空空

鑑賞:聯頗辛辣,俱用曲筆,而無明顯弱筆。

3.以上兩種或可稱其為兩種極端,也許更多的是折中式賞析。例如:

台灣海峽

一灣水劫波未盡,風雨百年,幻成滄海;

兩岸春花事從頭,江山咫尺,不作天涯。——三尺青鋒

鑑賞:此聯作先分後合論。回看題目,題“海峽”。青鋒頗能領會精神,以曲筆勾勒景觀,無形間將政治思想滲入聯中。此明修“景觀”棧道,暗渡“政治”陳倉,筆法上佳,思想絕妙。故此聯初看似文辭粗糙,細讀則有柳暗花明之韻。

三、鑑賞誤區

初學者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下面通過兩個實例加以說明。

1.死摳詞性、對仗、結構等基本要素,至於聯的立意、聯作者的境界則閉口不談。看一個例子:

古郡亭

吾自東荊河順水而來,吹英雄故里簫聲,與浙江潮兩相激越

亭在西子湖荷花以外,尋山寺月中桂子,得白樂天一半風流

估計有人看到順水、荷花失對了,來動詞、外方位詞也失對了,激越形容詞、風流此處為名詞還是失對了;且首分句的二五位元組奏點的平仄也沒有相反……按對聯的幾個基本要素還會找出其他一些毛病,於是便會說作者不懂對聯了。其實聯作者是當今網聯界大名鼎鼎的燕子王(又名飯量憨大)。我們看飄萍浪子是怎么賞析這聯的:此聯不析其脈絡不知其妙也。作者監利人士,即發端之東荊河畔,正伍員之同鄉也。傳伍子胥魂化浙江潮,固有“英雄故里”“兩相激越”諸語。如此運筆,直如一小隊深入敵營,大軍遙相呼應,分而擊之,妙不可言。對幅則純以韻勝。

其實好多聯家掌握的原則是:規矩不可不知,但未必非遵守不可。賞析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2.看到不同的賞析結論,便不知道孰是孰非,無所適從。例如:

月餅

汲明月之魂,難怪這般圓,這般美;

釀中秋之味,誰知此間意,此間情?

點評1:感覺這個月餅像個跌落紅塵的仙子。美好的願望,無奈的現實,隱隱透露出一絲掙扎。若論不足嘛,竊以為有點點流於熟滑。

點評2:論切題,目前來講這幅對聯應該拔得頭籌,以“月餅”作為主角,觀看其他人的對聯大多是以中秋節為主角。感覺不足的地方是,聯句讀取來過於散文化、口語化,讀不出韻律節奏。另後兩個分句之間應該用頓號。

這兩個點評,竟沒有一點相同的地方,你會不會感到迷惘呢?其實很簡單,比如看山,遠看嫵媚妖嬈,近看不過是碎石雜草而已。每個觀察者都從自己的角度寫出了自己看到的東西。你如果能整合起來,也許更全面。只不過賞析者可能是我說的第二種情況,只寫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其他方面未必沒有看出來,也未必不相信讀者自己會看出來。

四、鑑賞舉例

關於楹聯鑑賞,我想說的就是這些。貼出自己蒐集的幾個楹聯鑑賞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一)、古聯鑑賞的例子。

1.新都寶光寺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寶光寺在四川新都縣城北。相傳始建於東漢,現今殿宇為清康熙時重建,規模宏偉,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組成。法,道理。《唯識述記二》云:“法者,道理義也。”法無定法,法包括正反兩面,正面一一法;反面一一非法,兩方面不斷轉化,故云無定。不了了之,未了的事情放在一邊,不去管它,就算了結。上聯說,在出家人看來,法(道理)並非固定不變,可見非法也是法的一個方面。下聯說,天下事錯綜複雜,看起來好像了結,實際上並未了結,不如擱在一邊,不去管它。此聯宣傳了佛教不拘泥、不執著的思想。出句講虛,對句講實,虛實相對,平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