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學常規

教學常規,是指在學校教學全過程中諸如制訂教學計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核、教研與評價等方面所必須具備的最正常的規範性教學行為,或者說是應該遵循的最起碼的教學規矩,教學常規是教學經驗、教學策略和教學規律的具體化、規範化和可操作化。它體現了現代教學思想、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完美統一。“教學常規”,在這裡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普通教學常規”,二是“學科教學常規”。

一、普通教學常規

(一)制訂教學計畫

教學,一定要有教學計畫。教學計畫,包括學校對整體教學工作的規劃、措施,及對課程、課時、授課人員等各方面的全程安排,也包括教師在教學中的學期教學計畫和專項教學計畫(如複習計畫、課外活動計畫等),還包括課時授課計畫(即教案)。在制訂教學計畫時務必注意:

1、要樹立計畫意識。訂計畫要及時,要認真;計畫要交學校教導處檢查歸檔。

2、要做到預見性與現實性相結合。即既要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又要立足於新課程改革與實驗,體現一定的開拓創新精神和教學理想。盡力實現學校宗旨、學生現狀、教師能力“三位一體”的最佳統一。

3、要做到“整體最佳化、系列操作”。所訂計畫既要內容與形式相應完整,又要便於操作使用,切忌形式注意,不能僅僅成為供檢查之用的“擺設品”。教學計畫一般要包括:①基本情況分析;②指導思想與奮鬥目標(含教學要求);③教材簡析與教學進度、課時安排、工作措施及注意事項等。

4、要做到有針對性和科學性。即既要貫徹上級指示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又要遵循教學規律,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徵,充分考慮師生身心承受能力。例如:安排教學活動、編排課程表等,都要注意總量控制,注意一天內文、理科相交叉,活動課與非活動課相間隔,基礎科與專業科相結合,不能將某一門課或某一個人的課過於集中連排等。

(二)精心備課

1、教師必須按課程教學計畫認真鑽研課程標新、教科書和有關教學參考資料,結合學生實際,認真備課。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結構和教具的使用,並充分考慮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2、要熟悉學科知識體系和教材編寫目的與思路,實行“學期備課、單元(章節、項目或板塊)備課、課時備課”的“三級備課法”,從課程安排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學生學習需要的實際相結合出發,統籌安排課時及其教學內容。

學期備課:就是對新學期教材全面通讀,從巨觀上熟練地掌握教科書的全部內容,了解全書的結構體系,分清重點章節和各類知識的重點難點。其備課成果形式就是制訂學期教學計畫。它的內容包括:學生情況的簡要分析;本學期教學的要求;教學大綱及教科書的章節或課題的分析;各個課題的教學時數和時間的具體安排;各個課題所需的主要教具;全期主要教學措施及教學活動的構想等。

單元備課:教師要把握該單元或者章節、板塊在教材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及與其他知識板塊的聯繫,並對該單元的知識進行全盤考慮。單元計畫的內容包括:單元教學目的;課時劃分;各課時的主要問題;訓練重點;課的類型和教學方法;本單元的必要教具等。

課時備課: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進一步研究教材,特別要著重研究其中的基本思想、內容、重點、難點,確定本課時具體的教學目的,確定課的結構,考慮教學步驟及各個步驟所需時間,教學方法的運用,準備好教具並掌握好使用方法,寫出教案。一個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題目;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作業布置;教具;備註等。

3、備課要做到一課一教案。要提前一周準備下一周的課,提前兩天寫好教案,提前一天準備好實驗器材和教學用具,演示實驗至少應在課前熟練完整地操作一遍。

4、對教學參考書、輔導書或他人其他成果資料等,既要虛心學習,吸收信息,又要聯繫實際,分析研究,有效吸收,注重內化,不可照抄。對自己過去的同課教案,不可“陳案再現”,只能作為參考,要根據新的學生實際和自己不斷積累的經驗以及自己對知識的認知水平的不斷加深等來重新設計教學。做到“教新課,有新意”,“教舊課也有新意”,常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