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活動總結

“碩博足跡”實踐團隊期以青春為誓言,在熱愛青春、暢享青春、擁抱青春的同時,在社會實踐的路上,感受快樂、感受民風、感受溫情,希望將xx大學資土學子的夢想播撒、知識傳遞、熱情演繹。

三、社會實踐發展——重宣傳、強導向、建機制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路徑已經充分說明,只有形成機制、注重導向、加強宣傳,才能夠達到社會實踐增識、長乾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持續長效的完成大學生從“學人”到“全人”的轉變和突破。

(一)發展方向

1.加大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提升大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大學生對暑期“三下鄉”活動的參與主動性不高,其根本原因是他們對農村的了解太少。針對此種情況,高校應加強對農村現狀和新農村建設的宣傳,讓廣大學生清楚認識新農村建設的時代性和重要性,激發他們的青春熱情,提高他們的參與主動性,讓他們真正感受農村的發展現狀,明確新農村建設的宏偉目標,從而自覺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隊伍中去,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思想下鄉、感情下鄉、行動下鄉。通過以上的努力,在開展“三下鄉”時,大學生便能自覺地以“主人翁”的姿態認真對待活動,使他們融入到新農村建設作貢獻的隊伍中。

2.契合地方發展趨勢,創新“三下鄉”活動的內容與形式

大學生社會實踐儘量要與本地方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客觀環境要求我們創新“三下鄉”的內容、形式。活動內容上,除圍繞國家及地方的中心工作外,還應結合各學科的專業優勢,由調查訪問、參觀考察、文藝演出、義務支教向科技諮詢、社會援助、法律諮詢、掛靠鍛鍊等高層次發展。注重在社會效益回報的基礎上突出知識經濟的套用轉化,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和決策依據。活動形式上,一方面可以通過地方與高校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地方接受大學生社會實踐,形成產、學、研相結合互助培養共謀發展的創新機制,為用人單位提供有力的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結合當前的就業形勢,嘗試掛靠鍛鍊學習的方式,在活動期間,學生和地方可以進行雙向選擇的模式達成一定的就業意向,這不僅可以推動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可以讓地方政府優先錄取優秀的大學生畢業後到本地方的工作。通過以上創新,可以逐步改進地方社會對三下鄉的重視程度,從而為“三下鄉”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和幫助。

3.構建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基地項目化機制

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社會的重要保障。在基地建設中,應堅持“合作共建、雙方受益”的原則,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充分發揮基地的教育功能。要把“三下鄉”社會實踐作為培養學生科技創新和提升綜合能力的戰略高度來開展工作,學校應積極爭取社會的支持,建立校外基地、科研基地、掛鈎扶貧點等等,有效發揮高校的科技資源、人才資源等優勢為地方基礎建設貢獻力量。一方面,基地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鍛鍊場所,也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在“三下鄉”活動過程中,大學生承擔相應的課題研究,通過細緻的調查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方案措施,幫助地方或企業解決科技難題。

(二)發展願景

“星星之火,實踐燎原”,這既是也是社會實踐播撒新知的初衷體現,更是社會實踐發展的目標願景。實踐是認識的源泉,社會是最好的課堂,民眾是最稱職的老師,基層是鍛鍊才幹的舞台,農村是汲取營養的沃土。在社會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做貢獻,向人民民眾學習、與工農相結合是當代人學生健康成長的正確道路。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一系列符合學生特點,凸顯時代主鏇律、呼應改革主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引導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實踐,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已成為多數高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重要途徑。各大高校應繼續加大社會實踐活動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大學生投身於社會實踐的活動中來,以“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為實踐目標,從而逐漸實現“星星之火,實踐燎原”的美好願景。

清晨六點,東邊的陽光尚未點亮xx的天空,遠處的山峰籠罩在薄薄的霧氣下顯得分外妖嬈,兩個星期的xx之行即將成為美麗的回憶。似乎轉眼間就到了離開的時候,留戀之情溢於言表,每個人默默地注視著這裡的一切,沒有了幾日前的歡聲笑語,沒有了幾日前的載歌載舞,身邊也沒有了那群熱情洋溢的鄉民。習習涼風從山谷間襲來,我們踏上歸沈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