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實施方案的基本結構與寫法

課題研究方案是科研工作的核心,課題研究方案是整個科研活動的起始環節,也是對科研活動實施調控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要不斷學習、思考、實踐、提高、總結,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改、充實、完善。從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根據平時的學習與實踐,結合我撰寫的課題方案,來談談課題實施方案的基本結構與寫法。

一、課題研究方案的概念

課題研究方案是指國小教育科研活動中,為實現預定的科研目標和任務而提出的具體行動方按。是整個科研活動的起始環節,也是對科研活動實施調控的重要手段。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畫。它初步確定了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研究方案是科研管理總作的基礎和依據,是科研決策的具體行動綱領,是保證課題研究出質量出成果的重要手段。課題研究方案包括指導思想、課題內涵、課題範圍、研究方法、科研成果形式、組織管理、物質條件等。

二、課題研究方案的基礎性工作

課題研究要講究實效,必須遵守一定的程式,經過充分地調查、思考、論證,才能確保課題研究的創新性、現實性、最佳化性。

(一)、做好調查研究。這是基礎性環節。要做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本校、本地區的教改現狀、急需解決的問題;二、科研的情況、實力、成果;三、目前教育科研的動向、熱點問題;四、其他單位的科研情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可以豐富知識,發現問題,樹立觀念,梳理思路,尋找研究層面和研究著眼點。熟悉了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重複別人走過的路。我們的研究才可能具有創造性。

較長一段時間,寫作教學瞄準考試,學生成了寫作的工具和奴隸。學生的習作中假話、大話、空話比比皆是。我們的作文教學見物不見人,脫離學生的實際,過多的人為限制,盲目提高要求,抬高了習作的門檻,使學生害怕習作,失去了習作的信心。根據調查發現,50%的學生怕寫作文、不願寫作文,他們面對老師出的作文題目,或者搜腸刮肚,或者隨意編造,寫出的文章東拼西湊、毫無生機。而他們的日記、書信、隨筆等內容豐富、情感真摯、生機盎然、富有活力。在研究中發現:國小生課內習作比國小生課外習作更真實、具體、感人。因此,我根據自身的科研水平,結合本校本班的學生習作實際,與習作教學實際,在研究國內外先進評價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小生課外習作評價研究方案。

(二)、注重理論學習。我們要大量地掌握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只有理論充實了,研究工作才具有堅實的理論支撐,否則,研究就很難深入下去,更談不上創造。因此,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才能理性思考,才能制定出更科學、更完善的實施方案

(三)課題的選擇。課題的選擇關乎課題的質量,如果我們的認識和理解就此止步,那么我們就不一定能選好課題。課題的選擇還有較強的技術性。首先要提出問題。課題始於問題。當已有的認識不能解釋遇到的新事物時,當事實與現有理論發生矛盾時,就產生了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成為選題的線索。其次要分析問題。分析問題就是把所提出的諸多問題中的某一個問題明確起來,對問題進行分析比較,明確界限、縮小範圍、理清眉目。再次是篩選問題。篩選包括問題---研究---課題---選題這樣一個研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