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CDC印發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廣項目實施方案通知

(四)妊娠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控制目標

理想

良好

血糖(mmol/l)

空腹

4.4-6.1

≤7.0

>7.0

非空腹

4.4-8.0

≤10.0

>10.0

糖化血紅蛋白(%)

<6.5

6.5-7.5

>7.5

血壓(mmhg)

<130/80

130/80-140/90

≥140/90

體重指數(kg/m2)

男性

女性

<25

<24

<27

<26

≥27

≥26

膽固醇(mmol/l)

<4.5

≥4.5

≥6.0

甘油三酯(mmol/l)

<1.5

1.5-2.2

>2.2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1.1

1.1-0.9

<0.9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2.6

2.6-3.3

>3.3

註:老年糖尿病人群控制血糖在良好目標即可。

五、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一)口服降糖藥。

包括磺脲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α-糖苷酶抑制劑、格列奈類藥物等。

(二)胰島素。

包括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預混胰島素、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及預混類似物胰島素等。

六、糖尿病高危人群確定

(一)有糖調節受損史*。

(二)年齡≥45歲。

(三)肥胖(bmi≥28 kg/m2)*。

(四)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 kg)生產史。

(五)妊娠糖尿病史。

(六)高血壓(血壓≥140/90 mmhg)。

(七)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35 mg/dl(0.91 mmol/l)及甘油三酯≥250 mg/dl(2.75mmol/l)。

(八)心腦血管疾病。

註:*為重點人群。

七、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一)血糖的自我監測。

患者在家中採用攜帶型的血糖儀進行血糖自我監測對於改善治療的安全性,提高治療的質量有重要意義。測量血糖也是防止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和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必須自測血糖,用口服降糖藥的患者也最好自測血糖。醫生或糖尿病教育者應每年檢查1-2次患者的自我監測水平,尤其當自我監測結果與糖化血紅蛋白或臨床情況不相符時,必須檢查其監測技術的質量控制情況(包括對照靜脈血漿葡萄糖水平監測和自我血糖監測的一致性)。

血糖自我監測的注意事項:血糖自我監測的頻次與測定時間因人而異。血糖控制穩定的2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測定一次空腹和餐後血糖,最好測定選擇不同時間段的餐後血糖。如第一周測定空腹和早餐後2小時消失血糖、第二周可測定空腹和午餐後2小時血糖,依此類推。如果有低血糖表現,需要加測血糖。

注射胰島素或使用促胰島素分泌劑且血糖相對穩定的患者可每周監測一日血糖,測定4次為好。

1型糖尿病患者也應根據血糖穩定情況和是否需要調整胰島素及一些特殊情況來決定每日監測血糖的頻次。血糖穩定且有條件者,可每周選2-3天測血糖,一天測定4次血糖,如空腹和三餐後、三餐前和睡前。通過測定不同時間的血糖,進一步了解患者全天的血糖控制情況,從而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生病時或劇烈運動之前應增加監測次數。生病或血糖>20 mmol/l時,應同時測定血酮或尿酮體。

檢測時間:每餐前,餐後2小時,睡前。如有空腹高血糖,應監測夜間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並穩定者監測的次數可更少。血糖控制差/不穩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應每日監測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血漿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10%-15%,在解釋血糖水平時應注意所採用的儀器是檢測的血漿葡萄糖還是全血葡萄糖。

(二)低血糖的預防。

1.預防低血糖的關鍵是要讓正在使用促胰島素分泌劑或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了解低血糖症的危害性和常見誘因。

2.患者應熟悉低血糖的症狀以及自我處理低血糖症的方法。

3.外出時隨身佩帶病情卡,萬一發生低血糖昏迷時能及時得到他人幫助。

4.糖尿病患者家屬及照顧的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藥,監督患者不誤用或過量使用降糖藥物。

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嚴,空腹血糖不超過7.8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11.1 mmol/l即可。

6.病情較重,無法預料患者餐前胰島素用量時,可以先吃飯,然後再注射胰島素,以免患者用胰島素後尚未進食而發生低血糖。

7.初用各種降糖藥時要從小劑量開始,然後根據血糖水平逐步調整藥物劑量。

8.1型糖尿病作強化治療時容易發生低血糖,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後測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mmol/l為宜,餐後血糖<10 mmol/l,晚睡前血糖5.6-7.8mmol/l,凌晨3時血糖不低於4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