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結題報告

兩年多來,在各級專家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課題組教師積極探討,紮實工作,實驗立足於品德課堂,探求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等學習的有效策略。課堂上力求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在師生關係上要注重民主性、平等性。在師生情感上力求和諧性、互通性。把自主、合作、探究等做法,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實現全體學生有效、高效率的學習。開展課題研究以來,主要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果。

1、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得到最佳化。

通過課題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一些學習方式:

a.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在合作探究時,如何最佳化小組合作學習?這是當前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們認為:小組組合要靈活,組內分工要明確,時機時間要適當,教師引導要巧妙,效果評價要全面。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成為一大亮點,關鍵是小組學習的時機安排是否適宜,對小組學習的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雖然小組學習是一種比較自由的學習方式,但在有限的課堂上我們不能隨意進行小組學習,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目的不明確,合作只能是流於形式,毫無效果可言。在小組討論之前,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將要討論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宜多,要有討論的價值。討論題過於簡單,激不起學生討論的興趣和熱情;過於難,大多數學生參與不了。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似是而非時,問題具有挑戰性時,課堂教學一般由個人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班集體學習三種基本形式組成。在大多數學生產生交流、表達、求答的欲望時,小組學習的出現才會激發個體學習潛能,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另外,對知識的查缺補漏,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效果也是很好的。

小組學習應建立在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在教學中我們應給予大部分學生足夠的思考、合作的時間、重視生生互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交流。“跑場式”的小組學習要不得。既要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活動,又要限制學生為某些問題無休止的爭吵。所以,教師在每次小組學習之前要明確時限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只有保證了合作的時間和空間,才能保證合作的質量。

b、“體驗式”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下的新課堂大力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學習方式,它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

我們在實踐中反覆嘗試,覺得以下幾種效果頗佳。

1) 對比體驗

體驗式學習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對比體驗是讓學生通過操作對比增強對知識的感性認識。

2) 操作體驗

操作是最直接的體驗方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加入到活動過程中來,從而產生深刻的體驗。

3)遊戲體驗

創設對學生具有強大吸引力的遊戲場景、形式,以吸引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學習,從學生無意學習的心理過程入手,在遊戲中溶入要求,使學生在趣味盎然的遊戲體驗中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學生學習興趣濃,教學效果好。學生學習方式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得到最佳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習積極性大為提高,學習興趣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