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階段小結2篇

研究性學習階段小結(2):

一、對於前一階段工作的總結

(一)我們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和認識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研究或探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套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

對國家而言,這種學習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創新精神,能適應未來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人才打好基礎。教育部在《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把“研究性學習”作為課程改革的重點,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並強調學生通過這種學習和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對學生而言,這種學習活動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即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為教師指導,學生主體參與,圍繞提出的問題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對象,有明確的預期目標並制定行動計畫和實施方案,探究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自主選擇性創新學習。它具有探索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重學生個性的發展。

對教師而言,這種學習活動是擺脫單純傳授知識和應試教學觀念的束縛,拋棄單純的傳授知識和應試教學的觀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因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的無限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包括學習材料的組織、學習方式的選擇、學習活動的安排、學習所得出的結論,都會因人而異,這不僅要求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具有突出的指導地位,而且在學生的這種自主性學習中,教師的指導能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往往成為激發、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敗的關鍵,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否開設研究性課程和能否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將成為衡量一個教師合格與否的標準之一。

(二)我們的具體安排

下學期的課題準備。

選題實行學生自主選題和各科老師定題的雙向選擇,課題類型大致有知識探究型、學術研究型、社會調查型三類,共設立68項課題,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美術、電腦等各個學科,牽涉到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學生選擇的指導教師除了高一全體教師以外、電腦電教中心的徐國林、曹萍、梁錦明老師和青少年宮的賴永忠老師等。

研究性學習的活動時間設在每個小禮拜的星期五第七節和星期日的整個上午四節,研究地點有教師辦公室、教室、圖書館、電腦房。學校為研究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三)研究性學習的初步成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同學們的知識面拓寬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析歸納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很多同學通過研究性活動,認知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顯著增強。

截止現在,所有同學的網頁製作和論文寫作工作都已經開始,80%的同學網頁的主頁和基本框架基本搭好,60%同學網頁基本製作完畢,1月7日前可以完成相關專題網頁製作。個別同學的研究成果已經展示,如:第十一周全國政治骨幹教師到我校參觀時,高一(4)的劉德強同學曾代表高中部用網頁的方式展示了“我的編程之夢”,受到與會所有教師的高度評價。論文寫作方面小部分同學已經擬定提綱,絕大部分同學已經在老師的指導下進入寫作階段,元旦放假回來可以完成論文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