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階段小結2篇

3.“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學科課程的關係。

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以最佳化課程系統為目的。學習知識和認識社會需要在“接受”和“探究”兩個方面下工夫。研究性學習主要是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是學生在做中學習、做中感悟、做中提高的一種學習。這種課程是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去探究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學到更多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一種學習。“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學科課程的關係可以說是相互關聯,互為依存的。因為單純的傳授知識,它會抑制學生探究的熱情;單純的(脫離知識傳授)研究,它不可能是高水平的,也不符合高中生學習實際情況。所以,我們要注重這種課程內容的研究性,注重它們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性。

4.“研究性學習”與興趣活動和競賽活動的關係。

我們要以興趣為主導,逐漸引導學生向研究性學習轉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求知的一種動力。在興趣的導引下,學生會自發地去觀察、探索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教師要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性選擇課題。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對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的活動。因此,重視學生對一些事物的興趣,引導提升他們探究的層次,對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十分有利的。

組建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其中課題的選定是學生不易把握的。藉助中學生的各種比賽活動可以促進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也不能是一種模式,論文、報告、表演、藝術作品等都可以。

競賽內容也可作為學生研究的課題。

競賽的準備過程,往往就是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理。在這過程中,學生運用舊知識,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得了新知,深化了舊知,培養了實踐能力,訓練了創造意識,發展了創新思維。學生在這種準備過程中對學習對人生會有頓悟,那更是莫大的收穫,莫大的驚喜。

學科競賽的訓練是否也可以納入到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去,我們也可以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5.“研究性學習”的結果與過程的關係。

廖校長在個性特長課程的教學評價中說:“評價指標主要體現在學生獨立研究的過程和成果上”。這說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結果是同樣重要的。在目前研究性學習的初步實施階段,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過程是最重要的,研究的結果重要,但不是我們追求的唯一目標。課題研究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載體,學生通過這樣的載體了解什麼是研究,應該怎樣去選擇課題,怎樣去制定研究計畫、安排研究活動等等。至於這一結果是否正確,是否有實際的價值,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強調“四重一主”的原則:

(1)重能力——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2)重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知識結論產生過程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從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過探究學習過程,獲得新的知識。

(3)重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髮問,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並努力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4)重個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勇於發表獨立見解,敢於標新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