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幾點認識

一、我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認識

各位領導,專家,大家好!很感謝省教研室給我提供這個機會,向大家匯報我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點心得體會。我是教歷史的,可能體會也就主要局限在人文類課題的經驗獲得上。其中有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研究性學習活動作為課程開展,我是XX年開始知道的,當時帶高三,沒有參與學習指導活動。但每周看到高一學生在學校統籌安排下,由指導老師率隊走出校門開展課題研究,心裡一是疑問,研究性學習活動具體到底是怎么開展的,到底研究點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等等;二是很欣喜,讓我看到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為學生學習成長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環境,這對推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素質教育是肯定有利的。這一點一直是我內心深處渴望而且肯定的,從來不曾懷疑過。原因有三: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思想讓我刻骨銘心:“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一直贊成並在自己職能範圍內創設和藉助各類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落實自己“活動即教育” ,“體驗遠勝說教”等的教育教學理念。二是我覺得課堂教學功能越來越單一。儘管我們在教案中都寫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想目標等三維教學要求。但更多的老師和更多的課堂教學往往由於考試壓力和評價機制影響而僅局限於知識的落實。學生是能動可塑的,思想活躍、能力突出、激情四射,是需要舞台展示自身特長,證明自己價值的,但這對一直只能處於狹小、枯燥課堂的他們來說,很多只能是奢望。現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這種開放的體驗式的學習環境必將改變這種狀況。三是當前教育界不爭的事實:德智體美勞缺乏整體發展。智育成為靈魂,成為某些教育管理部門、學校辦學的主宰,對教育急功近利,缺乏長期規劃。德育水平降低,校園裡看到存在很多與學生身份不符的言行,如對地上的垃圾熟視無睹,不能及時關燈,隨意將喝不完的桶裝水當廢水倒掉,而不是喝多少倒多少,對老師善意的批評指正不是虛心接受,而是針鋒相對等等。儘管學生處(政教處)、班主任每天呼籲德育重要,但是舉措單薄,功效不大。這不得不讓我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到底怎么了。儘管社會教育、親職教育給我們學校教育帶來了許多負面的衝擊,但它不應成為學校教育推卸責任的藉口。因為我一直認為,當承擔教書育人職責的學校教育都對教育失去信心時,這個國家和民族也就離自己的末日不遠了。“在其位,謀其職”,學校教育到底應該為社會培養怎樣的人才,在“教書育人”特別“育人”上應擔當起怎樣的角色,到底還有沒有比我們“說教”更有效的途徑去改變一些學校德育的困境等等。我認為讓學生走出課堂、學校,通過自己的耳聞目睹,親身體驗,當面交流所取得的效果會更好。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失為一個好的嘗試途徑。

XX年,我擔任我校首屆文科實驗班班主任。新一輪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我校正常開展。我對學校教育教學的理解:知識是可以傳授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的,情感只有通過體驗才會真實、持久和富有生命力!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學習方式和強調學生親身體驗、感悟等很吻合這種需求。因此,我認真學習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有關教材和輔助資料,並積極在班級落實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記得當時我班共上報八個課題,通過分類、商討、調整,有關嘉善西塘的四個研究性課題即“嘉善田歌文化研究”、“對西塘古鎮建築的研究”、“西塘古鎮的橋文化研究”、“西塘古鎮的飲食文化研究”組成了一個大的課題組。因為第一次開展,我們按照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般步驟有序進行。四組成員好奇、興奮,放棄了一些雙休日和假期休息時間開展活動,整個活動中都表現出主動性和協作性,四組間也彼此暗暗較勁,誰都不願落後。師生互動,相互協商,群策群力。由於開展得正常,在當年嘉興市歷史研究性學習活動成果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並被嘉興市歷史教研員戴加平老師推薦參加省歷史研究性學習活動成果展評。在省歷史教研員周百鳴老師和戴加平老師等專家直接指導下,我們其中一個課題《嘉善田歌文化研究》(田歌大多在田間勞動時即興演唱而得名)獲得省一等獎,並參加了XX年全國歷史教育學會年會現場展示,得到與會專家的普遍好評。在周百鳴老師和戴加平老師的聯繫下,我又很榮幸得到了華東師大聶幼犁教授的直接指導,並對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行了反思和總結。正是由於這次經歷,使我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和成果展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也為我今後對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提供了許多寶貴經驗。下面就以今年我指導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成果《永恆的橘黃——嘉善環衛工人生活和工作狀況的研究》為例,談談指導過程中對一些環節的自我反思,以求教於大家。

二、我對指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幾點認識

1.前期動員:這工作很重要。我們這組成員一開始就積極性比較高。這還要感謝曾參加田歌研究性成員。開學初,我邀請他們到學校和我現在所帶的新班級學生交流高中生活,他們講到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樂趣和成功,講到了師生活動期間難忘的經歷。這對新班級的學生觸動很大。其中有的學生還迫不及待地來問我學校什麼時候開始。趁熱打鐵,我就將田歌展示的網頁、我校以前的研究成果展示錄像利用班會課在班級播放。效果很好。班級很多同學都處於臨陣磨槍的狀態,有的心中非常自信,相信自己也可以做的好,排除了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陌生和困難的心理。這為我們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創設了良好的氛圍。目前,研究性學習活動動員有領導強調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重要,也有專家、老師專題講座,講座中穿插一些案例,增強感性認識等,也有的組織播放以前成果展示錄象, 提升學生活動興趣。但就我接觸,這些方面對高一學生的動員效果可以說比較少,一是本身對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什麼,怎么搞缺乏必要的認識,二是傳統觀念影響,更多學生沒有知道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必修課,認識上不足,態度上隨便。如我給我校高一學生專題培訓,好多學生帶著數學、英語等書本,還有的帶著《讀者》等雜誌來參加。通過幾年實踐,這裡我更強調讓本校已有的研究性成果對高一新生進行現場展示,效果最為突出。學生間的溝通和影響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感召力和說服力的。今年我校教務處除組織領導動員和安排我專題講座外,還安排高一學生代表觀摩我校四個研究性課題成果展示,活動過後,高一學生反響強烈,覺得很有趣,很羨慕,也很佩服。我任教的學生有找到我說:楊老師,下次我們也搞一個展示,我們肯定做的更好。今年我指導的有三個,三個都很不錯,這跟前期的良好動員和學生後來積極投入是直接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