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仰——看《岡仁波齊》有感

和同學談起電影《岡仁波齊》,一部11位藏族人走上朝聖之路的紀錄片,但同學顯然興趣不大,說她當時在電影院看睡著了,讓我有滿腔感情,卻無處傾瀉,因為在我心裡,這部影片是給我震撼的,與其說是影片本身,更應該說是藏族人自身的信仰。

影片中楊培爺爺一生都守著羊,從未出過遠門,所以最大的願望就是去朝聖,他善良、淳樸,一直都是為照顧哥哥的孩子們而默默奉獻,所以侄子尼瑪扎堆為了完成他的心愿,下定決心帶叔叔走上朝聖之路,而其他的同行者,也都有著各自的原因,屠夫是想減輕自己殺牛的罪惡,仁川晉美是為在建房中死去的兩人祈禱.......

影片沒有宏大震撼的場景,只有他們一路認真虔誠的叩拜,在朝聖的路上,他們遇到了路邊建房的藏族人,遇到了從四川出發,拉著一頭小毛驢的夫妻,還曾留宿在一個大爺家裡,當中充滿著真誠與溫情,同族人邀請停下喝茶,夫妻把小毛驢當家人一樣,只是牽著走,大爺給他們講解磕頭時心中要裝著眾生的幸福......在看到這樸實的一幕幕,心中只有感嘆,城市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防備,在他們這裡無從感知。到了後面,他們裝行李的拖拉機在公路遭遇車子撞擊,只能推著走,而我注意到的是,男子們在推著走完一段後,又會返回原點,繼續磕頭,就像他們之前在遇到大水也不肯少磕頭一樣。

影片的結尾,是楊培爺爺在岡仁波齊的山下長眠了,一行人在風雪中送走老人後,開始轉山。這樣的結尾無疑使影片得到了升華,讓看完影片的人心中燃起信仰的火光。

我覺得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即使他們身處逆境,也不會抱怨生活。有人在看完影片後覺得當中有的做法很愚昧,不可理解,就像婦女對小女孩說“磕頭好,磕頭長知識”,以及大爺在抱怨機械化加快生活節奏一樣,都是和年輕人的思想格格不入的,但是,我們真的不必高姿態的去評判那些心懷信仰之人,因為某種程度上,我們什麼都沒有。

現代的信息化看似讓我們掌握了知識,覺得就是掌握了真理,然而呢?一個懂法律的人往往最能鑽法律的漏洞,一個新聞報導者最能說假話,他們號稱信仰法律,標榜公正真實,行事上卻還是可以跨越規矩。而藏族人民的信仰,只為尋求內心的安寧,希望一生幸福安康,他們的信仰都建立在了對人對物的慈悲上。

我有幸和一位藏族同學關係頗近,上周六在兼職地方吃飯時,她迴避掉了我們,細問之下,她告訴我那天需要戒葷,後來在問及她鮮少吃肉的原因,她說:“我們少吃一點,就能少一點殺生。”那一刻我絲毫不覺她的話有任何做作之嫌,只覺得從她口中說出及其自然,就像我在她身上感受到的單純與善良。

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個媒體人,白岩松就多次談及“信仰”,他說:“信仰不一定與宗教有關,但一定與我們內心的充實有關,我們內心要建立一種信仰,就是要有敬畏。”就我看來,中國人內心的信仰,是植根於我們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的,就像人們常說的做人要有“底線”,並且每個人的底線都不盡相同。這個底線,就是一種信仰。我希望做一個“正直”之人,那么一切有違我良心之事,我都不會去做,這可以說是一種做人準則,道德約束,但比起虔誠的信仰還差了那么一點點,是什麼呢?我想就是白老師說的“敬畏”吧。我們總認為人是萬物的主宰,特別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人工培植,可以機械化操作,可以奪取一切資源,但卻忘了人生來行走,便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誼,人與自然和諧,才能共生。最怕的,就是人高估自己的聰明,失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