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漁村的散文:漁村戲事

散文:漁村戲事

評劇藝術在唐山、蘆台、漢沽一帶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這裡幾乎村村有劇團,人人能唱上兩口兒。

那是一次民眾文化活動的高潮時期,蔡家堡人組織的文化活動不只是“漁民飛鑔”和“禿子會”的花會表演名聲在外,“蔡家堡評戲團”的表演也深受當地人的喜歡,並留下了許多趣事。

當年,蔡家堡人由村民組成了業餘評劇團,他們用過去“景忠山護海娘娘會”的會服改成評劇戲服,主演評劇傳統曲目《劉巧兒》。因為大家是自娛自樂式的表演,唱一場戲中同一個角色有時由兩或三四人分別扮演,時常會鬧出許多笑話。

有一次,先由一位身材高挑、模樣俊俏的大姑娘上台扮演“劉巧兒”,她的一段精彩演唱贏得了滿堂彩。接下來替換上台的是一位個子不高、其貌不揚的小媳婦扮演“劉巧兒”。巨大的反差也許是組織者的“巧妙”安排,大家也喜歡這種幽默的喜劇效果。按照鄉俗,村中叔嫂輩分的人之間可以開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雖然她的唱功不錯,可是場下的那些小叔子們借題發揮的倒彩讓她難以招架。“劉巧兒”羞紅了臉,忘了後邊的台詞,只好“灰溜溜”地退下了戲台。站在一旁扮演趙柱兒的男演員見自己一個人“晾”在了台上,這戲沒法演了,他來了一句:“劉巧兒走,我也走”。如此“借驢下坡”式的笑話,引起台下哄然大笑。

後來,村里人常用這件事調侃,當有人要藉機離開,就會有人說:“蔡(家)堡(人)唱劉巧兒——你走我也走”,成了一句現在還在村民中流傳的歇後語

無獨有偶。相鄰漁村大神堂當年也有評戲團,也鬧過笑話。

大神堂評劇團當年主演的曲目《鍘美案》。一次,一位叫姜老二的演員扮演包公,他上台時忘了戴烏紗帽。台下的觀眾見他這樣的打扮,逗得大家前仰後合,善意的玩笑和喝起的倒彩使現場的氣氛異常火爆,姜老二終於發現自己忘了戴帽子。他靈機一動,來了一段唱白:“今日妖風大,吹跑了我的官紗(帽)。”然後,他回身對著幕後接著唱“王朝、馬漢,趕緊回去拿!”。他機智且滑稽的表演又贏來了台下的陣陣喝彩。從那以後,大神堂人有了一句歇後語,即當要讓人回家去取什麼東西時,人們常會說“姜老二唱包公——趕緊回去拿”。

如出一轍,丰南縣的黑沿子村是與大神堂村相鄰不遠的漁村,當年他們村也有評劇團,主演曲目《沙家浜》,同樣鬧過笑話。

黑沿子村評劇團里有一位演員叫鄭義,麻子臉細高挑兒其貌不揚,但他有一副好嗓子。俗話說“一白遮九醜”,憑著他出色的嗓音不久就唱到了主角的位置。鄭義不只是嗓子好,頭腦也相當的聰明。

在一個雷雨季節的晚上,劇團安排鄭義唱郭建光的《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因為鄭義犯了感冒,頭痛得厲害並且迷迷糊糊的,本不想上台,無奈沒有人救場,他只好帶病堅持演出。一陣劇烈的咳嗽後,他把開場白“暴風雨來了”這句台詞忘了,一時急得直跺腳,當抬眼看到夜空中的雲縷,倏地來了靈感,喊出了“上來天頭了!”台下一陣短暫的沉寂,等大家回過味來,不惜拍痛了手掌歡呼起來。人們不知道他是忘了台詞,還以為是他的幽默發揮,原來這句話是當地的方言,是暴風雨將來了的意思。從那以後,黑沿子村多了一條歇後語:當要耍暴天(暴風雨)或有人要發脾氣時,人們常會說“鄭義唱《沙家浜》——上來天頭了”。

現在,當我走訪那些六、七十歲以上的漁村老人時,他們對這些由當年民眾文化活動中產生的歇後語還在津津樂道,表情中無不流露著對那段時光的留戀。

【本文作者:劉翠波 (微信公眾號:昆明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