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在洛下,曾詣房玄齡,相送出衢路。玄齡謂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為從事,故應有會素心。比來激濁揚清,所為多少?"文博遂奮臂厲聲曰:"夫清其流者必潔其源,正其末者須端其本。今政源混亂,雖日免十貪郡守,亦何所益!"其率直疾惡,不知忌諱,皆如此類。時朝政浸壞,人多贓賄,唯文博不改其操。論者以此貴之。遭亂播遷,不知所終。

初,文博在內省校書,虞世基子亦在其內,盛飾容服而未有所知。文博因從容問之年紀,答雲十八。文博乃謂曰:"昔賈誼當此之年,議論何事?君今徒事儀容,欲何為者?"又秦孝王妃生男,文帝大喜,頒賜群官各有差。文博家道屢空,人謂其悅賞。乃云:"賞罰之設,功過所歸。今王妃生男,於群官何事,乃妄受賞也!"其循名責實,錄過計功,必使賞罰不濫,功過無隱皆爾。

文博本為經學,後讀史書,於諸子及論,尤所該洽。性長議論,亦善屬文。著《政道集》十卷,大行於世。

開皇中,又有魏郡侯白,字君素,好學有捷才,性滑稽,尤辯俊。舉秀才,為儒林郎。通侻不持威儀,好為俳諧雜說。人多愛狎之,所在處,觀者如市。楊素甚狎之。素嘗與牛弘退朝,白謂素曰:"日之夕矣。"素大笑曰:"以我為'牛羊下來'邪!"文帝聞其名,召與語,悅之,令於秘書修國史。每將擢用,輒曰"白不勝官'而止。後給五品食,月余而死。時人傷其薄命。著《旌異記》十五卷,行於世。

明克讓,字弘道,平原鬲人也。世仕江左。祖僧紹、父山賓,並《南史》有傳。克讓少儒雅,善談論,博涉書史,所覽將萬卷,《三禮》、《論語》,尤所研精,龜策曆象,鹹得其要。年十四,釋褐湘東王法曹參軍。時舍人朱異在儀賢堂講《老子》,克讓預焉。堂邊有修竹,異令克讓詠之。克讓攬筆輒成,卒章曰:"非君多愛賞,誰貴此貞心?"異甚奇之。仕梁,位中書侍郎。梁滅,歸長安,引為麟趾殿學士。周武帝即位,為露門學士,令與太史官屬正定新曆。累遷司調大夫,賜爵歷城縣伯。隋文帝受禪,位率更令,進爵為侯。太子以師道處之,恩禮甚厚,每有四方珍味,輒以賜之。時東宮盛征天下才學士。至於博物洽聞,皆出其下。詔與太常牛弘等修禮議樂。當朝典故,多所裁正。以疾去官,加通直散騎常侍,卒。上甚惜之,二宮贈賻甚厚。

所著《孝經義疏》一部,《古今帝代記》一卷,《文類》四卷,《續名僧記》一卷,集二十卷。

子餘慶,位司門郎。越王侗稱制,為國子祭酒。

克讓叔少遐,博涉群書,有詞藻。仕梁,位都官尚書。入齊,甚為名流王元景、陽休之等所禮。皇建中,拜中庶子。卒,贈中書令、揚州司馬。

劉臻,字宣摯,沛國相人也。父顯,《南史》有傳。臻年十八,舉秀才,為邵陵王東閣祭酒。元帝時,遷中書舍人。江陵平,歸魏為中書侍郎。周冢宰宇文護闢為中外府記室,軍書羽檄,多成其手。後為露門學士,授大都督,封饒陽縣子。歷藍田令、畿伯下大夫。隋文帝受禪,進位儀同三司。左僕射高熲之伐陳也,以臻隨軍主文翰,進爵為伯。皇太子勇引為學士,甚親狎之。

臻無吏乾,又性惚怳,耽經覃思。至於世事,多所遺忘。有劉訥者,亦任儀同,俱為太子學士,情好甚密。臻住城南,訥住城東。臻嘗欲尋訥,謂從者曰:"汝知劉儀同家乎?"從者不知尋訥,謂臻還家,因答曰:"知。"於是引之而去。既扣門,臻尚未悟,謂至訥家,乃據鞍大呼曰:"劉儀同可出矣。"其子迎門,臻驚曰:"汝亦來邪?"其子答曰:"此是大人家。"於是顧眄久之,乃悟,叱從者:"汝大無意,吾欲造劉訥耳!"性好啖蜆,以音同父諱,呼為扁螺,其疏放多此類也。

精於兩《漢書》,時人稱為《漢》聖。開皇十八年,卒。有集十卷,行於世。

諸葛潁,字漢,丹楊建康人也。祖銓,梁零陵太守。父規,義陽太守。潁年十八能屬文,起家邵陵王參軍事,轉記室。侯景之亂,奔齊,歷學士、太子舍人。周氏平齊,不得調,杜門不出者十餘年。習《易》、《圖緯》、《蒼》《雅》、《莊》《老》頗得其要,清辯有俊才。晉王廣素聞其名,引為參軍事,轉記室。及王為太子,除藥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