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卷九 一國



二十一、佛陀伐那山及杖林

雞足山東北行百餘里,至佛陀伐那山。峰崖崇峻,巘崿隱嶙。岩間石寶,佛嘗降止。傍有般石,帝釋、梵天摩牛頭栴檀塗飾如來,今其石上余香郁烈。五百羅漢潛靈於此,諸有感遇,或得睹見,時作沙彌之形,入里乞食。或隱或顯,靈奇之跡,差難以述。

佛陀伐那山空谷中東行三十餘里,至泄(移結反。)瑟知林。(唐言杖林。)林竹修勁,被山彌谷。其先有婆羅門,聞釋迦佛身長丈六,常懷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恆於杖端出過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窮實,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中有大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於此七日為諸天人現大神通,說深妙法。

1.勝軍故事

杖林中近有鄔波索迦闍耶犀那者,(唐言勝軍)。西印度剎帝利種也,志尚夷簡,情悅出林,跡居幻境,心游真際,內外典籍,窮究幽微,辭論清高,儀範閒雅。諸沙門、婆羅門、外道異學、國王、大臣、長者、豪右,相趣通謁,伏膺請益。受業門人,十室而六。年漸七十,耽讀不倦,余藝捐廢,惟習佛經,策勵身心,不捨晝夜。印度之法,香末為泥,作小窣堵波,高五六寸,書寫經文,以置其中,謂之法舍利也。數漸盈積,建大窣堵波,總聚於內,常修供養。故勝軍之為業也,口則宣說妙法,導誘學人,手乃作窣堵波,式崇勝福,夜又經行禮誦,宴坐思惟,寢食不遑,晝夜無怠。年百歲矣,志業不衰。三十年間,凡作七拘胝(唐言億。)法舍利窣堵波。每滿一拘胝,建大窣堵波,而總置中,盛修供養,請諸僧眾,法會稱慶。其時神光燭曜,靈異昭彰。自茲厥後,時放光明。

2.杖林附近諸跡

杖林西南十餘里,大山陽有二溫泉,其水甚熱。在昔如來化出此水,於中浴焉。今者尚存,清流無減,遠近之人,皆來就浴,沈痾宿疹,多有除差。其傍則有窣堵波,如來經行之處也。

杖林東南行六七里,至大山,橫嶺之前有石窣堵波。昔如來雨三月為諸人天於此說法,時頻毗娑羅王欲來聽法,乃疏山積石,壘階以進,廣二十餘步,長三四里。

大山北三四里,有孤山,昔廣博仙人棲隱於此,鑿崖為室,余趾尚存。傳教門人,遺風猶扇。

孤山東北四五里,有小孤山,山壁石室廣袤可坐千餘人矣。如來在昔於此三月說法。石室上有大磐石,帝釋、梵天磨牛頭旃檀塗飾佛身,石上餘香,於今郁烈。

3.阿素洛宮異事

石室西南隅有岩岫,印度謂之阿素洛(舊曰阿修羅,又曰阿須倫,又曰阿蘇羅,皆訛也。)宮也。往有好事者,深閒咒術,顧儔命侶,十有四人,約契同志,入此岩岫。行三四十里,廓然大明,乃見城邑台觀,皆是金銀琉璃。是人至已,有諸少女佇立門側,歡喜迎接,甚加禮遇。於是漸進至內城門,有二婢使各捧金盤,盛滿花香,而來迎候。謂諸人曰:“宜就池浴,塗冠香花,已而後入,斯為美矣。唯彼術士,宜時速進。”餘十三人遂即沐浴,即入池已,恍若有忘,乃坐稻田中,去此之北平川中,已三四十里矣。

4.棧道

石室側有棧道,廣十餘步,長四五里。昔頻毗婆羅王將往佛所,乃斬石通谷,疏崖導川,或壘石,或鑿岩,作為階級,以至佛所。

二十二、上茅宮城(舊王舍城)

從此大山中東行六十餘里,至矩奢揭羅補羅城。(唐言上茅宮城。)上茅宮城,摩揭陁國之正中,古先君王之所都,多出勝上吉祥香茅,以故謂之上茅城也。崇山四周,以為外郭,西通峽徑,北辟山門,東西長,南北狹,周一百五十餘里。內城余趾周三十餘里。羯尼迦樹遍諸蹊徑,花含殊馥,色爛黃金,暮春之月,林皆金色。

1.伏醉象遺蹟

宮城北門外有窣堵波,是提婆達多與未生怨王共為親友,乃放護財醉象,欲害如來。如來指端出五師子,醉象於此馴伏而前。

2.舍利弗證果故事

伏醉象東北有窣堵波,是舍利子聞阿濕婆恃比丘(唐言馬勝。)說法證果之處。初,舍利子在家也,高才雅量,見重當時,門生學徒,傳以受業。此時將入王舍大城,馬勝比丘亦方乞食。時舍利子遙見馬勝,謂門生曰:“彼來者甚庠序,不證聖果。豈斯調寂?宜少佇待,觀其進趣。”馬勝比丘已證羅漢,心得自在,容止和雅,振錫來儀。舍利子曰:“長老善安樂耶?師何人,證何法,若此之悅豫乎?”馬勝謂曰:“爾不知耶,淨飯王太子舍轉輪王位,悲愍六趣,苦行六年,證三菩提,具一切智,是吾師也。夫法者,非有非空,難用詮敘,惟佛與佛乃能究述,豈伊愚昧所能詳議?”因為頌說,稱讚佛法,舍利子聞已,便獲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