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卷九 一國



3.勝密火坑故事

舍利子證果北不遠,有大深坑,傍建窣堵波,是室利毱多(唐言勝密。)以火坑、毒飯欲害佛處。勝密者,宗信外道,深著邪見。諸梵志曰:“喬答摩國人尊敬,遂令我徒無所恃賴,汝今可請至家飯會,門穿大坑,滿中縱火,棧以朽木,覆以燥土。凡諸飯食,皆雜毒藥,若免火坑,當遭毒食。”勝密承命,便設毒會。城中之人皆知勝密於世尊所起惡害心,鹹皆勸請,願佛勿往。世尊告曰:“無得懷憂。如來之身,物莫能害。”於是受請而往。足履門閫,火坑成池,清瀾澄鑒,蓮花瀰漫。勝密見已,憂惶無措,謂其徒曰:“以術免火,尚有毒食。”世尊飯食已訖,為說妙法,勝密聞已,謝咎歸依。

4.時縛迦大醫遺蹟

勝密火坑東北,山城之曲,有窣堵波,是時縛迦大醫(舊曰耆婆,訛也。)於此為佛建說法堂,周其壖垣種植花果,余址櫱株尚有遺蹟。如來在世,多於中止。其傍復有時縛迦故宅,余其舊井,墟坎猶存。

二十三、鷲峰及佛跡

宮城東北行十四五里,至姞栗陁羅矩吒山,(唐言鷲峰,亦謂鷲台。舊曰耆闍崛山,訛也。)接北山之陽,孤標特起,既棲鷲鳥,又類高台,空翠相映,濃淡分色。如來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廣說妙法。頻毗娑羅王為聞法故,興發人徒,自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編石為階,廣十餘步,長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窣堵波,一謂下乘,即王至此徒行以進;一謂退凡,即簡凡夫不令同往。其山頂則東西長,南北狹。臨崖西埵有磚精舍,高廣奇制,東辟其戶,如來在昔多居說法。今作說法之像,量等如來之身。

精舍東有長石,如來經行所履也。傍有大石,高丈四五尺,周三十餘步,是提婆達多遙擲擊佛處也。其南崖下有窣堵波,在昔如來於此說《法華經》。

精舍南山崖側有大石寶,如來在昔於此入定。

佛石寶西北,石寶前有大磐石,阿難為魔怖處也。尊者阿難於此入定,魔王化作鷲鳥,於黑月夜分據其大石,備翼驚鳴,以怖尊者。尊者是時驚懼無措,如來鑒見,伸手安慰,通過石壁,摩阿難頂,以大慈言而告之曰:“魔所變化,宜無怖懼。”阿難蒙慰,身心安樂。石上鳥跡、崖中通穴,歲月雖久,於今尚存。

精舍側有數石室,舍利子等諸大羅漢於此入定。舍利子石室前有一大井,枯涸無水,墟坎猶存。

精舍東北石澗中有大磐石,是如來曬袈裟之處,衣文明徹,皎如雕刻。其傍石上有佛腳跡,輪文雖暗,規模可察。

北山頂有窣堵波,是如來望摩揭陁城,於此七日說法。

二十四、毗布羅山

山城北門西,有毗布羅山。聞之土俗曰:“山西南崖陰,昔有五百溫泉,今者數十而已,然猶有冷有暖,未盡溫也。其泉源發雪山之南無熱惱池,潛流至此,水甚清美,味同本池。流經五百枝小熱地獄,火勢上炎,致斯溫熱。泉流之口,並皆雕石,或作師子、白象之首,或作石筒懸流之道,下乃編石為池。諸方異域鹹來此浴,浴者宿疹多差。

溫泉左右諸窣堵波及精舍,基址鱗次,並是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蹟之所。此處既山水相帶,仁智攸居,隱淪之士蓋亦多矣。

1.卑缽羅石室及比丘習定故事

溫泉西有卑缽羅石室,世尊在昔恆居其中。後壁洞穴是阿素洛宮也。習定比丘多居此室,時出怪異,龍、蛇、師子之形,見之者心發狂亂。然斯聖地,靈聖所止,躡跡欽風,忘其災禍。近有比丘,戒行貞潔,心樂幽寂,欲於此室匿跡習定。或有諫曰:“勿往彼也。彼多災異,為害不少,既難取定,亦恐喪身。宜鑒前事,勿貽後悔。”比丘曰:“不然。我方誌求佛果,摧伏天魔,若此之害,夫何足言?”便即振錫而往室焉。於是設壇場,誦禁咒。旬日之後,穴出少女,謂比丘曰:“尊者染衣守戒,為含識歸依,修慧習定,作生靈善導。而今居此,驚駭我曹。如來之教,豈若是耶?”比丘曰:“我守淨戒,遵聖教也。匿跡山谷,遠喧雜也。忽此見譏,其咎安在?”對曰:“尊者誦咒聲發,火從外入,燒我居室,苦我枝屬。唯願悲愍,勿復誦咒。”比丘曰:“誦咒自護,非欲害物。往者,行人居此習定,期於聖果,以濟幽塗,睹怪驚駭,喪棄身命,汝之辜也。其何辭乎?”對曰:“罪障既重,智慧斯淺。自今已來,屏居守分,亦願尊者勿誦神咒。”比丘於是修定如初,安靜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