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卷七 五國



三、三獸窣堵波

烈士池西有三獸窣堵波,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燒身之處。劫初時,於此林野,有狐、兔、猿,異類相悅。時天帝釋欲驗修菩薩行者,降靈應化為一老夫,謂三獸曰:“二三子善安隱乎?無驚懼耶?”曰:“涉豐草,游茂林,異類同歡,既安且樂。”老夫曰:“聞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遠尋。今正飢乏,何以饋食?”曰:“幸少留此,我躬馳訪。”於是同心虛已,分路營求。狐沿水濱,銜一鮮鯉,猿於林樹,采異花果,俱來至止,同進老夫。惟兔空還,游躍左右。老夫謂曰:“以吾觀之,爾曹未和。猿狐同志,各能役心,惟兔空還,獨無相饋。以此言之,誠可知也。”兔聞譏議,謂狐、猿曰:“多積樵蘇,方有所作。”狐、猿競馳,銜草曳木,既已蘊崇,猛焰將熾。兔曰:“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難遂,敢以微躬,充此一餐。”辭畢入火,尋即致死。是時老夫復帝釋身,除燼收骸,傷嘆良久,謂狐、猿曰:“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泯其跡,寄之月輪,傳乎後世。”故彼鹹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後人於此建窣堵波。

從此順殑伽河流,東行三百餘里,至戰主國。(中印度境)。

○戰主國

戰主國周二千餘里,都城臨殑伽河,周十餘里。居人豐樂,邑里相鄰。土地膏腴,稼穡時播。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人性獷烈,邪正兼信。伽藍十餘所,僧徒減千人,並皆遵習小乘教法。天祠二十,異道雜居。

一、佛舍利窣堵波

大城西北伽藍中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印度記》曰:此中有如來舍利一升。昔者世尊嘗於此處,七日之中,為天人眾顯說妙法。其側則有過去三佛坐及經行遺蹟之處。鄰此復有慈氏菩薩像,形量雖小,威神嶷然,靈鑒潛通,奇蹟間起。

二、不穿耳伽藍

大城東行二百餘里,至阿避陁羯剌拿僧伽藍。(唐言不穿耳。)周垣不廣,雕飾甚工,花池交影,台閣連甍,僧徒肅穆,眾儀癢序。聞諸先志曰:昔大雪山北睹貨邏國有樂學沙門,二三同志禮誦餘閒,每相謂曰:“妙理幽玄,非言談所究。聖跡昭著,可足趾所尋。宜詢莫逆,親觀聖跡。”於是二三交友杖錫同游。既至印度,寓諸伽藍,輕其邊鄙,莫之見舍。外迫風露,內累口腹,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時此國王出遊近效,見諸客僧,怪而問曰:“何方乞士?何所因來?耳既不穿,衣又垢弊。”沙門對曰:“我,睹貨邏國人也。恭承遺教,高蹈俗塵,率其同好,觀禮聖跡。慨以薄福,眾所同棄,印度沙門,莫顧羈旅。欲還本土,巡禮未周,雖迫勤苦,心遂後已。”王聞其說,用增悲感,即斯勝地,建立伽藍,白氎題書,為之制曰:“我惟尊居世上,貴極人中,斯皆三寶之靈祐也。既為人王,受佛付囑,凡厥染衣,吾當惠濟。建此伽藍,式招羈旅。自今已來,諸穿耳僧,我此伽藍不得止舍。”因其事跡,故以名焉。

三、摩訶娑羅邑及諸遺蹟

阿避陁羯剌拿伽藍東南行百餘里,南渡殑伽河,至摩訶娑羅邑,並婆羅門種,不遵佛法。然見沙門,先訪學業,知其強識,方深禮敬。

殑伽河北,有那羅延天祠。重閣層台,奐其麗飾。諸天之像,鐫石而成,工極人謀,靈應難究。

那羅延天祠東行三十餘里,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大半陷地。前建石柱,高餘二丈,上作師子之像,刻記伏鬼之事。昔於此處有曠野鬼,恃大威力,啖人血肉,作害生靈,肆極妖祟。如來愍諸眾生不得其死,以神通力誘化諸鬼,導以歸依之敬,齊以不殺之戒。諸鬼承教,奉以周鏇。於是舉石請佛安坐,願聞正法,克念護持。自茲厥後,無信之徒競共推移鬼置石座,動以千數,莫之能轉。茂林清池,周基左右,人至其側,無不心懼。

伏鬼側不遠,有數伽藍,雖多傾毀,尚有僧徒,並皆遵習大乘教法。

從此東南行百餘里,至一窣堵波,基已傾陷,余高數丈。昔者如來寂滅之後,八國大王分舍利也,量舍利婆羅門蜜塗瓶內,分授諸王,而婆羅門持瓶以歸,既得所粘舍利,遂建窣堵波,並瓶置內,因以名焉。後無憂王開取捨利瓶,改建大窣堵波,或至齋日,時燭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