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卷七 五國



一、化度漁人處及諸遺蹟

從此西行,依河之濱,有窣堵波,高餘三丈,南帶長流,大悲世尊度漁人處也。越在佛世,五百漁人結疇附黨,漁捕水族,於此河流得一大魚,有十八頭,頭各兩眼。諸漁人方欲害之,如來在吠舍厘國,天眼見,興悲心,乘其時而化導,因其機而啟悟,告諸大眾:“弗栗恃國有大魚,我欲導之,以悟諸漁人,爾宜知時。”於是大眾圍繞,神足凌虛,至於河濱,如常敷座。遂告諸漁人:“爾勿殺魚。”以神通力,開方便門,威被大魚,令知宿命,能作人語,貫解人情。爾時如來知而故問:“汝在前身,曾作何罪,流轉惡趣,受此弊身?”魚曰:“昔承福慶,生自豪族,大婆羅門劫比他者,我身是也。恃其族姓,凌蔑人倫,恃其博物,鄙賤經法。以輕慢心毀讟諸佛,以醜惡語詈辱眾僧,引類形比,謂若駝、驢、象、馬,諸醜形對。由此惡業,受此弊身。尚資宿善,身遭佛世,目睹聖化,親承聖教。因而懺謝,悔先作業。”如來隨機攝化,如應開導。魚既聞法,於是命終。承茲福力,上生天宮。於是自觀其身,何緣生此,既知宿命,念報佛恩,與諸天眾,肩隨戾止,前禮既畢,右繞退立,以天寶香花,持用供養。世尊指告漁人,為說妙法,俱即感悟,輸誠禮懺,裂網焚舟,歸真受法。既服染衣,又聞至教,皆出塵垢,俱證聖果。

度漁人東北行百餘里,故城西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高百餘尺,是佛在昔於此六月說法度諸天人。此北百四五十步有小窣堵波,如來昔於此處為諸苾芻制戒。次西不遠有如來發、爪窣堵波,如來昔於此處,近遠邑人相趨輻湊,焚香散花,燈炬不絕。

從此西北千四五百里,逾山入谷,至尼波羅國。(中印度境)。

○尼波羅國

尼波羅國周四千餘里,在雪山中。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山川連屬,宜谷稼,多花果,出赤銅、犛牛、命命鳥。貨用赤銅錢。氣序寒烈,風俗險詖,人性剛獷,信義輕薄。無學藝,有工巧。形貌醜弊,邪正兼信。伽藍、天祠接堵連隅。僧徒二千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綜習。外道異學,其數不詳。

一、光胄王制聲明論

王,剎帝利栗呫婆種也。志學清高,純信佛法。近代有王,號鴦輸伐摩,(唐言光胄。)碩學聰睿,自製《聲明論》,重學敬德,遐邇著聞。

二、小水池

都城東南有小水池,以人火投之,水即焰起。更投余物,亦變為火。

從此復還吠舍厘河,南渡殑伽河,至摩揭陁國。(舊曰摩伽陁,又曰摩竭提,皆訛也。中印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