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卷二 三國

○印度總述

△一、釋名

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隨地稱國,殊方異俗,遙舉總名,語其所美,謂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言諸群生輪迴不息,無明長夜莫有司晨,其猶白日既隱,宵月斯繼,雖有星光之照,豈如朗月之明!敬緣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印度種姓族類群分,而婆羅門特為清貴。從其雅稱,傳以成俗,無雲經界之別,總謂婆羅門國焉。

二、疆域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萬餘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畫野區分,七十餘國。時特暑熱,地多泉濕。北乃山阜隱軫,丘陵舄鹵;東則川野沃潤,疇隴膏腴;南方草木榮茂;西方土地磽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三、數量

夫數量之稱,謂逾繕那。(舊曰由旬,又曰逾闍那,又曰由延,皆訛略也。)逾繕那者,自古聖王一日軍程也。舊傳一逾繕那四十里矣,印度國俗乃三十里,聖教所載惟十六里。窮微之數,分一逾繕那為八拘盧舍。拘盧舍者,謂大牛鳴聲所極聞,稱拘盧舍。分一拘盧舍為五百弓,分一弓為四肘,分一肘為二十四指,分一指節為七宿麥,乃至虱、蟣、隙塵、牛毛、羊毛、兔毫、銅水,次第七分,以至細塵。細塵七分,為極細塵。極細塵者,不可復析,析即歸空,故曰極微也。

四、歲時

若乃陰陽曆運,日月次舍,稱謂雖殊,時候無異,隨其星建,以標月名。時極短者,謂剎那也。百二十剎那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晝三夜三。)居俗日夜分為八時。(晝四夜四,於一一時各有四分。)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小大故也。黑前白後,合為一月。六月合為一行。日游在內,北行也;日游在外,南行也。總此二行,合為一歲。又分一歲以為六時。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漸熱也;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熱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時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時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漸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來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或為四時,春、夏、秋、冬也。春三月謂制呾邏月、吠舍佉月、逝瑟吒月,當此從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夏三月謂頞沙荼月、室羅伐拿月、婆達羅缽陁月,當此從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秋三月謂頞濕縛瘐闍月、迦剌底迦月、末伽始羅月,當此從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冬三月謂報沙月、磨袪月、頗勒窶拿月,當此從十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故印度僧徒依佛聖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後三月。前三月當此從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後三月當此從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譯經律者,或雲坐夏,或雲坐臘,斯皆邊裔殊俗,不達中國正音,或方言未融,而傳譯有謬。又推如來入胎、初生、出家、成佛、涅槃日月,皆有參差,語在後記。

五、邑居

若夫邑里閭閻,方城廣峙,街衢巷陌,曲徑盤迂。闤闠當塗,旗亭夾路。屠、釣、倡、優、魁膾、除糞,旌厥宅居,斥之邑外,行里往來,僻於路左。至於宅居之制,垣郭之作,地熱卑濕,城多疊磚,暨諸牆壁,或編竹木。室宇台觀,板屋平頭,泥以石灰,覆以磚墼。諸異崇構,制同中夏。苫茅苫草,或磚或板,壁以石灰為飾,地塗牛糞為淨,時花散布,斯其異也。諸僧伽藍,頗極奇制。隅樓四起,重閣三層,榱梠棟樑,奇形雕鏤,戶牖垣牆,圖畫眾彩。黎庶之居,內侈外儉。隩室中堂,高廣有異,層台重閣,形制不拘。門辟東戶,朝座東面。至於坐止,鹹用繩床,王族、大人、士庶、豪右,莊飾有殊,規矩無異。君王朝座,彌復高廣,珠璣間錯,謂師子床,敷以細氎,蹈以寶機。凡百庶僚,隨其所好,刻雕異類,瑩飾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