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卷二 三國



風壤既別,地利亦殊。花草果木,雜種異名,所謂庵沒羅果、庵弭羅果、末杜迦果、跋達羅果、劫比他果、阿末羅果、鎮杜迦果、烏曇跋羅果、茂遮果、那利羅果、般娑果。凡厥此類,難以備載,見珍人世者,略舉言焉。至於棗、栗、椑、柿,印度無聞;梨、柰、桃、杏、蒲萄等果,迦濕彌羅國已來,往往間植;石榴、甘桔,諸國皆樹。

墾田農務,稼穡耕耘,播植隨時,各從勞逸。土宜所出,稻、麥尤多。

蔬菜則有姜、芥、瓜、瓠、葷陁菜等。蔥蒜雖少,啖食亦希,家有食者,驅令出郭。

至於乳酪、膏酥、粆糖、石蜜、芥子油、諸餅麨,常所膳也。魚、羊、獐、鹿,時薦餚胾。牛、驢、象、馬、豕、犬、狐、狼、師子、猴、猿,凡此毛群,例無味啖,啖者鄙恥,眾所穢惡,屏居郭外,希跡人間。

若其酒醴之差,滋味流別。蒲萄、甘蔗,剎帝利飲也;麴櫱醇醪,吠奢等飲也;沙門、婆羅門飲蒲萄、甘蔗漿,非酒醴之謂也。雜姓卑族,無所流別。

然其資用之器,巧質有殊;什物之具,隨時無闕。雖釜鑊斯用,而炊甑莫知。多器坯土,少用赤銅。食以一器,眾味相調,手指斟酌,略無匙箸,至於老病,乃用銅匙。

若其金、銀、鍮石、白玉、火珠,風土所產,彌復盈積。奇珍雜寶,異類殊名,出自海隅,易以求貿。然其貨用,交遷有無,金錢、銀錢、貝珠、小珠。

印度之境,疆界具舉,風壤之差,大略斯在,同條共貫,粗陳梗概。異政殊俗,據國而敘。

○濫波國

濫波國周千餘里,北背雪山,三垂黑嶺。國大都城周十餘里。自數百年,王族絕嗣,豪傑力競,無大君長,近始附屬迦畢試國。宜粳稻,多甘蔗,林樹雖眾,果實乃少。氣序漸溫,微霜無雪。國俗豐樂,人尚歌詠,志性怯弱,情懷詭詐,更相欺誚,未有推先。體貌卑小,動止輕躁。多衣白氎,所服鮮飾。伽藍十餘所,僧徒寡少,並多習學大乘法教。天祠數十,異道甚多。

從此東南行百餘里,逾大嶺,濟大河,至那揭羅曷國。(北印度境。)

○那揭羅曷國

那揭羅曷國東西六百餘里,南北二百五六十里。山周四境,懸隔危險。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無大君長主令,役屬迦畢試國。豐谷稼,多花果,氣序溫暑,風俗淳質。猛銳驍雄,輕財好學,崇敬佛法,少信異道。伽藍雖多,僧徒寡少,諸窣堵波荒蕪圮壞。天祠五所,異道百餘人。

一、城附近諸遺蹟

城東二里有窣堵波,高三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編石特起,刻雕奇制,釋迦菩薩值然燈佛敷鹿皮衣布發掩泥得受記處。時經劫壞,斯跡無泯。或有齋日,天雨眾花,群黎心競,式修供養。其西伽藍,少有僧徒。次南小窣堵波,是昔掩泥之地,無憂王避大路,遂僻建焉。

城內有大窣諸波故基。聞諸先志曰:昔有佛齒,高廣嚴麗。今既無齒,唯余故基。其側有窣堵波,高三十餘尺。彼欲相傳,不知源起,雲從空下,峙基於此。既非人工,實多靈瑞。

城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如來自中印度凌虛游化,降跡於此,國人感慕,建此靈基。其東不遠有窣堵波,是釋迦菩薩昔值然燈佛於此買花。

二、小石嶺佛影窟

城西南二十餘里至小石嶺,有伽藍,高堂重閣,積石所成。庭宇寂寥,絕無僧侶。中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

伽藍西南,深澗峭絕,瀑布飛流,懸崖壁立。東岸石壁有大洞穴,瞿波羅龍之所居也。門徑狹小,窟穴冥暗,崖石津滴,蹊徑余流。昔有佛影,煥若真容,相好具足,儼然如在。近代已來,人不遍睹,縱有所見,仿佛而已。至誠祈請,有冥感者,乃暫明視,尚不能久。昔如來在世之時,此龍為牧牛之士,供王乳酪,進奉失宜。既獲譴責,心懷恚恨,即以金錢買花,供養受記窣堵波,願為惡龍,破國害王。即趣石壁,投身而死。遂居此窟,為大龍王,便欲出穴,成本惡願。適起此心,如來已鑒,愍此國人為龍所害,運神通力,自中印度至。龍見如來,毒心遂止,受不殺戒,願護正法。因請如來:“常居此窟,諸聖弟子,恆受我供。”如來告曰:“吾將寂滅,為汝留影,遣五羅漢常受汝供。正法隱沒,其事無替。汝若毒心奮怒,當觀吾留影,以慈善故,毒心當止。此賢劫中,當來世尊,亦悲愍汝,皆留影像。”影窟門外有二方石,其一石上有如來足蹈之跡,輪相微現,光明時燭。影窟左右多諸石室,皆是如來諸聖弟子入定之處。影窟西北隅有窣堵波,是如來經行之處。其側窣堵波,有如來發、爪。鄰此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顯暢真宗,說蘊界處之所也。影窟西有大盤石,如來嘗於其上濯浣袈裟,文影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