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慎邦交紆尊禮拜堂 重民權集議保商局


船上因為他是中國欽差的隨員,每逢吃飯,都叫他跟著欽差一塊兒吃大菜。用的傢伙,什麼刀叉等類,有些都是金子打的,黃澄澄的著實可愛,而且也很值錢。他看了這個,又捨不得了,每逢吃飯,總要偷人家一兩件小傢伙。而且非但他一個,連他的同事,一位候選知府,也同他一個脾氣。當時船上因為差的東西多了,查來查去,方才查出是中國欽差隨員老爺們幹的事。那船上的洋人便氣極了,不準他們再到大餐間裡去吃飯。欽差也曉得了,面子上很難為情,私底下叫了他二人過來,著實申飭他二人一頓。梅颺仁的父親還不服,說道:“咱們中國的錢被他們外洋弄去的也不少了,趁此拿他點東西也樂得的。”欽差聽了格外生氣。到了倫敦,就想咨送他回國的,因為接到電報,曉得他的兒子中舉,因此才擱了下來。後來還鬧出許多笑話,下文再表。
目下單說這梅颺仁中舉之後,接到他父親從英國寄回來的家信,自然有一番歡喜說話;接著又勉勵他,無非叫他潛心舉業,預備明年會試。末後說到自己,還要自己信口胡吹,說他自到外洋辦理交涉,同洋人如何接洽,洋人如何相信他,欽差如何倚重他。好在沒有對證,騙騙自己的兒子罷了。”信上還說:“我的底子不過通判,將來保舉雖然可靠,然而一保同知,再保知府,三保道員,其中甚費周章,而且耽誤時日。”意思想叫兒子把家裡的幾畝薄田,還有幾處市房,一齊盤給人家,拿出錢來,等兒子明年上京會試的時候,替他上兌捐一個分省補用知府,如此一保便成道員,似乎來的快些。梅颺仁得信之後,遵照辦理。
等到事情辦妥,已經過了新年,急急起身,跟了大幫舉子上京會試。頭二場幸喜沒出岔子。到了第三場,他每策①止限定三百字,不知怎么一個不留心,多拽了一張,鬧了一個曳白①。他急了,便胡湊亂湊,把這條策多湊了一頁。雖然沒有被帖,然而每篇都是三百字,這篇鬧了個“大肚皮”,文理又不甚貫串,自然就吃了這大肚皮虧了。等到出榜,名落孫山,心上好不懊惱。一面急忙忙想替老人家把官捐好,便即出京。
①策:考試時以問題出之於第(冊),令應舉者作答,稱為“策問”,簡稱策,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①曳白:白紙上隻字未寫叫曳白,考試時交白卷或跳頁未寫,也叫曳白。
齊巧這年山西鬧荒,開辦急賑。忽有人同他說起:“目下只要若干銀子,捐一個大八成知縣,馬上就得了缺。”他聽說不覺心上一動,說:“老人家的保舉總在三年之後,等到開保的前頭再給他報捐也不為遲,何如我此刻先拿這錢自己捐個大八成知縣?倘或選得一個好缺,這兩年之內,先賺上幾萬銀子,也未可知。”主意打定,便把老子的事情閣起,先辦自己的事。果然天從人願,不到半年,便選到江南做實缺知縣去了。總算他官運亨通,一選就選到江南六合縣知縣。到省的時候還是前任制台手裡。前任制台是個老古板,見面之後,問了幾句話,梅颺仁都是老老實實回答的。前任制台喜歡他,說他是書生本色,因此並不留難,馬上就叫藩台掛牌,飭赴新任。到任之後,公事一切尚稱順手,過了半年,無甚差錯。制台既是古板,有些性情,同洋人交涉的事件,自不免就要據理直爭,不肯隨便了事,因此洋人在他手中不甚得意。上憲既如此,做下屬的也想以氣節自見,都要批駁洋人一兩件事情,以為表見之地。
這梅颺仁的為人,雖然沒有什麼大閱歷,然而上司的意旨卻也不敢不留心;既留了心,還有什麼不照著辦的。六合縣在內地,同洋人來沒有什麼交涉。一天有個教民欠了人家的錢不還,被他抓住了理,打了這教民一頓。這教民本來是個不安分的,所以教士並不來保護他。梅颺仁因此揚揚自得,便上了一個稟帖,以顯他的能耐。齊巧前任制台奉旨來京,未曾來得及批他這個稟帖,已經交卸,後任就是現在這位媚外的新制台了。在拉管卷內看見這個稟帖,心上老大不高興,便說:“朝廷敦崇睦誼,視教民如赤子,不憚三令五申,叫地方官極力保護,該令豈無聞知?乃膽敢虐待教民,又復砌詞瀆稟,以為見好地步,實屬糊塗廖妄!除嚴行申飭外,並記大過三次,以為妄啟外釁者戒!”不倫不類,罵了下來。梅颺仁接著一看,賽如一盆冷水從頭頂上直澆下來,心想:“前任制憲是如此,後任制憲又是如此,真正叫我們做屬員的為難死了!但為今之計:當王者貴,少不得跟著改變從前的宗旨,或者還可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