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慎邦交紆尊禮拜堂 重民權集議保商局


幸喜這梅颺仁是個躁性子,有了一件事,從不肯留過夜的,當天就在本城城隍廟裡借了三間房子,做了一個接待商人之所。門口掛起一面招牌,上寫“奉憲設立保商局”。另外兩扇虎頭牌,是“商局重地,閒人免入”八個大字。一面又仿照札子上的意思,請老夫子擬了告示,曉諭一切坐賈行商,叫他們都到這裡來聚會。又稟明上頭,委了本縣典史王朝恩王太爺做了駐局的委員。縣大老爺公事忙,不能常常過來問信,商人有什麼事,都找王太爺說話。這是後話不題。
且說當時忙了幾天,就檢定日子開局。恐怕開局的那天商人來的不甚踴躍,一面由梅颺仁先發帖子請客,凡是城廂內外,大大小小的紳衿,一概請到。又叫典史王太爺坐著轎子到各輔戶一家家去拜,勸他們到這天來入會。誰知到了這天,做賣買的來的仍然不多,大家不曉得大老爺安的甚么心,所以有些人不敢來。只有一向同地方官有來往的幾家紳衿,還有兩個同帳房裡有首尾的一家錢莊,一家南貨店的老闆來了,合湊起來不到兩桌人。梅颺仁甚為掃興。客人到齊,勉強入座,一席是梅颺仁自作主人,一桌是典史王太爺代作主人。
坐定之後,大家喝了幾杯酒,坐首座一位紳士是北門外頭大夫第,知府銜、候選同知蔣大化,先開口道:“老公祖,你這件事辦的甚好啊,你是怎么想出來的?治弟真拜服你。”原來梅颺仁頭天晚上先在老夫子跟前叨了許多教,這回聽了蔣大化的話,便搖頭鼓舌說道:“這件事呢,雖不是兄弟一個人主意,然而兄弟亦早存了這個心,所以發個狠,特地趁在兄弟任上,把這件事辦成了。一來上頭有個交代,二來兄弟以後叨教之處甚多。到了這個地主,諸位既不須拘什麼形跡,就是兄弟有什麼為難之事,也可以當面商量。否則,你們諸公請想:這們一個六合縣,周圍百把里路的地方,又要辦這個,又要興那個,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飯,叫兄弟怎么來得及呢。”梅颺仁這番說話總不脫他將來藉此籌款的宗旨。
此時在席第五座是改試策論新科發達的一位孝廉①公,身上也捐了個內閣中書,姓馮,號彝齋。據他自說:舊學不見得怎樣,新學他卻極有工夫的,所以改試策論,馬上就中,只可惜會試的卷子上有“目的”兩個字,在他自己以為用的是新名詞,房官看了還好,卻不料到了大總裁吏部尚書塔公手裡,看到這裡,拿起筆墨豎了一個小小槓子,另外粘了一張低條,注了十個字道:“以‘的’字入卷內,未免太俗。”因此就沒有中得進士。等到報罷之後,馮彝齋領出落捲來一看,見是如此,氣的了不得,大罵主司一場,急急收拾回家。齊巧上頭派了委員下來勸捐,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藉此可以出入公門,干預干預地方上的公事。
①孝廉:漢代為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時清時對舉人的稱呼。
這日請客,有他在座。他聽了梅颺仁一番說話,心上老大不以為然,便想藉此吐吐自己胸中的學問,於是不等別人開口,他先搶著說道:“老公祖,此言誤矣!治弟很讀過幾本翻譯的外國書,故而略曉得些外國政治。照著今日此舉,極應該仿照外國下議院的章程,無論大小事務,或是或否,總得議決於合邑商民,其權在下而不在上。如謂有了這個地方,專為老公祖聚斂張本,無論為公為私,總不脫專制政體,治弟不取也!”說著,又連連搖頭不止。梅颺仁卻也奈何他不得,彼此楞了一回。
第二座一位進士底子的主事公,姓勞,名祖意的,開言說道:“治弟有外孫,新近從東洋遊學回來,他的議論竟與彝齋相像。我們這一輩子的人都是老朽無能了,‘英雄出少年’,倒是彝翁同我們這外孫將來很可以做一番事業。”馮中書見他倚老賣老,竟把自己當作後輩看待,心上很不高興。想了一想,說道:“到了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事業可以做得。除掉腹地里幾省,外國人鞭長莫及,其餘的雖然沒有擺在面子上瓜分,暗地裡都各有了主子了。否則我們江南總還有幾十年的等頭,如今來了這們一位制軍,只怕該五十年的,不到五年就要被他雙手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