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慎邦交紆尊禮拜堂 重民權集議保商局


正在心上疑疑惑惑,不提防那桌祭筵才擺得一半,已被那些回子打了一個空,登時人聲鼎沸起來。還有人提起一個豬頭摔到梅大老爺這邊來,一齊嚷著說:“不要放掉了那狗官!他不是來上祭,竟是拿我們開心來的!”原來此番梅颺仁來的孟浪,只聽了“在教”二字,便拿定他是外洋傳教的教士,並不曉得是回子,倒反備了豬頭三牲來上祭,豈知越發觸動眾回子之怒,鬧了個沸反盈天!梅颺仁幸虧馬二保護著,從人叢里逃出來。走了幾步,跟班的差役們方才慢慢的跟了上來。
梅颺仁轎子是已被眾回子拆散的了,只得步行回衙。一頭問馬二:“你們這裡傳教的總不止你老師父一位別的外國人以及你老師父的家小都到那裡去了?”馬二到此方對他講:“我們雖然在教,並沒有什麼外國人,大老爺不要弄錯了。”梅颺仁又問左右。跟班的才回稱:“這裡是回子的清真寺,並不是什麼外國人的禮拜堂。”梅颺仁怪他:“為什麼不早說?”跟班的回道:“小的至今沒有明白老爺到那裡去,只知道老爺叫馬二領路,所以一齊就跟到這裡來的。”梅颺仁又問馬二:“你們老師父可是那個住在堂里的神父?”馬二道:“我們只叫老師父,不曉得什麼神父不神父。”梅颺仁至此方才明白過來,自己沒有問清,拿著回子當做了外國傳教的了,但是臉上又落不下去,回衙之後,立刻坐堂,把剛才傳話的原差叫上來罵了一頓,又打了二百屁股,總算替大老爺光了光臉,才把這事過去。
自此以後,梅颺仁有十幾天沒有出門,生怕路上碰見了回子再來打他。其實眾回子當時雖然鬧了個沸反盈天,當中究竟也有幾個懂事的,說:“他無論如何不好,總是地方官,倘一翻臉,你們總敵他不過。”因此到了第二天,大眾亦就偃旗息鼓,沒有鬧到衙門裡去。梅颺仁聽聽外面沒有什麼動靜,方才一塊石頭落地。
又過了些時,上頭有文書下來,叫地方官提倡商務。六合是個小地方,又是內地,沒有什麼大生意的。梅颺仁卻因上回責打了教民,碰了制台釘子,一直總想做兩件仰承憲意的事,以為取悅之地。無奈越想討好,越不討好,以致誤認教民,又被回子糟蹋了一頓,心上好不煩惱。如今得了這個題目,便想借題做一篇新鮮文章。上頭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時時接見商人,與商人開誠布公,聯絡一氣。地方有事,商為輔助;商民有事,官為保護。總令商情得以上通,永免隔閡之弊。
札子上的話是如此立意,原非不善。梅颺仁因想藉此做番事業,便把札文反覆細看,看了十來遍,忽然豁然貫通,竟悟出一個道理來。當時拿了札子,一直奔到老夫子書房裡,對老夫子說道:“據兄弟看來,上頭的意思還是重在‘地方有事,商為輔助’的一句話上。輔助什麼?不過要他們捐錢而已。本來現在地方上很有些上頭交辦的公事,什麼學堂等等,一齊都要地方官籌款,如果辦不起來,還有處分。兄弟正在這裡發愁,如今可巧有這件札子,我們以後的事倒有了些把握了。”
老夫子接過札子,大約看過一遍,歪著頭想了一回,不禁一跳就起道:“颺翁!你真可謂讀書得間了!你說的一點不錯,上頭正是這個意思!但是話雖如此說,我們辦事須有個秩序。上頭既叫我們保護商人,我們如今先不說捐錢的話,先借一個地方,或是公所,或是總會,以為接待商人之所,等他們一齊來了,彼此也聯絡了,然後再向他們開口。人有見面之情,你開出口去,他們總得答應你的。”老夫子說一句,梅颺仁應一句。等到老夫子說完了,他又一連說了兩句:“著!著!我兄弟就照你老夫子的話去辦。前天兄弟看見制台轅門抄上寫著省城裡已經設了一個保商局,派了黃觀察做總辦,大約亦就是辦理此事。我們姑且托他到省里打聽打聽章程是個什麼樣子,我們也照辦一個,可好不好?”老夫子道:“好好好,就是如此。”